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被老公用7部戏捧红(戏里好评戏外骂惨)
老实说,认识金敏喜,是因为一部《小姐》。
片中她跟金泰梨的亲密互动,其精致、从容的表演,着实让人着迷。
能撑出这样的层次,用不带温度却能让人共感的演出“活化”了一个在人生航程上大晕特晕的角色的,正是金敏喜。
而另一部文艺影片《独自在夜晚的海边》,这比她在《小姐》中类型式的角色还犀利,还难以掌握,也更加地深入人心。
有法国新浪潮导演埃里克·侯麦的视觉美感,亦有伍迪·艾伦文艺青年絮叨式的黑色幽默,韩国导演洪常秀的《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在他标志性的缓悠中长镜头、大量对白与零碎化剪辑中,让我们再一次于有别韩国主流电影的清新俗常景致,细细探索现代都会男女幽微而疏离、复杂却充满可能性的爱情面貌。
正如著名影评家汤尼·雷恩所说:没有人能比洪常秀更深入理解,男女关系间的细致流动。
但是唏嘘的是,这部电影在国外是一片好评,柏林颁奖典礼上掌声不断,但在韩国国内却是骂声一片。
其中的原委,我想只能在电影中来找答案了。
由《小姐》一战成名的金敏喜,于《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挑梁诠释和已婚导演发生婚外情的女演员英熙。
在流言蜚语尖锐的舆论压力之下,她飞往德国找朋友散心,等待着彼端允诺赴约的情人归来,同时也对彼此情感的重量自我存疑。
而后回到韩国,演艺事业几近停摆。
英熙与影视圈朋友们聚会,众人在酒酣耳热之际、相互关心中却有意无意地放暗箭,英熙也在酒精的催化下渐渐失控,内心深沉的情感于破碎语言中逐渐晕染开来,爱情之于生命无止尽的探问,也于此扩散进观众脑海,萦绕不去。
首先说明,《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并没有什么煽情的桥段,也没有两人干柴烈火的欢愉,只有最简单的关于分离的思念。
如果观众期待这部片有什么戏剧性的转折,那可能得失望了。
它没有那么多的情非得已、那么致命的吸引力,甚至它可能还有些庸俗,毕竟只是一个已婚男人遇上孤独女人深受吸引的故事。
故事里没有逼人外遇的原配,也没有原本寂寞的两颗心,毕竟外遇不尽然都有那么多完美的“借口”。
同时,也不要用道德的眼光去看待这部电影。
洪常秀说:“如果不用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一部分故事加入电影当中,我会觉得脱离了这部电影,我的电影确实反映了自己,毕竟是我创造的。”
一向擅于从人们的琐细日常捕捉人性的洪常秀,依然熟稔地用片段拼接处理相似题材,在梦境与现实间诘问男女关系,再次获得国际影展好评。虽然有些影评人认为此片在手法上毫无新意,但洪常秀直截了当的表面其忠于自己作品的坚持:
“拍摄一部电影,我拒绝向容易让步——为了观众的观影乐趣,而放弃自己的片段组合。”
而金敏喜在片中精湛的独白、自由发挥,与内敛的情感演绎,让其成为在柏林影展首度封后的韩国演员。
从现在的目光来看,洪常秀确实是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因为电影上映过没多久洪常秀就爆出和金敏喜的不伦恋,此事件在韩国掀起了很大的波动。
毕竟当时金敏喜刚拍完《小姐》,精湛演技获得一面倒好评,未料却意外爆出丑闻,甚至洪常秀还为了她抛妻弃子,负面声浪一面倒。宛如琼瑶剧的剧情,最后的结局是他与妻子办理离婚手续。
两人恋情本来就不被祝福,金敏喜还大呛正宫的妄言“好好看管自己的丈夫吧!”,让两人声望瞬间跌落至谷底,可正当众人以为事业刚起步的金敏喜差不多就此毁了之时,却没想到她一举夺下韩国青龙奖影后,丝毫不受丑闻影响。
但金敏喜饰演的“英熙”,绝不是简单一句“小三”就能概括得了的。
片中英熙说,作为“小三”是什么心情呢?
