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读书会分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主讲人 文岚
金陵之声FM99.7《今晚我是你的DJ》主持人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十佳制作人,江苏广播著名情感心理DJ,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多家报纸杂志专栏作家。
本书导听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本书是教人们改变思维模式、养成良好习惯的一本奇书。无论是职场瓶颈问题,还是子女教育问题,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习惯一二三帮助我们独立,不受他人控制和影响。习惯四五六帮助我们从独立型变成互赖型,学会与人合作,实现双赢。习惯七则让我们不断更新迭代,螺旋式上升。
该书荣获福布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书籍之一”、世界500强企业经典培训课程。
✦
你将收获
✦
■ 成功人士遵循的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 人生没有界限,任何时候都可以追求更远的目标。
■ 习惯的养成从来不是一时一刻的事情,点滴的积累也能成就巨大的改变。
作者介绍
史蒂芬·柯维
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杨百翰大学博士
柯维领导中心的创始人、富兰克林柯维公司的联合主席,曾协助众多企业、教育单位与政府机关培训领导人才。
曾被《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入选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音频文字稿
(上下滑动查看)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非常经典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的作者是史蒂芬·柯维,他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是美国各大公司、政府机关、军队等的必读书目。
刚一听书名,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本成功学鸡汤文,那你猜对了百分之六十。但是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它与其他成功学鸡汤文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它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工具包——整套的方法论,还给大家配备了喝鸡汤的勺子,学完就能用。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呢?我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校园围墙上有一个标语: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是培根在《习惯论》中的原话,通篇论证习惯与命运的关系,可见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对命运的影响有多大,而这本书就是教人们改变思维模式,养成好习惯的一本奇书。 无论是面对职场瓶颈问题,还是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你想要的。
接下来我们就说说七个好习惯到底是什么?柯维提出七个习惯的框架,它们循序渐进,依次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这七个习惯看起来简单,其实做下来很难,所以我们必须正确理解每个习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不然就不是习惯,只是信条。
柯维指出,人从幼童到成熟一共有三个阶段: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人在婴幼儿时期都处于依赖期,吃得饱不饱、开不开心都依赖于父母。然而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就算自己到了30多岁,可能还没有脱离“依赖期”的一些症状:被动、依赖别人、被他人控制情绪、自己无法给自己安排时间。很多人的思维经常是被别人操控的,是被潮流推着走的。上什么学校是爸妈决定的,去什么单位是被分配的,上班干什么是老板规定的,下班就休息,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主动性。被别人说两句就心里难受,整个失去了对自己的情绪、思维、时间的掌控性。
习惯一二三即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能够帮助我们独立。从凡事依赖他人到成为自己的主宰,不受他人控制和影响,不依赖于他人的情绪。自己是自己的规划师、主宰者,重新塑造自己的目标,并能够自律地完成自己给自己规划的目标,获得个人胜利。
实现独立后才能进入第二阶段,即自己对自己有所掌控以后,就要学会与他人合作。毕竟我们不是打单机游戏的,很多事情需要合作和团队,不懂双赢合作的人最后只能落得单打独斗,效率不高。
习惯四五六即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能让我们完成另外一个转变,就是从独立型变成互赖型。一个人独立是一件好事,但一个人只知道独立,只知道凡是就靠我自己那就另当别论了。所以你会发现,很多学霸在工作中未必比那些学习不怎么好的人表现得更好,甚至更糟。为什么?因为学霸只相信自己,学霸觉得我能够成功就是靠我自己学习好,他缺少了从独立到互赖的这个跳跃。所以在具备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这3个习惯后,你将学会双赢的思维,懂得如何和他人沟通,最后获得最大效益即1 1>2。
最后,习惯七即不断更新让我们不断更新和迭代,保证自己不断地螺旋式上升。
这就是七个习惯的基本结构。
