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15个真实历史(三国演义日行千里的汗血宝马)

什么是赤兔马?赤兔马本名赤菟,即兔头的红马,传说是汗血宝马(流出的汗掺着红色,有研究指出是寄生虫造成);一般公认的形象是全身火炭红,没有半根杂毛,脑门中间有一块白色部分呈月芽状。三国时期,时人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赤兔马在当时是顶级战马中的佼佼者。据说能日行千里,因此成为许多战将向往的战马。

三国演义15个真实历史(三国演义日行千里的汗血宝马)(1)

史书记载赤兔马是吕布的坐骑,赤兔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按照《三国演义》的记述,赤兔马原为西凉刺史董卓的坐骑,后被董卓用来收买吕布刺杀义父丁原;吕布被曹操擒杀后,曹操把赤兔马赏赐给关羽;而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处决后,赤兔马因为思念旧主,绝食而死。

据《相马经》描述,古人依据马的头部形状,将马匹分为直头、兔头、凹头、羊头、楔头、半兔头等几类。而赤兔就是兔头枣骝色(红色)的马。兔形头是好马的其中一个外在标准,在古代中原是很难觅得。兔头、半兔头马的特征是,鼻子以上部分微微向外突出,看起来像兔子头的形状。一般都属于重型马,体形大、力量强,加上红色毛色,和现今中亚一带常见的马匹相同,所以赤兔马一般被认为是源自西域地区(今中亚)。相对于当时普遍采用的蒙古马,蒙古马一般是速度快、耐疲劳,但是体形小和体力较差。这对于要在战争中背着沉甸甸的战将,是相当不利的。因此,西域马匹的高大体形和耐力就显得更珍贵了。

在战争中,速度快、体力充沛的马匹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在骑兵刚刚崛起的三国时期(之前多采用战车),战马的质素直接影响骑兵队和战将的作战能力。赤兔马顶尖的速度和持久力,不但有利于战将在胜利的时候乘胜追击,即使在战败的时候也能保障主人迅速脱离战场。这种速度也能提升武器在冲刺时的打击力度,从而使对手更难招架;而赤兔马持久的体力也可以减低马失前蹄的机会,以及在漫长的战事里保持它的速度和灵活性。这些特质又能给于骑乘者心理上的优势,使之更放心的在战场上发挥。 《三国演义》 里,马匹影响胜负的其中一个例子是,关羽和黄忠在长沙一战单挑,两人的刀法体力相当,只是因为黄忠的马匹体力不支而失蹄跌倒,连累黄忠也堕马败阵,当时骑乘赤兔马的关羽,便有着持久作战而无需换马的优势。

不过,《三国演义》中赤兔马的年龄受到多方的质疑。赤兔第一次出场是在演义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一节,也就是大概公元189年左右。当时赤兔已经是有名的千里马了,至少吕布骑完后非常满意,由此推断赤兔马应该已经是一匹成年的6岁马了。后来关羽斩颜良诛文丑,那一年是公元200年左右,赤兔马大概17岁。再来就是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在华容道时和关羽一起登场,那一年赤兔已经是25岁了。此后赤兔就暂时没有再被提及,直到关羽公元219年败走麦城、赤兔绝食而亡,赤兔马应该有36岁了,在马匹来说是高龄马了。后人质疑:为什么过了那么长的时间关公还是骑着赤兔马?当然,其一是作者罗贯中只是借赤兔马作为关羽的一个形象象征,因此没有顾及马匹的年龄限制,毕竟史书没有提及关羽得到过赤兔马。另外还有可能是,关羽骑的赤兔马并不是同一匹,我们不能排除赤兔马在其间已经被成功配种并繁衍后代的可能。

无论如何,在现代人的心目中,赤兔马已经成为最优秀马匹的象征。后人有诗赞曰:

“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