希望他跟我想他一样想我。
希望他没有我的日子并不好过。
希望他因为思念大病一场。
但是又希望我爱上的男人有能力振作,他是如此有才。
可真若如此,我又会为他可以一个人痊愈感到生气。
希望他口中的我是美好的。
希望他跟我一样反复纠结于爱的正确性。
也希望我们能够跟彼此确认没有什么好后悔的。
她周遭的人总是用试探性的口吻询问她与导演之间的关系进展。
而英熙总是不说破,淡笑着左顾右盼,远赴国外像是为了躲避流言轰炸,却时常将那个“他”挂在嘴边,回国后与老友的重逢,或者是与业界后辈接触,话题始终不离她与他之间。
临近尾声一场英熙趁着酒意爆发怒吼的戏码,质问着到底有谁懂爱,有谁真有资格能爱人、能被爱等等关于“爱”的课题,好似洪常秀与金敏喜透过这部电影反击着世界上所有否定他们的人,到底,他们之间的爱真必须接受世人评判……
片中所呈现出的坦率显现出可贵的情操固然动人,但也呈现出一个矛盾的难题。
虽然知道一定会遭受无情的炮轰批评,但仍然选择坦诚面对。
这真的是出自于勇敢而做的决定吗?这样的选择也能被说是轻率的冲动。
而男主角虽然也选择面对,但看似无所谓的态度还能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中嬉闹让所有情势更不利于他,让社会更有权力审判他。
毕竟,这其实是一位导演,在跟他合作的女星曝出了婚外情两年之后,面对外界的巨量关注和评论,借着创作直接正面破题,还让另一位主角主演这个“自传性”的角色。
而从这角度看,《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根本是一则公开声明,一方面对外呐喊着“关你们屁事!”一方面又对内无畏地承认: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一切剪不断理还乱,我们自己也看不清楚。
这故事呈现的大众心理、舆论的偏狭面,其实没那么新,但借力使力地把一则花边绯闻变成一则剪纸艺术,直面天下的同时更剖析自我,这几乎是一场精彩的“行动艺术”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本身很简单,比过去洪常秀的大部分作品都清淡简洁。
没有太多结构上的花样,没有叙事线的重复翻转,也没有像于佩尔阿姨在洪常秀的前作《在异乡》中的一人分饰三角,反复在相同剧情中寻找变奏。
在咖啡厅外哼着悦耳的旋律,空中弥漫着淡淡的烟草味,镜头轻巧地带过呈现出慵懒的氛围。
然而,就像是带刺的玫瑰,剧情也有着令人不安的情节。
像是偷窥者窥伺着别人的隐私,看女主角与男人激情拥吻缠绕。
洪常秀留给观众们自己去决定,究竟这样的观点是意味着主角们的坦诚直率抑或是毫不留情地揭露一段不应该发生的恋情。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简单平淡舒缓,镜头语言虽仍维持一贯的定镜及长镜头,还有必定来一下的左右横移或推拉镜头。
也许是爱情的缘故,让洪常秀这次格外温柔,镜头都是缓缓慢慢的推进、轻轻柔柔的拉远,搭配舒伯特配乐,那是一个充满孤独的,自我呓语式的慢板,每个音节都有轻、有重、有缓、有急,像个彷徨的人,孤独踏着蹒跚步伐,不知走向何方。
片中的几段台词特别像诗句,或预言。
金敏喜和一群朋友喝着烧酒,高声抒发关于爱情的资格论,再声称要把天下男人抛弃,然后便当众与另一女人接吻。
与金敏喜喝咖啡的男性朋友,无法真正去爱人,不愿承认与伴侣之间的爱情,惹恼女伴,逼他分担挑捡咖啡豆的杂活,镜头从两人对话逐渐特写到挑逗的男人挑豆的手,仿佛爱情里的你挑我捡。
片中还有一个神秘男子,全片露脸五次,在前半段金敏喜的德国时光,神秘男子向她询问时间、在海滩上把她抱走,在韩国时,神秘男子在饭店落地窗外擦着玻璃,无人搭理,以及最后,金敏喜在海滩上睡着,做了的那个梦,她与婚外情的导演重逢,导演为她念了段契科夫的《关于爱情》。
女人间的吻、挑咖啡豆的男人、擦玻璃的人、沙滩上的梦,自嘲的导演,《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也许算不上洪常秀的忏情录,至少也是封写给金敏喜的情书,或给批评者的宣言。
他昭告天下,即使是有罪的人,也有爱的资格,他仍旧会一直拍着自己的故事,无论旁人都觉得多么无聊,但至少在艺术的世界、之于自己电影的信仰,他是忠诚无比。
电影最迷人的所在不过如此。
世俗所谓的污点不过是幻象,艺术是对生活本身的模仿,人人却把它当真了。
所以到底该如何看待《独自在夜晚的海边》这部电影呢?我始终没有答案,只能在模仿中,私自感受一点真情而已。
洪常秀并没有在片中言明英熙的恋人是否真的出现了,他用一种暧昧的方式让两人相遇。
看起来像是巧遇,又好像只是沙滩上一场反映心中渴望的梦而已。
诺言在这里不是恋情的佐证。
情人承诺她了,可是来或终究没来,都无损于她心中真切的情意。
从来不算洪常秀影迷的我,也不小心被这些细微打动。
