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薇的个人评价(你真的看懂赵薇的新作了吗)
《演员请就位》中唯一一位女性导师赵薇,在最近播出的几期影视化作品可谓赚足了噱头。
黑色幽默的荒诞戏剧是她所擅长的风格,而优秀的剧本和扎实的导演功力成功让本来毫不起眼的小演员焕发夺目的光彩。
从小燕子这个角色一炮而红,到转型导演也自带天赋,她是个很会抓大众痛点的人,并且看起来并不油腻,这实属难得。
而在节目之外,赵薇最近又关注在女性问题上,发起了国内首部女性独白剧,用自己的力量去呼吁保护女性——
《听见她说》
由赵薇担任发起人的《听见她说》是一部女性群像片,版权出自一档英国节目《她说》。
超强制作班底倾情护航,资深电影人与新锐聚力共创。剧情、视效、音效,都是电影级团队的精致展现。
奚美娟、咏梅、白百何、杨紫、杨幂、齐溪等八位优秀的女演员,在各自独白剧里发出自己内心的质疑,
该剧聚焦了物化女性、重男轻女、家庭暴力、容貌焦虑、原生家庭、中年危机、家庭主妇等当代女性话题,用纯熟演技呈现人间真实,用走心独白为万千女性发声。
比如第一期《魔镜》中,出镜的齐溪扮演的是一个对自己容貌“有点”焦虑的女孩。
这个称自己是“丑陋基因的集大成者”的女孩,饱受着颜值问题的困扰。
为了变美,她不停地化妆,甚至整容。因为不自信,她对脸的完美有着近乎痴狂的着迷:
一开场,她的脸上就化着精致厚重的全妆,她对着镜子端详自己的五官,从鼻子嘴巴再分析到自己的腮帮子、眼距和头发。
她一边卸妆,一边说想垫山根开眼角,还想起了上个月被双眼皮贴“毁掉”的高中同学会。
她说她有个天赋是穿高跟鞋不累,因为她脚踝很粗,小腿很健壮。
她说她中学的时候当上领旗手的那天穿了妈妈从国外买回来的天蓝色小裙子,
风吹起来时觉得自己也飞起来了,但就在这时她听到后面的旗手在议论:
“你看她那两条粗壮的象腿。”
自此,她长出了羞耻心,再也不敢露腿。
当审判的目光袭来,一切的自由都将面临支离破碎。
女孩的每块面部肌肉,每个台词,眼角眉梢的强烈的情绪都在向你倾诉着她的惊惶和一瞬间的绝望。
所以她花大量时间来化妆、疯狂自拍,以得到朋友圈虚无缥缈的点赞,也只有看到别人羡慕的眼光,她才会有胜利感和满足感。
可是很明显,整容、妆容、美颜滤镜......这些看似奏效的速食美并没有让她获得真正的快乐。
“你到底在取悦谁啊?”,她抛出了质问。
故事最后,女孩在一连串的自问自答里得到了答案,她对电话那头的男友道歉,拨开窗帘透射的阳光,传达出和解的信息:
我不完美,完美多苍白;我很完美,完美的成了我自己。
有多少人在学生时代,因为同学的嘲笑不敢露腿,不好意思挺起胸,甚至不好意思抬头?
A4腰,筷子腿,锁骨养鱼......
这个社会为女性树立了无数标准,而纵容每一个畸形标准的,很多时候都是自己。
小妹在看此片感受到最讽刺的是,就算影片是在控诉社会对女性外貌的不友好,在告诉观众对于美要包容,
但划过的弹幕里依旧能瞥见那些带着恶意的评论。
外貌焦虑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
变美是古往今来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特性,不会有人质疑这个观点,但是过格了的自虐美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那已经不是再追求超越自我的美,而是一种病态的以群体为标准去跟风攀比,怕与大众化相差分毫后被议论的一种担忧和焦虑。
希望所有人都能明白,不仅对于美的定义,对于作为人的一切标准,都应该是多元而包容的,
我们可以为了一个标准去努力,前提是,这个标准是我们自己真正认可和追求的。
第二期《许愿》,则由杨紫出演,背景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跟控制狂的母亲。
小雨的妈妈怀孕时丈夫出轨,母亲悲愤欲绝于是对她爸爸开始了一系列的疯狂报复。
而妈妈对爸爸的恨让小雨远离了父爱,这种情感的缺失让她不懂得怎样去爱一个人,
她只能听妈妈的话,什么时候就做什么样的事,谈恋爱她没有自主权,身边没有亲近的朋友,
她的一切都被控制,她一点都不快乐。
直到26岁生日那天,她终于勇敢的去回忆这场噩梦并做出了抵抗,她想摆脱掉。
于是她用视频的形式对妈妈说出了埋藏在心底的的话。
在这场戏里,杨紫一口气说了20分钟的台词。
从开始的无声落泪到最后的歇斯底里,整个过程她展现了不同层次的哭,让人很快被带入这个女孩的世界。
相信影片中这种痛苦纠结的感觉对于有相似经历的人来说就像照镜子。
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常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我都是为了你好”,
把他们所有的付出默认为正确的教养方式,自动阻止了孩子想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欲望。
每个家庭系统都很难长期维持平衡和稳定,任何一方遭遇了创伤都会不自觉的把情感转移到另外的家庭成员上,以为是弥补其实往往会让对方感到痛苦和窒息。
就像小雨的母亲一样,在爱的时候方式不对,把所有的情绪和控制、伤害都施加到了孩子的身上。
最后就是你不断地躲,她不断地追。
赵薇这个项目在播出两期之后,不出意料地上了热搜收获了很多讨论。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影片表达的是普世价值,说得都对,但没有力量。
其实小妹觉得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项目,因为根深蒂固的思想,注定是任重而道远的事。
但好的创作者,本就应该对自己有更大的期许,勇于去讨论没有绝对正确的事,替那些在角落里被捂住嘴的人发出声音。
只有第一个人站出来了,才会有接下去的第二个、第三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