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朋友介绍卓别林(卓别林是如何发现影史第一位童星寻子遇仙记的杰克)
杰克·库根,生于洛杉矶。他早在十八个月时就在影片《骗子的婴儿》中初登银幕,四岁就在洛杉矶安内特.凯特曼的轻歌舞中演出,并得到了查理.卓别林的赏识。后来在卓别林的第一长故事片《寻子遇仙记》中与之搭档演出,大获成功,并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位有名望的儿童明星。此后,接着主演了《佩克家的坏孩子》等多部卖座片。1923年他从第一国家影片公司转到米屈罗影片公司,在此后的两年中,他主演的几部影片的成绩不是很理想。1931年开始淡出影坛,并转向舞台发展。于1984年3月1日去世,终年七十岁。
《寻子遇仙记/弃儿的故事/小儿The Kid》(1921)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催泪剧情片,但凡欣赏过此片的观众,都会被其段位极高的煽情魅力弄得泪腺失控。影片虽然只有一大一小两个角色,但爷俩间的情感互动却被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调动得异常精准且富有戏剧火花。从夏尔洛被“领养”后的蒙太奇交叠,到夏尔洛“反哺”情节的温润展现,从弃婴少妇落入壁炉的一张照片,到夏尔洛被人带走的泪豆横飞,卓别林对电影人文关怀的切入点以及对电影情绪的调度功力,在短短68分钟内得以淋漓表现。
《寻子遇仙记》是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长片(片长六卷),它在创作上有一定的偶然性,在风格上放弃一些过分夸张的闹剧动作,开始加入笑中有泪的人情味于完整的故事中,拍成一部相当感人的悲喜剧作品。片中小孩怎样以一种娴熟的手法照顾卓别林么,这不正是一种让人感动的 “反哺” 体现么。这是本片的成功之处,整部电影的戏剧节奏中感受痛苦的成分,在痛苦的基调里融入幽默的感受。严肃中不乏乐趣,感动中不乏反思,幽默中不乏深沉,一切的值得回味的东西都通过一部不怎么长的默剧以纯动作的方式淋漓尽致地表现,观众看得也非常的舒服。
查理·卓别林当时是联美公司的股东之一,但仍需为第一国家影片公司完成合同规定的影片数。但一有了家,有了哈里斯带来的一些麻烦,影响了他的创作能力。1919年一部三本的《田园诗》花了整整半年的时间,即在联美公司成立两个月后才于6月15日上映发行。1个月后他的第一个孩子“小灰鼠”出生,但巨大的悲哀紧随巨大的幸福而来,3天后婴儿即夭折……
那年秋天,为了排遣愁绪,他有时去戏院看看戏剧、舞蹈演出。有次一个并不出色的舞蹈演员谢完幕后,又带了一个4岁多的男孩杰克·库根Jackie Coogan出来,小杰克跟着父亲向观众鞠躬后,突然跳了几个有趣的舞步,懂事地向观众摆摆手,跑进后台,观众们继续喝彩,小杰克只好再上场跳了一个舞。看到这个孩子,卓别林想起自己5岁登台的情景。他慧眼识珠,看到了这个孩子的可爱个性。
一周后,当他与一班演员坐在摄影场上搜索枯肠时,又想起了小杰克·库根。这是他的一种创作方式,与厂里的演员们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他们的反应与形象常常能触发他某种思路。这时他就谈起了那个小孩谢幕的事,有人说看到当天的晨报,报道杰克·库根被人邀去签了合同拍片子。卓别林一听就如触了电:“哎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接着他思路豁然开朗:“你们可曾想到小孩和流浪汉在一起生活,小孩在街上到处砸窗户,流浪汉就来配玻璃。那多有趣,可以串出各式各样的离奇事呀!”
