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互联亏30%怎么补仓(中概互联反弹还是反转)
因南下资金的不断涌入,港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亦在重塑,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中概互联亏30%怎么补仓?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中概互联亏30%怎么补仓
因南下资金的不断涌入,港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亦在重塑。
易强/文
进入11月之后,中概互联板块强势崛起。
11月1日,3只中概互联ETF中的2只在盘中一度涨停,最终分别以9.66%和9.34%的涨幅报收,另一只涨幅为5.70%。11月4日的表现更为强劲:其中2只以涨停报收,另一只涨幅也有6.60%。截至11月7日,有2只月内涨幅超过17%,区间日均换手率超过50%,另一只月内涨幅为12.50%,区间日均换手率为7.66%。
苦中概股久矣的港股市场也一扫颓势。截至11月7日,恒生科技指数及恒生指数月内涨幅分别达到19.07%和13%。
在恒生科技指数的30只成分股中,有17只同为中国互联网50指数及中国互联网30指数——即中概互联ETF的跟踪标的——的成分股,其中又有8只成分股同为恒生指数的成分股,合计权重占到25.97%。
在此之前,截至10月底,中国互联网50指数及中国互联网30指数年内跌幅分别达到43.77%和40.31%,自2021年年初以来的跌幅更是分别达到69.27%和65.77%。受相关成分股拖累,恒生科技指数及恒生指数年内跌幅(截至10月底)分别为49.70%和37.23%,2021年年初以来的跌幅分别为66.15%和46.07%。
在这个过程中,因南下资金的不断涌入,港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亦在重塑。香港交易所发布的《现货市场交易研究调查2020》显示,2020年,香港地区以外的资金贡献了市场总成交金额的四成,其中南下资金出力不足一成。不过,若根据交易所最新发布的数据进行计算,则在11月7日,南下资金的交易金额已经占到市场总成交金额的三成。
接下来的问题是,南下资金的攻势会否持续,或将发生何种变化?中概股最近的表现,到底是反弹还是反转?
票房毒药
先看中概互联网ETF的投资情况。
目前市场上的中概互联ETF主要有3只,即易方达中概互联网ETF(513050.SH)、广发中概互联ETF(159605.SZ)及嘉实中国互联网ETF(159607.SZ),其中易方达中概互联网ETF跟踪的是中国互联网50指数,其余两只跟踪的是中国互联网30指数。
上述两只指数的发行方都是中证指数公司,前者有43只成分股,后者有30只成分股,前者涵盖后者全部成分股。
在中国互联网50指数的43只成分股中,港股标的有22只,例如腾讯控股、阿里巴巴-SW、美团-W、京东集团-SW、网易-S、小米集团-W等,权重合计89.13%。在中国互联网30指数30只成分股中,港股标的有17只,权重合计81.63%;其余成分股或者在纳斯达克上市,例如拼多多、爱奇艺等,或者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例如腾讯音乐、好未来等。
在某种程度上,正因为中国互联网50指数港股权重更高,而2022年以来港股表现弱于美股,其年内表现亦稍弱于中国互联网30指数。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7日,恒生科技指数及纳斯达克指数年内涨幅分别为-40.10%和-32.47%,同期中国互联网50指数及中国互联网30指数年内涨幅分别为-32.85%和-29.13%。
历史上,中概股曾一度创下传奇。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互联网50指数及中国互联网30指数过去两年涨幅分别为96.848%和115.75%,过去5年涨幅分别为141.99%和169.25%。但是,自2021年一季度以来,因为种种原因,其传奇光环迅速黯淡,最终沦落为“票房毒药”。
勇猛加仓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看好中概股的未来,公募基金愈挫愈勇,一路增持至今,南下资金亦相守很长一段时间,而后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因各种原因而不得不小规模撤退,而后又自2022年一季度重拾攻势,三季度以来进攻力度更显凶猛。终于,遍体鳞伤之后,投资者似乎看到胜利的曙光。
份额规模变化方面,以易方达中概互联网ETF(成立于2015年5月)为例,2020年年底其份额规模为26.83亿份,2021年一季度末增至40.84亿份,其后至2022年三季度末,在6个季度的季末,份额规模依次增至102.50亿份、193.18亿份、268.81亿份、345.50亿份、355.04亿份、355.65亿份。与2020年年底相比,2022年三季度末的份额规模增长了12.26倍。
