吴君如对刘德华的看法(刘德华给他发工资)
作者 | 桑梓
9月5日,东京残奥会圆满结束。
中国队一骑红尘,一马当先!
总共斩获96金60银51铜,
赢得奖牌207枚,
稳居金牌奖牌榜“双榜”第一!
其实,这已经是中国连续第5年蝉联残奥会双榜榜首了!
中国残奥健儿的风采,
放眼全球,
至今无人可敌。
而最近上映、由吴君如监制并主演的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
其原型就是一位残奥会冠军。
他参加过4届残奥会,
夺得6枚金牌,
同时还打破了男子100米、200米T36级残疾人世界纪录!
他是“中国阿甘”,
也是苏炳添心中真正的“苏神”!
然而,提到苏桦伟,就不能不提到他的母亲。
生来残疾的“神奇小子”
1981年,
一位婴儿在香港佛教医院呱呱坠地。
刚出生,
就被医生判处死刑:
“这个孩子患有罕见的黄疸病,
导致肌肉痉挛和弱听。
就算抢救回来,
也一辈子无法自理。”
在场所有人犹如晴天霹雳般,心灰意冷,
唯独苏母偏不信命。
她给儿子取名为“苏桦伟”,
想让他成长得像白桦树一样高大伟岸。
儿子听力薄弱,
口齿不清,
她就一人做多份工,
攒钱买助听器。
儿子步行困难,
四肢僵硬,
她就每天把儿子背在肩上,
走哪儿背哪。
在苏母心中,
既然所有人都不把儿子当普通人,
那我就让儿子做一个不普通的人吧。
所以,
面对店铺老板因同情而赠送的可乐,
她果断反问:
“为什么你要请他喝,
你怎么不请那些正常的孩子喝呢?”
她也曾有过绝望的时刻。
冒着生命危险,她把儿子放到工厂传送带上:
“站起来,不然我们就一起死!”
周围人都骂她绝情,狠心,恶毒。
可只有苏母自己知道,
那些正常人触手可及的东西,
儿子踮起脚尖都很难够到。
所以她才要付出千倍万倍的努力,
去逼迫儿子成长,
才有可能帮他争取到未来的一席之地。
上帝不是无所不能,
所以创造了母亲。
在苏母的坚持下,
奇迹发生了!
4岁,小桦伟学会了走路,
8岁,他学会了绑鞋带,
还如愿成了香港残障学校的一名小学生。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
他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天赋:
虽然走路很慢,但跑起来却很快!
这一切,
苏母都看在眼里,
她激动得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那般,
赶紧带儿子去田径队报名。
由此开始了残疾运动员苏桦伟的神奇一生。
苦于常人的寻梦之路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苏桦伟刚进田径队的时候,
能够从巴士站走入田径队的场馆,
就已经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就连爬楼梯、上台阶这种简单的训练,
对他来说都难于上青天。
与此同时,
苏桦伟的听力也成了跑步时的最大障碍。
每次起跑枪声一响,
其他队友都遥遥领先了,
唯独他还愣在原地,
蓄势待发。
苏桦伟不是没有打过退堂鼓。
但每逢此时,
苏母总会一遍又一遍地站出来鼓励儿子:
“你姓苏,
不是输!”
“用力哭,
不如用力跑!”
“看着妈妈,set,go!”
在苏母的鞭策下,
苏桦伟又重新燃起了斗志。
那时,他就已经知道,
光芒再微弱,也能照亮前方;
路途再坎坷,也能通向未来。
所以,为了练平衡力,
他每天跑楼梯,
脚踩鸡蛋,
拉筋伸骨。
为了弥补听力不足,
他就反复练习起跑姿势,
取长补短。
在这种严苛的训练下,
他浑身是伤,
膝盖青肿,
指甲盖全部脱落。
但是,不管吃多少苦,流多少血和汗,
苏桦伟都不肯轻易言弃。
母亲坚强的身影,长久的陪伴和信任,
早就在他心中种下了不灭的信念。
他说,
“我喜欢跑步时的速度感,
以及风吹过脸颊的感觉。
我要继续跑下去,
直到跑不动的那一天为止。”
每个运动员都想为国争光,
苏桦伟也不例外。
可他没想到,
自己的出头之日竟来得那么快。
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
15岁的苏桦伟参加人生中第一次残奥会,
和队友一起赢得了男子4x100米接力比赛的金牌。
2000年澳洲悉尼伤残运动会上,
苏桦伟个人斩获100米金牌、200米金牌、
400米金牌、4×100米金牌,
打破了三项世界纪录,至今无人超越!