他就坐在那儿一天,编排故事、构思剧情、设计动作,厂里的演员和工作人员都觉得奇怪,机会已经错过,这不是白费劲吗。后来他也醒悟过来,一个劲怪自己怎么没早想到呢!翌日,他没精打采,有人提议另外物色一个孩子,或者干脆用个黑孩子,他否定了。
到中午,厂里一个工作人员气吁吁地赶到摄影场,激动地告诉他:“跟别人订合同的不是小杰克·库根,而是老杰克·库根。”卓别林高兴地从椅子上跳起来:“快!打电话给他父亲,要他马上到这儿来,这事非常重要!”于是大家都兴奋起来,连办公室里的人也跑到摄影场上来祝贺卓别林。这使他想到信息不能传出去,弄不好别人也会想到用这小孩呢。于是,又叫去通知老杰克·库根的人,绝口不提小孩的事。
后来,小杰克的老爸带着一副迷惑表情来了,弄了半天才明白:“啊,你尽管把这小坏蛋留下来好啦。”
卓别林非常高兴,有人说幼童和狗是电影里最好的演员,他很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所有的小孩,或多或少都具备一点天才,问题在于导演如何想办法使他们表现出来。他就使小杰克在影片中,很好地表现了他所希望有的效果。
影片的片头字幕是“一部笑中也许含着泪的影片”:一个穷苦的伦敦少妇和她情人、一个画家,生下一个私生子。她太穷了,养不了这孩子,想给他找一户有钱人家。她在一座豪宅门口,把婴儿放在一辆轿车里。谁知强盗偷去车,把婴儿扔在垃圾箱边……
穷玻璃匠发现了婴儿,捡回到自己住的旧房子顶楼。他用旧麻袋改成婴儿的吊床,在破茶壶壶嘴上套着橡皮奶头,给婴儿喂奶。又捡了一张旧藤椅,在座上挖一个洞,把尿盆放在它底下。就这样,带大了弃儿。
小弃儿跟着玻璃匠如此谋生:他在街上游逛,乘人不注意时扔石头砸人家的窗户,然后飞快地逃跑。玻璃匠则背着玻璃架与工具适时出现,当然就会被倒霉人家叫去。他十分殷勤地配装玻璃窗……当弃儿又举起手准备扔石头时,一个警察发现这孩子有什么鬼名堂,就悄悄地走到他背后。小孩举着石头的手往后碰到了警察的衣服,他抬起头看到背后是警察,便装作没事的样子,扔石头耍着玩。接着,他天真地扔掉石头慢慢走开,突然飞也似地逃跑,警察明白过来,咆哮着去追……
终于,贫民习艺所来人要把弃儿从玻璃匠这儿领走。这一大一小两个相依为命的人,都不愿离开对方。贫民习艺所的工作人员开着汽车把弃儿带走,玻璃匠从顶楼上飞快地翻过许多房子的屋顶,在街道拐角处跳到汽车后车厢,夺回哭泣的弃儿。他不敢再回顶楼,浪迹于鸡毛旅店等处……
后来,弃儿的生母成了歌唱演员,有了钱,悬赏寻子。有人发现了弃儿,就把他从玻璃匠身边抱走。玻璃匠孤独地睡着后,梦中遇到了天使。他求天使帮他找到幸福,天使让他也长出双翅飞上天堂。但同时天使也让警察、市民、孩子和狗都戴上鹅毛做的翅膀上了天,于是那里跟人间一样,也有很多不公道的事……
当他醒过来后,发现是弃儿摇醒他的。孩子见到他母亲后讲述了一切,母亲让孩子领着前来找玻璃匠。于是,他与弃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把纯闹剧与感情剧相结合的《寻子遇仙记》,是喜剧片的一个创新之举。当初卓别林想这样做时,电影剧作家、小说家古韦曾与他争论了很久,说形式必须是单纯的,要么是闹剧,要么是正剧。二者不能混杂,否则无法演好。拍好后,第一国家影片公司的股东、经理们,也认为他拖得长,卖不到150万。
然而卓别林成功了,他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儿童形象。他让小杰克穿了一件带洞的毛线衣,一条大人穿的束皮带的裤子,带着一顶鸭舌帽,这个装束似与卓别林年幼时在兰贝斯的打扮差不多。他布置的玻璃匠与弃儿住的顶楼背景,也与他当年住的波纳尔弄的那间顶楼相似。总之,影片的那些生活场景,对于英、法、美、澳的观众来说十分熟悉。
他写的片头字幕,是受了朋友、作家弗兰克所写的《奥斯卡·王尔德传》中引用的一句话的启示“我只赞扬和钦佩那些含着泪谈人世间真理的作家”。影片表现的人道主义精神、浓郁的人情味与乐观主义精神,十分打动人。
《寻子遇仙记》1921年2月公映时,盛况空前。每天都有赞扬它的简报寄到卓别林的制片厂来,大意都是它已经被评为第一流的艺术作品。该片第一年的卖座,就使第一国家影片公司收入250万元。卓别林分得的纯利超过100万。杰克·库根如卓别林第一天见到其父时所预言的,一片而红。他成了好莱坞的童星,此后拍电影挣了400多万。
《寻子遇仙记》中小演员杰克·库根的表演,甚至把卓别林的风头都抢走了,挂满泪珠的脸蛋很招人疼,但卓别林却对此不以为然,据透露,小库根的表演都是被逼出来的:拍片现场,库根的老爸始终跟随其后,儿子拍哭戏哭不出来,他就厉声开骂;“你要是再不哭,我就把你扔进垃圾堆!就像剧本里的小孩一样!”卓别林事后对库根的老妈感叹;“你丈夫真TM是个天才。”
杰克·库根于卓别林在《寻子遇仙记》中的搭档演出,大获成功,并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位有名望的儿童明星。此后,接着主演了《佩克家的坏孩子》等多部卖座片。1923年他从第一国家影片公司转到米屈罗影片公司,在此后的两年中,他主演的几部影片的成绩不是很理想。1931年开始淡出影坛,并转向舞台发展。库根与卓别林此后多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友谊,不过比卓别林小15岁的库根却并不长寿,在卓别林辞世七年后,因心脏病突发去世。(转自梧桐街1905号的博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