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黄州有什么故事(公元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

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关注载月诗话,陪你一起,畅游古诗词的海洋……

苏轼在黄州有什么故事(公元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1)

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四月,在黄州呆了五年的苏轼,接到了朝廷的一纸量移汝州的任命状。

终于要离开这个地方了,对于这里,他既想着早点脱离,又有万般不舍。

离开之前,黄州的百姓和好友都来送行,熙熙攘攘,络绎不绝,竟然有十里之多。

四望亭边,春风抚柳,几只刚刚会飞的乳燕,似乎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人,好奇的停歇在柳树上,静静的看着。

苏轼在黄州有什么故事(公元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2)

饯别酒毕,东坡却迟迟不肯上马离开,他望向人群,似乎在寻找着某个人。

好友潘丙察觉到了这一点,上前问曰:“子瞻兄,还在等她吗?要不我遣仆去请她来?”

苏轼长叹一声:“罢了罢了,命中注定,有缘相聚,无缘相别,画不成的圆,就这样让它留个缺口吧!”

随即,一骑绝尘,翩然而去……


01

苏轼在黄州有什么故事(公元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3)

故事回到1080年初,这一年的苏轼,44岁。

44岁,本该是不惑之年,人生尘埃落定,静享岁月的温润恬娴,可是这一年的2月,他却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了黄州任团练副使。

从人人敬之仰之的文坛领袖到人人避之不及的戴罪之身,他寥落的心情,如今我们换位思考下,都觉得绝望至极。

黄州穷山恶水,荒僻荆棘,享尽了京城荣华富贵的他,如掉在肮脏的鸡窝中的凤凰,一时不知所措,无法适应。

落魄被人欺,黄州的地方官,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也许是受到了他人的指示,落井下石的将苏轼的寓居之处,安置在破败的定惠院中。

这虽然是一座年轻的古寺,但这里本来就是穷乡僻壤,香火也不是很旺,不几年的风雨,竟让它墙破瓦落,垣断壁残,破败不堪。

残人对残景,他愈发的心情沉闷。

他如同一只无头的苍蝇,在寺院之中焦躁的踱着步子。

苏轼在黄州有什么故事(公元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4)

二月,虽然春意初现,但山寺之中,还是寒气逼人,点点残雪,压盖着杂草荒木,尤显萧条。

他胡乱的走着,不经意的抬起头,却发现一片灰白之中,陡然出现了一点嫩红色。

好奇的走近一看,居然,是一棵海棠树!于凌冽的春寒之中,透出了几缕新绿,新绿之中,竟还有小蕾数点,迎风摇曳,在这一派萧瑟之中,独显得鲜艳又刺眼!


02

苏轼在黄州有什么故事(公元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5)

他惊讶了。

人都知道海棠娇贵,没有合适的温度,它是不会开放的。

别说这深山老林里,就连江南的平原的三、四月份,阳光少了一点,雨多了一点,风大了一点,海棠花都如同爱惜羽毛的孔雀,迟迟不会漏出一点点的花色。

可是眼下,风是冷冷的,雪是点点的,那绿树红花又是真真切切的。

他忍不住仔细的端详起来。

正在这时,耳畔传来一阵女子清脆的笑声。他从海棠的树枝树叶的缝隙中看去,竟有一大片粉红色,带着清爽的脂粉香气,朝着他徐徐飘来。

“敢问前方赏花人,是否便是苏大学士?”那声音清灵悦耳,宛如山涧之中叮当流淌的小溪。

“正是下官,姑娘是?”他吓了一跳,低着头赶紧上前行礼。

那女子的笑声更加爽朗了:“名震天下的大学士,原来这般害羞,却不敢抬头看一看我这一个山妇。”

苏轼在黄州有什么故事(公元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6)

他的脸更红了,紧张的抬起头,却见眼前的女子,着一身粉红罗裙,体量纤细,面色莹白,眉如远山,嘴如樱桃,笑靥如花,那长长的睫毛,因女子的浅笑而作飞蝶之状,似乎下一秒就会飞出她的眼眶,飞过来撩拨着他的心。

女子走近他,身上的脂粉和熏香的香气,和眼前含苞的海棠花的清新的气息交在一起,让他难分到底是现实,还是梦中。


03

苏轼在黄州有什么故事(公元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7)

女子淡淡的笑道:“早闻大学士才名,今日得以一见,实乃是小女子三生有幸。”

苏子曰:“有劳姑娘美言,下官戴罪之身,担不得‘大学士’一称。”

女子在他面前行了个大礼,礼毕,继续道:“想来学士是看这海棠痴了迷吧,这海棠竟也有一段故事,不知道学士是否有兴一听?”

苏轼说:“向来只闻海棠花在四月,竟不知这料峭之中,也会有花开如此,但请姑娘言来,我愿洗耳恭听。”

苏轼在黄州有什么故事(公元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8)

女子道:“此海棠当比不得那繁胜之地的妖艳娇嫩之物,此花唤作‘冬海棠’,它本非凡间有,是那月宫之中嫦娥仙子于王母蟠桃寿会瞧见,得知为东方玉女携来为王母贺寿之物,几次三番苦求得一枝桠,又亿辛万苦方培得广寒宫中得活。

“却说这海棠生在了月宫之中,月辉精华,也是吸了个遍,竟生出了一点点的灵气,有了人的情思,看那周遭,除了一棵龄老的桂花树,无其他草植,终日觉得孤独,再看那尘世之上,却是四季总有不同的花开,即便是寒冷刺骨的冬天,都有腊梅傲雪,于是不免也生出了凡心。

“这一日趁着嫦娥仙子不在,她便幻化作了人形,悄然下界,和百花齐聚,一时爽快,竟多喝了几盅,晕晕乎乎的睡去。

“原来那嫦娥仙子离宫,是去邀几个仙子姐妹来赏海棠花,待她率一众归来时,哪见得有海棠花的影子?众姐妹不免小声议论,嫦娥仙子疑惑,便盘问宫中侍者,这才得知,海棠下界独欢去了。

待海棠回来,嫦娥仙子怒道:‘竟然你这么贪念凡尘,那就将你贬生为尘生之花,又令你世世不得与百花同开,那冬末春初,腊梅花谢后,你才开吧!’