我们来说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在你脑海中积极主动的概念是什么呢?大多数人对积极主动的印象,是面对一个问题、一个任务,我在,我来,我做。但是,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积极主动和刚才提到的没有太大的关系。在这里,积极主动指的是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做决定。
每天,会有很多刺激性的东西进入我们的大脑,辱骂、轻视、取笑等等。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对于每个刺激,我们都会条件反射一样有反应吗?不会,因为人天生具备一个过滤器。人类之所以和动物不同,是因为人在接受刺激和作出反应之间,有一个属于人的自由。之所以我们有这个自由,因为有自我意识、想象空间和自由意志。因为人拥有自我意识,所以在生气和愤怒的时候,我们有能力把自己隔离开,并平静地发现“哦我在生气呢。”你再仔细想想,每次你生气的时候,是不是都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正在生气,你甚至能脱离出另一个清醒的自己,安慰自己,让自己不再发火?能自如运用这个过滤器的人,才是真正掌握了习惯1积极主动的人。
二战期间,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学家弗拉克尔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的魔掌,他自己在纳粹的监狱遭受了残酷的虐待,每天生不如死,让他非常痛苦。很多犹太人和弗拉克尔一样受尽煎熬,他们从为什么上帝这么不公平的愤怒和恐惧,逐渐变成了消极接受这就是命,最终精神彻底崩溃,死在集中营里。但是弗拉克尔没有这样。有一天,他醒悟了,并感到无比的安宁:就算纳粹如何虐待他的身体,却无法虐待他精神的自由。人在任何境遇中都可以选择自己对此事的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就算肉体再痛苦,他都可以想象自己是在监狱外面,把自己和肉体隔离,并选择不去想痛苦。最后战争结束了,弗拉克尔走出了地狱。他写了一本著名的书《活出生命的意义》,书中说,选择态度的自由是人类的终极自由。
仔细想来,我们之所以因为许多事受伤,只是因为我们赋予了他们伤害我们的权利。每个人对遇到的事情都有自己特定的解决思路,或者说“思维定式”,受伤害或者有损失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主动积极的人不会把自己的选择归咎于环境、外界条件或他人的影响,他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有意识地选择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会因为外界或情绪冲动而行事。美国小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莉诺·罗斯福曾说过:“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很多时候我们要在无奈中做出选择,选择一方就会失去另一方,大多数人总是对失去的耿耿于怀,但是换一个角度想,我们当初选择的肯定是更重要的,既然选择是必然的,又把损失降到了最低,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了。虽然这不是什么积极的想法,但毕竟转换了思路。你有能力选择让自己变得更加幸福,人生都是你选择的结果,不管你愿不愿意,所以不要轻易放弃选择的权利。这是积极主动第一层面的定义。
积极主动还有第二层面的定义。事实上,人都有两个圈:关注圈和影响圈。中间的部分是影响圈,外围的部分是关注圈。影响圈就是你力所能及可以改变的东西,关注圈是你只能评论、只能发表意见、只能生闷气,但改变不了的东西。一个积极的人会把精力放在影响圈当中做事。如果你天天焦虑,天天痛苦,天天指责,天天找借口,这都是在关注圈里下功夫,你的影响圈就会变得越来越小。作者提到,他儿子小时候一直跟社交恐惧作斗争,他很担心儿子因为这个弱点而被人轻视。其实这属于关注圈的范围,结果错误的关注焦点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他自己倍感忧虑和无助,同时也加重了孩子的依赖性。后来他聚焦于影响圈,着眼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儿子特别耐心,信任儿子,让儿子按照自己的步调发展,结果真的有效,他的儿子成功克服社交恐惧走向演讲台。
所以从被动人格变成主动人格,有两点很重要:第一,要有选择;第二,要选择做影响圈的事,而不是关注圈的事。
接下来我们谈谈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比如说旅行,如果你要去旅行,一定会先有一个目的地,然后根据目的地来统筹你所能够支配的资源去制定攻略,接下来会把想法付诸于行动,这个完整的过程就是以终为始。书中提出一个概念,所有的事情都是基于二次创造而成。基于头脑心智的第一次创造,目的地,也就是目标,是我们以终为始的“终”,基于行动的第二次创造,统筹可支配资源,制定攻略,把想法付诸行动,这就是“始”。
我们的人生同样如此,也是二次创造。我们每个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早年受教育的情况以及外界的限制构成了我们人生的第一次创造,可能很潦草,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是今后的漫长一生取决于我们就此顺流而下还是主动设计第二次的创造。如何养成以终为始的好习惯呢,书中介绍了三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确定目标,对个人而言,人生的使命是什么;对企业而言,公司的愿景是什么;对项目而言,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以终为始的第一步就是确定自己的目标,然后坚定地去实现目标。
第二个方法是坚持原则,书中介绍可以以事业为中心,以家庭为中心,或者以金钱为中心。根据目标确定自己的原则中心并坚持,这样在选择的时候会少一些纠结。比如你确定的目标是三年内升职加薪,那么你的原则就是以工作为中心,以学习新技能为中心,当下班之后,朋友叫你去喝酒,你就不会纠结是去喝酒还是加班或者学习。
第三是周密的计划,也叫拆解目标。你想做成某件很难的事情,如果只看最终结果,可能会觉得太难了,肯定完成不了。就像登一座高山一样,如果你一直看着山顶,会觉得自己永远都爬不上去。所以有个诀窍,将目标拆成无数的一小步,目标记在心里,永远只看下一步,告诉自己下一步要到哪里,集中注意力到下一步就行。
