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的起伏(太极拳的刚柔)

太极拳中的起伏(太极拳的刚柔)(1)

北京晋僖太极养生馆张晋僖老师拳照

太极拳的刚,不同于一般外家拳之刚。外家拳的刚是靠肌肉韧带的收紧而发出来的,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而太极拳的刚劲是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在意念的指导下用内气催动的松活抖弹的内劲。

太极拳的柔,也不同于一般的柔。一般的柔,一柔即软,如同一堆烂泥。而太极拳之柔却是柔中寓刚、外柔内刚。周身如皮囊,充满混元之气,柔软而富有弹性。两臂极为松柔,如挂在肩上,同时又极为沉重,如灌满铁砂,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正如著名太极拳家杨澄甫所云:“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姿势要中正圆满,沉着松静,动作要轻灵圆转,纯以神行。”

无极生太极,太极分阴阳。练习太极拳就是练阴阳,阴阳的高度融合即是太极。刚为阳,柔为阴。刚柔相济即阴阳相济,此乃太极功夫。太极拳的刚不是靠使劲发力得来的,而是靠练柔劲得来的。陈鑫云:“太极之武事,外操柔软,内含坚刚。而求柔软之于外,久而久之,自得内之坚刚。非有心之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也。所难者,内要含蓄坚刚而不外施,终柔软而迎敌。以柔软而应坚刚,使坚刚尽化无有矣!”“刚、柔”是太极内劲的外在表现。而内劲的本质乃中气之运行。心劲一发,而周身之筋脉骨节,无不随之,外之所形,皆由中之所发,故曰内劲。“内劲又名缠丝劲。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劲,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此劲皆由心中发,股肱表面似丝缠,斜缠顺逆原有定,最耐浅深细究研。究研功夫真积久,一旦豁然太极拳,人身处处皆太极,一动一静俱浑然。”内气收敛时,其外在表现为柔,而刚含于内;内气发放时,其外在表现为刚,而静重含于内。太极者,刚柔兼至,而浑于无迹之谓也。其为功也多,故其成也难。

悟出太极拳刚柔的本质,就为我们练习太极功夫指明了方向。欲练太极之刚柔,关键要练内气。“气为劲之体,劲为气之用。内气足则内劲足,内气不足则劲疲软。”在练拳时,要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以腰为轴,带动四肢,如行云流水,松沉缠绵;如抽丝挂线,绵绵不断;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要拿住丹田练内功。意念常守丹田,培养和壮大内气。久而久之,丹田气足,周流全身。“胸中一团太和元气,充周四体,至柔至刚,实备乾健坤顺之德。当其静也,阴阳所存,无迹可寻;及其动也,看似至柔,其实至刚,看似至刚,其实至柔,刚柔皆具,是谓:阴阳合德。”刚柔在技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陈长兴云:“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摧敌不捷。”彼以刚来,我以柔往,彼以柔来,全在称量。太极高手身上处处都有刚柔的变化。练至五阴五阳,乃是最佳境界。“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妙手一运一太极,空空迹化归乌有。”太极拳之所以能四两拨千斤,借力打人,威力无比,全在于刚柔的灵活应用。

下面谈谈太极拳的发劲。俗话说,“柔运化、刚落点”。太极拳的“刚”体现在发劲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般人发的劲,是外劲,是僵劲拙力。而太极拳发的劲是一种内劲,是在周身放松的情况下,把丹田之气蓄足,瞬间将丹田之内气贯到身体的某一部位,做到意到气到劲到,内外相合,周身一家。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成一气。“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手到身亦到,破敌如摧草。”太极拳的发劲,其本质是内气的发放。如金狮抖毛,全身处处都可打人。其动短,意远,劲长。因此内气的质量即决定了发劲的质量。“打拳中气所往,人孰能禁!”“ 心如火药手如弹,灵机一动鸟难逃;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响鸟落显神奇。起手如闪电,电闪不及合眸;击敌如迅雷,雷发不及掩耳。”这些前辈的描述,充分表现了太极拳的发劲,攻敌于不备,冷快绝伦,松活抖弹,入里透内,其刚无比,无坚不摧的特点。

然而,一些太极拳练习者由于对刚柔缺乏正确的理解,在练拳的过程中不注意从松沉入手培养内劲,而是一味发力。殊不知,如此练法,所发之力乃是僵劲,其结果越练越僵,练成硬手;还有一些人把柔错误地理解为软,练拳时不注意用内气贯串,其结果练得手无缚鸡之力,练成软手。硬手和软手都不是太极拳。学者应引以为戒。

“一劲运弛张,摩荡柔与刚”。太极拳似柔而实刚,精神内藏而不露,此为上乘。此气行于手足中,不刚不柔自雍容。“四肢发动,气形诸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于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练习太极拳的过程,就是摩荡柔与刚的过程。这好比揉面团,面团虽软,但越揉越硬,越揉劲越大。欲刚先柔,欲柔先松,欲松先沉,欲沉先静。从松沉入手,可得柔劲,然后积柔成刚,刚复归柔,而至刚柔相济,至刚至柔,极柔软而后能极坚刚。“乾刚坤柔,阴阳并用,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世人不知,皆以(太极拳)为柔术,殊不知自用功以来,千锤百炼(百炼此身成铁汉),刚而归之于柔,柔而造至于刚,刚柔无迹可见。但就其外而观之,又似乎柔,故以柔名之耳,而岂其然哉?且柔者,对乎刚而言之耳。是艺也,不可谓之柔,亦不可谓之刚,第可名之为太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