苏轼在黄州有什么故事(公元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9)

女子谈吐深情又自然,似乎说的如同是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一样。

苏轼听的着了迷,甚至,在女子语毕,还沉默了许久。


04

他想到的是自己那一场如同戏剧一般的遭遇。

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是那本在月宫之中又飘落凡尘的“冬海棠”呢?

他从小就很聪明,读书也很勤奋,21岁,父亲带着他和弟弟苏辙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第二年,他便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虽然被欧阳修误认为该文是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只得第二,但也因此名震天下。

24岁那年,又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被皇帝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因为与王安石新政政见不合,他又自遣外任,这多像是女子口中所说的那个逃离月宫的海棠仙子呢。

本以为外任一遭,对庙堂之事,是“眼不见为静”,可偏偏在出任杭州通判和密州、徐州、湖州的知府的位子上,看到了那民生疾苦。

他不能像晏殊一样,埋在心里,做个和事老,他要替百姓说话,把那眼中见到的、耳畔听到的、行走之间察觉到的,不合时宜的地方,陈诉上去,让上方知晓。

可是他太高估了自己在朝野之中的位置,太高估了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直至一纸荒唐言,被人故意曲解,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

虽然,最终是有惊无险,但也如那月宫之花一样,沦落至这寒毛之所。

念及己事,他不仅长叹了一口气。

女子轻轻一笑:“莫不是学士想到了什么,何至于长吁如此?”

苏轼答到:“天道不测,造化弄人,又从何捉摸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女子却说:“不见得,若终是在月宫之中,此花虽可沐仙露,浴灵气,但终究是一辈子的活牢,即便是被贬到了这里,要遭这苦水涩风,总还是有草木相伴,于冬末开红花,于春而结红实长圆,独享一方清露。

人道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物不亦是一样吗?”

苏轼在黄州有什么故事(公元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10)

随即,她伸出纤纤玉指,轻轻抚摸着如豆一般的花蕾儿,再与苏轼说道:“先生当为此花赋诗一首,相逢一场,也是缘分。”

苏轼点了点头,略作沉思,便作了一首“海棠诗”: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苏轼在黄州有什么故事(公元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11)

苏轼吟毕,转身看时,那女子却不知所踪。


05

苏轼在黄州有什么故事(公元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12)

次日,有地方上几个慕名苏轼才华的官人来访,虽是陋所,苏轼天性爱结交,于是几句话来话往,相互之间便也是变得熟知起来。

对苏轼的坎坷遭遇,众人也是唏嘘不已,其中一个唤作潘丙的,字彦明,也是进士出生,本该搜于京官,却因不服北方水土,自遣归乡闲居,和父、弟一同经营着一个小酒馆子。

和苏轼聊得深沉,不觉已天暮,于是便邀他一起去家中饮几杯。苏轼欣然赴约。

二人对酌,酒至三巡,潘丙道:“筵中无乐,不成欢笑。不才家中有一乐意,不如唤出歌舞几曲,以助筵前之乐。”随即拍手几声,那幕帘后面,便悠悠的传出了女子的清唱之音。

苏轼在黄州有什么故事(公元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13)

那声音带着波纹,竟将那雕梁之上的粉尘纷纷震落,又化作清凉爽风,吹醒了苏轼的些许酒意。

苏轼听得入迷,真觉得那世间的流莺巧啭、彩凤和鸣都不及。

直至曲终,才道:“妙哉!妙哉!此乃天籁之音,那韩娥之吟,秦青之喉也不过如此!”

潘丙道:“如此佳音,岂不比得上那京城舞榭靡靡之音?学士何不以此留一佳作?”

苏轼想了想,便请出纸笔,思索间,不禁又想到了昨日见到的那个女子,心想这声音,如果配上那女子的才貌,想必真的是天上的海棠仙子下凡啊!

遂拈起笔来,做一《诉衷情》,词曰:

海棠珠缀一重重。清晓近帘栊。

胭脂谁与匀淡,偏向脸边浓。

看叶嫩,惜花红。意无穷。

如花似叶,岁岁年年,共占春风。

写罢,潘丙大笑道:“看叶嫩,惜花红,学士是相见唱词之人呢?”

于是便教伺人卷上绣帘,唤出那唱曲的女子。

未曾料到,那女子果真是昨日所见之人。女子见到苏轼,也有点惊讶,但很快也从容敬礼,笑道:“不曾想昨日暂别,今日便得相见。”

苏轼在黄州有什么故事(公元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14)

苏轼答:“原来是小娘子,怪不得清音如此。”

潘丙见到,便惊问,“学士是与琪娘有故交?”

苏轼慨然一笑,琪娘也轻柔一笑,便将昨日所见,如是道来。

潘丙曰:“先生遇到此女,也算是天定,琪娘也非凡尘之人,如此想来,和先生当之为‘天涯沦落人’呢!”

苏轼好奇,问琪娘:“是否有啥过事,不如倾情吐来?”

琪娘想了想,蹙眉,如勾起了那不堪回首的过往,旋即,轻拢慢捻着怀中的琵琶,弹唱之间,便说出自己的由来之事……

众看官,不知琪娘唱的是何事,令苏轼心惊魄动,且关注作者,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关注载月诗话,即日更新)

欢迎您提供素材

@载月诗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