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和绿营是怎么回事(清代兵制八旗绿营为何会走向衰败)

年前曾答应读者要写一篇关于清代兵制的文章,可是坐在电脑边准备开篇时又觉得无法下手。因为这个话题太大、太广,要是说明白恐怕得上万字。所以,御史将范围缩小,主要来讲一讲清代不同时期的军制演变。

八旗和绿营是怎么回事(清代兵制八旗绿营为何会走向衰败)(1)

谈到清代的兵制,八旗、绿营是绕不开的。从时间跨度来看,八旗、绿营在清代二百多年的时间内占据了主导位置,故而还得先从他们说起。

八旗、绿营的历史地位

关于八旗的具体概念暂且略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阅御史以往的文章。八旗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当时主要还是满洲八旗以及蒙古二旗。皇太极称帝后,八旗制度得以完善,形成了满洲、蒙古、汉军八旗,总计二十四旗。

八旗劲旅是满洲贵族统一女真,入主中原的绝对主力,以彪悍的战斗力闻名于世,素有“八旗满万不可战”的说法。

八旗的建制也有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关外时期,八旗各旗兵丁由旗主贝勒、王爷统帅,旗主对旗下官兵握有生杀予夺之权。

八旗和绿营是怎么回事(清代兵制八旗绿营为何会走向衰败)(2)

皇太极称帝后,鉴于旗主王爷势大,在各旗中设立了管旗大臣,即后来的“都统”以分散旗主的权利。但直到顺治时期,八旗旗主的地位仍不可撼动。

顺治中期以后,随着开国诸王的先后离世,他们的后辈贪图享乐,八旗的战斗力也随之下降。

康熙帝在平定三藩的时候,起初以八旗为主力,但事实证明,此时的八旗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康熙不得不启用绿营将领,从而顺利平定吴三桂。

雍正、乾隆时期,正值大清国力鼎盛之时,国家财政能够保证八旗兵丁的供养。尽管八旗战力总体处在下滑的阶段,但仍是国防的主力。

嘉庆初年,爆发了白莲教起义,这次农民起义维持了九年之久。也正是这次起义,让八旗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八旗和绿营是怎么回事(清代兵制八旗绿营为何会走向衰败)(3)

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绿营异军突起,风头无二盖过昔日的八旗劲旅,此后绿营受到朝廷重视。至此,八旗、绿营成为清代两大主力部队。

相信很多读者提到绿营,就会有一种陪衬的感觉。事实也是这样的,绿营的数量虽然远远超过八旗,基本维持在六十万人左右。

可是绿营兵的待遇又远不及八旗兵丁,这里说的待遇不仅仅是指军饷,还有战时的奖励、抚恤以及其他诸多方面。这与清代统治者奉行“重满抑汉”的国策有关。

同样是冲锋陷阵、为国捐躯,绿营官兵的命显然要比八旗官兵的命要贱很多。这种不公正的待遇,自然会导致绿营的腐败衰落。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以八旗、绿营为首的大军屡屡遭受重创,江南半壁江山沦丧。咸丰帝病急乱投医,无奈之下下旨各省创办团练。

八旗和绿营是怎么回事(清代兵制八旗绿营为何会走向衰败)(4)

湘、淮军成为国家的经制兵

太平军兴以后,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迅速崛起。曾国藩效仿明代名将戚继光的练军方针,力改绿营习气及其调遣成法,不求多但求精。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汉人名将,在慈禧太后与恭亲王的支持下,汉人官僚集团崛起,同治时期,全国的督抚汉人占了绝大多数。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湘、淮军领袖,不仅在军事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在政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军权、财权、人事权的下移,大清王朝出现了内轻外重的局面。反映在军事上,便是八旗、绿营的衰败。

八旗和绿营是怎么回事(清代兵制八旗绿营为何会走向衰败)(5)

清廷虽然极力打压曾国藩,但手里面又没有可战之兵,满洲贵族高层不得不承认现实,采纳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建议,将湘军和淮军从原来的团练变为国家的正规军,官方称之为“防军”。

注意,这一时期朝廷也忌惮地方督抚掌兵,所以也在原先的绿营军中挑选出一部分精锐,效仿湘军营制组建了一支新的部队,称为“练军”。

至此,清王朝的国防军,便形成了八旗、绿营、防军、练军四大体系。实际上,八旗、绿营已是存而不废、战而不胜,纯属摆设而已。

八旗和绿营是怎么回事(清代兵制八旗绿营为何会走向衰败)(6)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廷认识到现有的军队已无法满足国防需要,在改善装备的同时,也虚心学习西方的军制。因此,废除旧军的呼声日高,朝廷在天津小站练定武军,张之洞也在江南编练自强军。

不过这些新编的军队没能在战场上赢得尊严,随着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西逃之后,清政府的新军再次回到起点。

清末时期,以直隶为重点,准备在全国编练新军三十六镇,称“中央常备军”。但由于经费不足以及政治原因,最终仅编了十余镇,不巧的是十余镇兵马中,战斗力最强的北洋六镇最终落入袁世凯的手中。

八旗和绿营是怎么回事(清代兵制八旗绿营为何会走向衰败)(7)

再后来的事情诸位也就清楚了,随着武昌起义的枪响,袁世凯拥兵自重逼迫宣统退位,最终推翻了清王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