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mac os更新(苹果产品的统一进程)
macOS发布20周年
苹果PC端操作系统自2001年3月24日推出以来,从第一版MacOS X SnowLeopard到最新的MacOS BigSur 已经走过了20年,期间改变的不仅仅是命名,设计也从最初的纯拟物化向今天的扁平化发展,优秀的设计和交互体验让Mac产品收获了一种用户的热捧,在主流Windows系统的PC中获得了15%左右的市场占有率。
而苹果iOS从iPhone发售,脱胎于MacOS X的iOS同样经历了拟物化到扁平化的历程,成为了当下移动端最好的操作系统。iOS自2013年苹果发布iOS7以来,扁平化风格走过了8年,随着用户的认可和安卓系统的跟进,扁平化似乎已然成了一种不可逆的发展趋势。不过,从近年来苹果一系列动作来看,未来拟物化将会有更大的变化,从而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
苹果MacbookAir iPad Pro和iPhone等产品
近年在苹果Apple平台化“统一”的思想下,扁平化似乎迎来了新的转变:苹果渴望将手机、平板、电脑三款不同的硬件平台融合统一,这样的观点逐渐成为了共识。苹果执行也很明确:硬件、软件(系统)、设计三步走,目前正稳步推进。
搭载M1芯片的 Macbook Air
硬件上推出了基于ARM架构的M1芯片,验证了这个发展趋势。ARM为移动端而生,经过苹果的鬼斧神工的定制,综合性能已经不落后PC端主流的intel和AMD芯片,部分性能指标已经超过了它们。M1已经在苹果Mac产品包括Mac mini、Macbook Air、Macbook Pro等产品上的应用,稳定性和通用性都得到了验证。未来,随着苹果研发的跟进,我们很可能看到搭载苹果M系列芯片的iPad,甚至iPhone产品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MacOS BigSur系统下的图标
在系统层面:2019年iPadOS的独立,标志着苹果移动端和PC端系统融合正式开始,目前看iOS和macOS距离也日趋拉近,未来三个平台应用适配统一也只是时间问题。iOS和iPadOS的软件兼容自诞生以来就可以,iPadOS和macOS的适配问题不大,未来iOS和macOS软件通用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随着硬件层面的兼容、系统软件层面的适配,视觉设计层面的统一自然是不可避开的话题。iOS视觉设计脱胎于Mac OS X:乔布斯时代iOS7之前,早期iOS拟物化的设计风格就是基于Mac OS X 改造设计的。iOS7之后扁平化才真正意识上宣告了iOS设计的独立。
扁平化iOS和MacOS再度走近则是在14年苹果发布OS X 10.10 也就是Yosemite,扁平化风格和半透明的视觉效果成了新macOS最大的亮点,iOS和macOS在分手一年后再度相遇,最终走到一起现在来看也是一个早就注定的结局。
iOS14.4.1图标和iOS15(概念)图标对比
随着MacOS的更新迭代,MacOS的的图标与iOS/iPadOS图标越来越像了。新MacOS图标的设计风格在扁平化的基础上新增了立体效果大屏幕显示质感十足。随着iOS和iPad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信息显示 iOS图标风格将向MacOS靠齐。
未来,随着硬件、软件、设计的兼容统一,苹果移动端到PC端,小屏幕到大屏幕的体验将更加流畅,统一开发适配、无感切换这种体验毫无疑问是利好开发者和消费者。苹果在硬件、系统和设计层面的优秀表现值得国内产品去学习和借鉴。
华为鸿蒙系统
统一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点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很难。目前看有实力和有想法去做这个的厂商不多,国外有苹果、谷歌、特斯拉(就是那个做汽车的特斯拉)等科技公司具备此条件和实力,而国内目前看好华为和鸿蒙系统(HarmonyOS)去落地实践。华为目前具备的优势有硬件、系统,设计体验层面还差一些,需要时间去积累,此外硬件上受限于美国的打压,未来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希望华为能挺过去,在未来,期待更强大的华为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更丰富的产品体验。
至于小米和其他科技品牌,受限于硬件、系统等原因,不具备华为这个优势,产品场景有限,所以就不多说了。不过,个人也非常希望这些品牌能在做好产品、设计的同时,进一步在硬件、系统等核心技术层面发力突破,打造全面、优秀、统一的平台型产品体验。中国创造的进步,需要更多科技品牌携手共进。
iPhone、iPad、iMac、Macbook Pro
最后,回归到“产品统一”这个话题,当下智能设备的统一切入点主要包含三点:硬件、系统(软件应用)和设计(视觉、交互)。“适配”和“兼容”是统一的核心,而对于产品之间的切换用户“无感”或者“弱感知”则是评价统一是否成功的标准。脱离了这两点,谈平台产品统一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大。
不同产品自诞生以来都是本着与其他产品有差异化而来,这个差异化包括主动和被动的。被动差异化主要表现在品牌方有意创造或者营造,例如 不同架构的芯片、不同系统的选择等;而主动的差异化则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例如不同的使用场景、不同的用户习惯等。从差异到统一不是简单的适配,更贴切的说法应该是融合:包括硬件、软件、设计的融合。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就个人的理解来说体验的无感性是评价统一的一致性的最合理指标。简单理解,就是你从同一平台下一款产品切换使用另一款产品的时候,感知越弱、切换成本越低,证明这个平台产品之间的统一做得越好。
这个过程注定漫长而且艰难,但用户的需求摆在那里,单款产品的优秀体验并不能保证一个品牌和一家公司的稳定和成功,产品向平台化发展不可逆,要想持续稳定的获得用户并留住用户,平台统一体验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方向。也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看到这一点,开始并持续地在平台化”统一“的路线上投入和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