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姑和发哥合唱 发哥和红姑的人鬼情未了

红姑和发哥合唱 发哥和红姑的人鬼情未了(1)

剧本写得相当流水线。翻看一下红姑的记录,1987年到1988年,竟然拍了18部电影,发哥更加是两年拍了20部,产量惊人。在这种高产的氛围下,角色也似乎都为周润发与钟楚红度身定做,一个重义气的潇洒浪子,一个楚楚可怜的美貌女鬼,与两个人同期的银幕形象中高度重合,观众可以无缝接轨。人鬼殊途,本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悲剧,发哥红姑俩人配戏起来已经熟练无间,以至于CP感都在下降。情侣间那种从忐忑到爱慕到浓情蜜意,甚至为了对方幸福置生死不顾,都有种惯性”演”的成分。

红姑和发哥合唱 发哥和红姑的人鬼情未了(2)

毕竟平均一个月就要完成一部戏,通通短平快,追求票房进度两开花。曾经一年拍七部戏的王晶在《吐槽大会》里调侃过徐峥拍戏慢,说如果在当年黄金年代按照他的速度拍戏,演猪八戒都不用化妆——直接被制片人打成猪头。

相比发哥的平平无奇,红姑在清一色的”弱质女子”的角色的打造中,慢慢地多了几分岁月的成熟与妩媚。从《男与女》开始的角色,大都以受气的委屈得让人怜香惜玉的女子出现,80年代”大陆妹”仿佛成了人间鬼物,在香港偷偷摸摸生存不可见人。而且形象都是那种未见过世面,怯生生又土气十足的模样。

《鬼新娘》里生前穷困交加的女鬼,无意中看到了发哥前女友留下的旧衣服。眼瞅着红姑欣喜的要试穿的,我心想着,怕不是又一个展示贫富差距和女星”花瓶”露肉的环节。这几乎是80年代港片的标配——一个是无形中透露出香港与内地经济实力悬殊的凡尔赛,另一种是借个桥段实现”变身”这种桥段。

红姑和发哥合唱 发哥和红姑的人鬼情未了(3)

本来土土的怯生生的小村姑摇身一变,成为风情万种光艳动人的城市丽人。以以往的拍摄手法,镜头下也许还会从偷窥的角度开始,从女性的双腿慢慢摇向胸部,伴随着女生羞涩的期待,”好看吗?”,浓浓的男性凝视。

比较惊喜的就是,这种套路没有在男性的审视下出现,而是在另一种男人处于最尴尬的场景下登场。发哥被打得鼻青脸肿,被前女友和偷情汉奚落得狼狈不堪的时候,一袭潮派港风的红姑不动声色的现形接茬了,出手了,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了。明艳,可爱,解气还不失调皮。

在当年千篇一律的”看到衣服——换衣——男人眼睛发亮颔首赞许”的惯有模式下,这就高明了许多。也显得这个女鬼非常的前卫,虽说生前连小家碧玉都称不上,但却有着果敢与慧性,孤魂野鬼逛最繁华的闹市尖东,这个小女子既不输场也不输阵。

当然,全片最凄凉的角色应数发哥表姐,那个年过四十孑然一身的茅山老道姑。凌厉干练的发脚,人前咄咄逼人的气势,却在暗自无人时的怀伤嗟叹,有一颗小女子柔弱求爱的心。对着表弟枉费痴情,甘愿做桥下他人的风景。为了达成女鬼心愿,上了她的身得以行走人间。穿上平时绝对不会穿的性感服饰,终于能以自己的肉身和表弟约会。保守至极的男人婆穿上露脐装化身俏女郎,拉着意中人招摇过市般的大秀恩爱,场面足够的滑稽可笑。

喜剧的内核就是悲剧啊,这种人在魂不在,身近心远的欢愉悲楚,患得患失,若即若离,五味杂陈。当鬼魂临时脱身试衣,表弟发现人物已非而急寻女鬼时,表姐脸上那种来不及掩饰的欣喜和骤然失落交汇跃然而上。与欢乐的二人分据镜头左右,越来越远。寥寥几秒着墨不多,却一击刺中了看客的心,司马青衫。(叶德娴由此片获得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提名,演,唱,打,形色兼备,可以说是全片最大的亮色)

——每个人都有故事,但谁愿意沦为配角呢?

从成本效益上来说,这个鬼新娘做了一次相当失败的交换。结局不仅一点没改变,她依然要成为鬼老公的新娘,且有了更多的亏欠(当初就是被卖的,现在还有鬼情债,得死心塌地)。茅山师父的老命没了,还搭上了发哥的13年阳寿,一辈子的念想,表姐一生的怨念。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个前女友的一尸两命化为厉鬼,和她也多多少少有关系。以发哥耙耳朵的习惯,女方已经走投无路,哀求他接盘当个爸爸还真有可能。 唉,总不能用一句,做人不开心,活着也没什么意思来解释吧。尘世间万物,痴男怨女,一个情字最困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