另外两只中概互联ETF——即广发中概互联ETF及嘉实中国互联网ETF——自2021年11月成立之后亦是一路增持。2021年年底至2022年三季度末,前者的份额规模依次为23.34亿份、39.82亿份、48.734亿份、47.32亿份,期间增长1.03倍;后者依次为5.14亿份、7.90亿份、8.80亿份、9.32亿份,期间增长81.32%。
进入10月之后,上述3只中概互联ETF的份额规模继续增长,截至11月7日分别为355.86亿份、74.40亿份和32.32亿份,较三季度末分别增长0.06%、57.23%和246.78%。
而且,基金份额规模的增长有时是在基金公司不断发布“溢价风险”提示的背景下发生的。以易方达中概互联网ETF为例,11月1日至3日,基金公司连续3天发布公告,提示投资者注意“溢价风险”,可是11月2日至4日的份额规模每日仍然增加了100万份。
除了上述3只ETF基金,跟踪中证沪港深互联网指数、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恒生互联网科技指数的7只ETF基金的份额规模自10月初以来(截至11月7日)亦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例如,华夏恒生互联网ETF份额规模增加了17.40亿份,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增加了5.77亿份,华宝港股互联网ETF增加了2.22亿份;若与年初相比,则分别增加了203.74亿份、36.02亿份和3.46亿份。
前面提到,中国互联网50指数43只成分股中,有22只港股标的,其中又有16只为港股通标的。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对于这些标的,公募基金整体上亦有所增持。
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重仓持有了上述16只港股通标的中的11只,较年初增加1只,持仓市值合计602.50亿元,较年初(580.46亿元)增长了3.80%。考虑到同期中国互联网50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下跌了28.07%和39.16%,不难推断出期间公募重仓增持力度不小。
具体来说,公募对美团-W、快手-W、阅文集团、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标的重仓增持力度明显,三季度末所持股份较年初分别增长了1.79倍、1.06倍、9.02倍、8.22倍和1.77倍;同期这几只股票的跌幅分别为26.53%、29.29%、54.59%、45.37%和26.61%。
附加结果
事实上,不止公募基金,整个南下资金都在增持中概互联网50指数成分股中的港股标的。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11月7日,南下资金持有17只中概互联港股标的,较2020年年底增加3只,持仓市值合计3871亿港元,较2020年年底(持仓市值合计4845亿港元)下降了20.10%。不过,考虑到同期中概互联网50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下跌了62.63%和59.69%,不难看出期间南下资金加仓明显。
事实上,投资者若对相关个股进行观察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自2021年一季度中概股因种种原因而发生调整以来,南下资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未减仓,直至同年三季度才有选择地小规模撤退,到了2022年一季度,则开始重拾攻势,三季度以来进攻更为凶猛。
以南下资金持仓市值最大的3只标的即腾讯控股、美团-W、小米集团-W为例。11月7日,南下资金所持股份分别占到该3家上市公司港股股本的8.96%、9.92%、14.13%,与三季度末相比分别提高了1.19个、0.97个、0.85个百分点,与2020年年底相比则分别提高了4.53个、3.56个、3.41个百分点。11月7日,南下资金所持3只标的股份市值合计3408.49亿港元,占到南下资金所持港股总市值(1.88万亿港元)的18.13%。
值得一提的是,南下资金不断增持中概互联网相关港股标的还带来了一个附加结果,即港股市场投资者结构的改变。
2020年,香港地区以外的资金贡献了市场总成交金额的四成,其中南下资金出力不足一成。到了11月7日,南下资金的交易金额(442.74亿港元)已经占到市场总成交金额(1488.18亿港元)的三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