洪常秀用电影世界的殿堂证明了以爱情为名人类可以理直气壮为自己的感情坦承到什么样不管全世界怎么想的程度,在电影的世界里可以率性地把道德审判豁免权淋漓用尽的,这对“恋人”示范了一次新的极限。
洪常秀对金敏喜的情意,在整部电影中无处不在。
如同深爱的恋人,眼神不愿离开对方身上半刻。镜头好比洪常秀的目光,深情而专注,在没有洪氏电影里那些招牌对话场面的时候,金敏喜抽烟、踱步、弹琴、哼唱、独坐散戏后的电影院、闻香路边花朵、侧躺沙滩。
举手投足充满魅力,有种特别适合电影的“气场”,加上她的眼神会说话,在不算特别精致的五官之外,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令人怜惜的气质,仿佛内心深处埋藏着什么而变得有魅力。
洪常秀导演的风格,是再美的人也有几分狼狈。
洪常秀很清楚,自己跟金敏喜的关系真的不能再用电影去辩解、挑动观众的道德价值,也不能给电影里影射两人的主角一段幸福结局(毕竟现实他们爱得如此高调)。
但他又想说说爱情的纯粹,于是在戏里借着受思念所苦的英熙之口,辩证“爱是否必须具备什么资格”这个问题,而不是用两人的浓情蜜意合理化外遇。
他把内容纯粹作为情感的真实记录,以单一角色为视点,回避最敏感也最容易引起抨击的热恋情节。看着英熙孤独的苦闷,观众得以客观一点、同理一点,而不是对小三投射厌恶。
尚且不论剧情真伪成分多寡,洪常秀能把舆论提炼为艺术,着实是不简单。
虽然洪常秀与金敏喜在现实中的不伦恋与剧情的遥相呼应,增加了电影反面话题性与韩国一面倒的批评声浪,但或许也能说是这样的风雨与经历,造就了《独自在夜晚的海边》的真实性与耐人寻味。
再不伦或不安的日子,也无非是躲在檐里,不想说出什么心事的驼着身躯,成功的天际线逼得近、压得低低的。
如果像英熙说的,“成功”只是个词,只能糊里糊涂地把日子吃了,像个成功人士一样笑呵呵的。
最后那跟英熙对话的导演,也让人想到是洪常秀的映射。
英熙问他:你拍爱情戏干嘛?除了爱情,还有什么更有对成功反击的力道?
片中的导演说:虽然我拍了电影,想要变正常一点,但还是变成了怪物,这么苦痛,但时间过去会变成甘甜的,但我知道自己可能会后悔到死吧。
有人说这就是一部不伦爱情片,其实是更像是洪常秀面对更虚无的人生反击,那里面也满载着“如果不成功就完蛋了”的讯息,大明星在度假回来后只收到一个新导演未成熟的剧本。
一场梦过了,英熙又在沙滩上被叫醒,她说:没事,只是一场梦。
成功没有实在感,但失败只能是场梦。
谁还管孤独寂寞,或如祈愿般努力地活出自己呢?那是德国公园里的美好奢侈,限定在那女孩独自于海滩的梦境里。
英熙确实没有花太多心思去思考原配在这种关系里的伤害,毕竟对她而言,导演的妻子仅是别人口中的一个名字。
人还是必然活在自己的节奏里,关注自己的欲望,被自己的情绪淹没,无暇考虑陌生人的感受。听起来很自私,人也确实多数时候是自私的(或者说只能顾得了自己的),这种自私其实很真实。
但在电影里,毕竟得为受外遇所苦的观众找到出口,因此英熙承受着思念的焦灼。
她的思念,一方面是她的罪,另一方面又是爱情确实存在的证据。
你可以谩骂她的自私,但你也看到她付出的代价,终究是见不得光的关系无法在风暴中携手同行。同时你也要承认,尽管再怎么难堪,都不能否定她对待“爱情”的态度与你我其实没什么不同。
洪常秀和金敏喜在现实世界里显然是个错误,但放到电影里,透过一些手段,譬如“坦率、自嘲”等,那些情爱里的背叛与不道德,也会逐渐被电影语言淹没,浪潮退去,只留下纯粹的砂砾……
另外一点要说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了爱情,金敏喜的演艺事业近乎停摆(韩国人对艺人丑闻容忍度是很低的)。
但洪常秀与金敏喜却可以凭借电影对彼此互相告白并且在世界影坛上得奖,光是这点就足以证明大韩民族至死地而后生的韧性与电影存在之必要性。
逆向操作永远都有产生巨大可看性的可能性,关键在于看你在反对声浪的世界里能不能平心坚持继续做自己而已。
当英熙在桥的一头突然跪下,说她要祈愿能活出自己,其实“自己”就是一团无法拨清楚的迷雾,是困住自我又最放不下的尘凡本身。
洪常秀常常自道,电影里三分是投降、七分是勇气,身为观众,我愿意拍手叫好。
所以不管是你以什么样的观点欣赏这部作品,不可否认的是洪常秀在剧中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
在引述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尤其是在尾声对质的场景更是剧情的高潮之一也让人看了鸡皮疙瘩起满身。
充满对于人生的深沉感悟、坦率又豪爽也极为残酷。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仍是洪常秀和金敏喜的经典代表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