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是怎么查出来的(萎缩性胃炎是如何发生的)

老王是我的老朋友,一位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这种胃病在现代医学的消化内科学中普遍认为萎缩性胃炎无法逆转,因此老王也是经常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尽管经过治疗后,他之前腹痛、胀气的症状有了明显改善,但这次来他提出了一个新的话题:“吴医生,我这萎缩性胃炎到底是有什么引起的?我的孩子以后是不是也会得这个病啊。”

关于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虽然有一些研究成果,但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我在告诉了他这事儿跟幽门螺旋杆菌有关后,让他继续关注我的账号,这两天就为他专门写一篇科普短文。

临床医生在门诊跟患者交流的时间真的是太有限了,很多病情只能解释个大概,估计患者也听得云里雾里。那么今天我就针对老王的问题做一个简单的解释,看看萎缩性胃炎到底是怎么来的,他的家人有没有什么预防的方法,为我们临床医生缓解缓解科普工作的压力。

萎缩性胃炎是怎么查出来的(萎缩性胃炎是如何发生的)(1)

让人担惊受怕的萎缩性胃炎

常看医学科普或关注消化系统疾病的朋友们对于萎缩性胃炎一定不陌生,由于被证实会进一步恶化发展成胃癌,萎缩性胃炎也被称为“癌前病变”。暂且不论萎缩性胃炎的癌变几率有多大,单就其胃黏膜腺体萎缩、消失和肠上皮化生就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不好的生活体验。在合并了Hp感染后,萎缩性胃炎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更是雪上加霜,所以萎缩性胃炎虽然名为“胃炎”,但实际上要比普通的胃炎严重许多。

目前针对萎缩性胃炎的特效药物并没有投入临床使用,仅有少部分中医报道其治疗可以逆转肠化和腺体萎缩,但业内的主流声音还是萎缩性胃炎不可逆或不完全可逆,因此从根本上预防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或抑制其进一步发展成为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共识。

萎缩性胃炎是怎么查出来的(萎缩性胃炎是如何发生的)(2)

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谈到疾病的预防我们就先要理解其发病机制,萎缩性胃炎的公认发病机制是Hp的感染和自身免疫性胃炎,这两种情况下都会有客观因素造成胃黏膜的慢性损伤,从而导致腺体萎缩和肠化。

萎缩性胃炎是怎么查出来的(萎缩性胃炎是如何发生的)(3)

幽门螺旋杆菌(Hp),又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它的存在与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Hp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菌,是目前人类认知中唯一能够在胃内定植生存的微生物种类,它通过分泌空泡毒素A、激活CagA和十二指肠溃疡启动蛋白A等干扰并损伤我们的胃黏膜。随着这种损伤的持续和加重,胃黏膜腺体逐渐萎缩甚至消失,失去其本身分泌胃酸及促消化的功能,从而导致胃痛、胃胀和消化不良等不适的出现。

此外,还有一部分萎缩性胃炎是由于自身免疫性胃炎加重而引发的,在50~74岁人群中,约20%的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存在抗壁细胞抗体(璧细胞分泌胃酸),这些抗体会引发免疫系统对胃黏膜的“误伤”,导致腺体萎缩。

综上,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是由自身免疫系统、Hp感染和遗传、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去预防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是怎么查出来的(萎缩性胃炎是如何发生的)(4)

如何预防萎缩性胃炎

据报道,非萎缩性胃炎进展至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的时间约为10年,Hp是其病理分型持续进展的元凶之一,因此业内主张最好的萎缩性胃炎防治的方法即是根除Hp。此外,在发病过程中,年龄、饮食习惯、遗传倾向也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于根除Hp是多年前就形成的共识了,而经过多年的争论和论证,关于维生素和大蒜素制剂的预防作用也得到了认可,专家们认为上述食物或食材具有远期的预防萎缩性胃炎和其癌变的效果,可以放心食用。

综合上述信息,吴医生在这里给大家归纳总结一下,这不仅是预防萎缩性胃炎,同时也是一份有效的“养胃"秘籍:

1.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如不抽烟、少饮酒,少食辛辣刺激食物,适量咖啡,少喝浓茶,作息节律,三餐规律,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等;

2.预防性饮食值得肯定:如维生素、大蒜素制剂,体内低叶酸水平者也可通过适当补充叶酸达到预防的效果;

3.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保持定期的胃镜和其他身体检查,体内异常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4.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是大多数情况下的首选:除了小孩和老人及孕妇外,其他凡是有胃部不适的Hp感染者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这样做既能减轻症状,又能预防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生,一举两得。

萎缩性胃炎是怎么查出来的(萎缩性胃炎是如何发生的)(5)

总结

以上就是萎缩性胃炎发病的机制和预防的方法,希望老王赫大家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临床医生指导意见,早日摆脱Hp和慢性胃炎的侵扰。

参考文献
  1. Zhang Y, Weck MN, Schottker B, et al. Gastric parietal cell antibodies,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evidence from a large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Germany[ J].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13,22(5):821-826
  2. Evans JA, Chandrasekhara V, Chat hadi KV, et al. The role of endoscopy in the management of premalignant and malignant conditions of the stomach [J]. Gastrointest Endosc, 201582(1):1-8.DOI:10.1016/igie.2015.03.1967
  3. Ma JL, Zhang l. Brown LM, et al. Fifteen- year effect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garlic, and vitamin treatments on gastric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J]. J Natl Cancer Inst,2012104(6):488-492.DOl:10.1093/jnci/djs003
  4. Li wQ, Ma jL, Zhang L, et al. Effect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treatment on gastric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subgroups[J/OL]. J Natl Cancer Inst, 2014. 106(7)L2014-07 011.https:/academic.oupcom/jnci/article/106/7/djul16/1008705.D):10.1093/jnci/dju116
  5.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J].胃肠病学,2017,22(11):670-687.
  6. (2017年,上海)[J].胃肠病学,2017,22(11):670-68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