一夜之间,
残疾人苏桦伟成了“中国香港的阿甘”、“残奥会的飞人”!
奥运赛场上,
一颗亮眼的新星缓缓升起!
迫于生计,成为刘德华公司文员
“妈妈,我赢了!还破了记录!”
苏桦伟拿到金牌后,
第一个要倾诉的人就是母亲。
他和母亲相拥而泣,
此情此景,
苏母此生难忘!
可没过多久,
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同工不同酬。
像苏桦伟这样的运动健将,
哪怕他打破了世界纪录,
每个月的津贴也只有3000港元。
而他去送快递,
一个月都能有7000。
所以每参加一次奥运会,
对他而言都是很大的经济支出。
到2002年,
苏爸工伤退休,
这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苏母看出了儿子内心的担忧,
为了让他安心备赛,
苏母一个人谋了4份工,
几乎没有喘气的间隙。
可苏桦伟于心不忍,
他不想让母亲太过劳累,
便打算退出训练,
去送快递。
因为这件事,
母子俩人僵持不下。
苏母甚至放出狠话:
“你只有跑步,
才不会被人瞧不起!”
可没经济支撑,
即便梦想再雄伟,
也是痴人说梦。
这时,刘德华站出来了,
他邀请苏桦伟去自己公司当一名文员,
负责把图片传到电脑里。
每周有3天可以提前下班去训练,
就算上班时间去比赛,
也不会克扣工资,
比赛得奖了,
刘德华还会单独给他发奖金。
有了华仔的救济,
苏桦伟的训练计划变得如虎添翼。
苏母也付出了全部精力,
助儿子圆梦奥运。
儿子缺铁,
苏母每次就买点牛肉回家,
把它搅碎、摊平,
变着花样儿地为儿子补充营养,
自己却一口都舍不得吃。
儿子训练劳累,
她就大包大揽一切家务,
争分夺秒让儿子休息。
转眼间,
就到了2008年。
在北京残奥会的男子200米-T36决赛中,
苏桦伟以24秒65的速度夺得金牌!
同时也打破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
他还因此有了一系列称号:
香港杰出运动员,
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香港站火炬手。
他的故事,
被拍成了电影《12秒58》,
反响强烈。
还被写成了自传《赤道上的金牌》,
鼓舞振奋着每一个人。
香港街头,
也时常流淌着苏母的那句广告语:
“我叫阿贞,26岁那年,
我生了个儿子,他有痉挛,
我以为,他以后都要走得比别人慢,
可是最后,他跑得比别人快。
这就是我的儿子:苏桦伟。”
你看,
这就是苏桦伟的故事。
这些年,
人人都在讲赢在起跑线。
但回首苏桦伟的成长经历,
你会发现,
这是一个输在起跑线,
却赢在终点的故事。
倘若没有苏母的三次不信命,
也不可能造就他的传奇一生。
第一次不认命,
是被医生宣布“失去自理能力”的时候。
她拉起儿子的手,
一遍又一遍地教他站立、说话。
第二次不认命,
是大家都说她儿子“不是普通人”的时候。
她忍气吞声,
义无反顾地扛起儿子的身体与未来。
第三次不认命
是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
她宁可放弃全部,
也要为儿子的寻梦之路架上阶梯。
她没有退路,
儿子就是她最好的路。
她也没有认命,
所以才能为儿子逆天改命。
原来,“神奇小子”之所以是“神奇小子”,
是因为背后站着“神奇妈妈”!
为人父母不认命,
才是孩子最好的命!
——End——
作者,桑梓,用心写字,用爱成文。专注婚姻、育儿类文章,让您在婚姻、育儿路上少走弯路。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