第三个习惯是要事第一。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每天一睁开眼睛,就像在打仗一样。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两部手机都不够用,按住葫芦起了瓢,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是救火队员式的管理者,他们始终在和时间赛跑,忙碌并焦虑着。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要事第一这个习惯专治各种时间不够用,是为习惯二以终为始的目标服务的,是实现目标的一个工具。要事第一帮助我们基于目标,区分什么是重要且优先,并怎么有效地完成它。
很多人知道知名的时间四象限: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第三象限,紧急但不重要;第四象限,不紧急不重要。大多数人会把优先级放在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上,容易忽略重要但不紧急的第二象限。久而久之,很多人总是在做重要且紧急的事,结果每天都在扑火,长期下去压力加大,不能长久。其实长期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来自第二象限,那些对长期有意义但是短期看起来不紧急的事。这些事情短期看起来甚至可能毫无作用,但长期累积点点滴滴会有很大好处,比如健身、陪爸妈喝茶、培养友情等。作者还提到如果你希望获得更多时间,你得学会授权。不要什么事都自己做,要把手中的活委任出去。要做到有效委任,就得是责任型的授权,你要和对方说明白预期成果、指导方针、可用的资源、责任归属以及明确奖惩。
这三个习惯养成了,你基本上可以从依赖型人格变成独立型人格了。接下来你需要跃升到互赖型的阶段。这个阶段比上一阶段要稍微难一些,因为从依赖到独立涉及的三个习惯,即积极主动、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只要打破以前的旧习惯,建立新习惯,只要意志坚决加上反复练习,就一定能够养成。而从独立期到互赖期,涉及到的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和统合综效这三个习惯是情商层面的问题,需要与其他人的沟通合作才能共同完成,涉及人际关系、沟通交流、分工协作、建立信任,因此会相对难一些,不过还是有法可循。
接下来我们就说说习惯四双赢思维。我们从小就参加各种比赛、考试,培养了一种你赢我输、你死我活的竞争心态。试想一下,谁甘心在竞赛中认输呢?但是现代社会需要树立双赢思维,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寻求互利,以达成双方都满意并致力于合作的协议计划。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做一个合作的舞台,并不是勾心斗角的平台。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目的是拥有更丰富的机会、财富及资源。利人利己观念的形成是以诚信、成熟、豁达的品格为基础的。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完成双赢过程:1.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的更透彻。2.认清背后主要问题和顾虑。3.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4、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有了双赢思维,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如何倾听和表达。我们要学会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眼睛不太舒服去看医生,结果他还没开口,医生就说:我知道了,然后把自己的眼镜摘下来给病人戴上。病人心存疑虑,医生说:你放心,这副眼镜我都戴了十几年了,很有用,你试试。病人将信将疑戴上之后,发现眼前一片模糊,直喊头晕,医生说:怎么可能,我戴的时候很清楚啊,一定是你的佩戴方式不对。听完这个故事,想必你会觉得这个医生很滑稽,没有诊断就开始治疗了。其实日常沟通中很多人也是如此,在聆听之前就迫不及待表达,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却忽视了先要去理解别人。
正确有效的沟通始于准确的聆听。聆听按照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充耳不闻、装模作样、选择好接受、聚精会神和移情聆听。我们要尽可能做到移情聆听。移情式聆听,就是需要身为倾听者的我们,带入倾诉者的角色,感同身受地了解对方此番谈话的真正目的。
第六个习惯叫做统合综效。统合综效说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按照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通过创造性合作,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比如餐馆和美团,线上线下共享目标,获取更多流量,利用手机端的流量扩大餐馆的生意规模。习惯四、五、六即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依次叠加,就可以达到互赖期的公共胜利。从刚开始的求赢、渐渐试着尊重对方并作出退让,而统合综效则是最终境界。我尊重你和我的不同,并愿意通过和你的摩擦来提高自己的反向思维。
习惯七是基于习惯一到六之后的最后一环:不断更新。它其实就是保护和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你自己。它从四个方面更新和迭代你的天性:身体、精神、智力和社会情感。第一个是身体,健康饮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第二个是精神,书中给出的方法是欣赏优秀的文学或音乐作品;与大自然多相处以及思考与独处。第三个是智力,正规教育、自我学习、阅读、写作、组织和规划,任何可以锻炼思维、升级认知的事。第四个是社会情感,前三个层面都指向独立,第四个层面指向互赖:通过日常生活的练习,基于双赢思维做到移情聆听,知彼解己,实现统合综效、双方获益的第三条道路。作者强调,我们应该平衡好四个层面的更新进度,共同推进。
习惯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种能力,如果你能够养成这七个好习惯,今后遇到事情时就可以自动运行。相信我们每个人只要坚持去做,都能成为金字塔顶部那群自律、友善、高效的杰出人才。
(本期编辑 王献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