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国防情无限(这里国防情怀浓)
镇江的山不高,却都是历史文化名山:金山,有法海苦修兴寺的历史、水漫金山的传说;焦山,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是历史上的军事重地;北固山,号称“天下第一江山”,蜀吴曾在此结盟镇江的水不深,却是长江与运河的交汇处,“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临流十万家”,成为南北水上交通枢纽镇江有故事,千古传颂的“梁红玉击鼓退金兵”,家喻户晓的“我送亲人过大江”都发生在这里,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心系国防情无限?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心系国防情无限
镇江的山不高,却都是历史文化名山:金山,有法海苦修兴寺的历史、水漫金山的传说;焦山,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是历史上的军事重地;北固山,号称“天下第一江山”,蜀吴曾在此结盟。镇江的水不深,却是长江与运河的交汇处,“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临流十万家”,成为南北水上交通枢纽。镇江有故事,千古传颂的“梁红玉击鼓退金兵”,家喻户晓的“我送亲人过大江”都发生在这里。
进入新时代,镇江市军地努力构建国防文化精神高地,用国防文化的魅力引领社会各界自觉投身强国强军实践。国防文化成为这座江南小城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在这里,国防文化阵地处处可见
“若有战,召必回!”5月4日清晨,在镇江扬中渡江文化园门口,“我送亲人过大江”大型雕塑前,扬中市民兵应急连正在组织宣誓活动。
70年前,19岁的“大辫子姑娘”颜红英一家划着小木船,运载两个班的解放军战士横渡长江。如今,这里建成一座集红色文化体验、国防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防主题公园,每天接待游客数千人次。
扬中渡江文化园是镇江市国防文化阵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坚持把国防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党委年度工作计划、议事日程和领导干部职责,纳入“五个一工程”、社区文化与乡村文化3年行动计划,共建成12个国防主题公园、15条双拥街、173个拥军工作站。“每一处国防文化阵地都结合本地历史和地理实际,进行差异化打造。每一地都散发着浓郁的国防气息,但每一地又从不同侧面触动人心。”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朱巍巍说。
该市丹徒区境内7座桥梁全部用烈士姓名命名,并在桥头为烈士塑像;丹徒区新城建有一条长2.5公里的双拥街,沿途设置了47杆宣传道旗,一面为双拥宣传标语,一面是丹徒籍军人光荣榜,另有9面双拥墙张贴该区双拥共建的感人故事;京口区宗泽路社区的拥军工作站,不仅为退役军人提供读书学习的场所,而且内设军人荣誉室,展示新时代军人风貌;扬中市振兴村有一家“国防文化家庭档案馆”,由退役军人张贤春开办,陈列军旗军徽等2000多件“军品”,已接待4000余人参观。
处处可见的国防文化阵地,营造出“举步皆是国防文化,处处展现爱国精神”的浓厚氛围,滋养着镇江人民群众的国防情怀。镇江军分区政委李迎久告诉笔者:“镇江市征兵工作一直走在江苏省前列,入伍新兵大学生占比连续三年超过70%。”
在这里,国防文化活动人人参与
4月19日,镇江国防园。
近百名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身穿迷彩服,排着整齐的队列,有序进入电教室,参加镇江市“第一书记话国防”活动。此次主讲人是扬中市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潘早云,这是他任“第一书记”以来第5次亮相国防教育讲台。
国防文化建设,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而且重在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接地气、受众面广。基于这样的认识,镇江市把国防文化活动纳入全民综合素质教育,建立以国防教育委员会为主体的组织协调体系,以教育、文体广电部门为主体的宣传教育体系,以驻军、街道、社区、学校为主体的活动平台体系。同时,他们组建军地领导国防文化讲师团、老干部传统报告团和大学生国防教育志愿团,成为开展国防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
2016年以来,该市军地携手开展国防文化活动120余场,全市37个国防教育基地免费接待群众400多万人次;京口区连续6年举办“双拥情满京口人、军民共铸特色区”专题文艺晚会;句容市连续举办10届“茅迪杯”国防知识大奖赛;丹徒区连续两年在高中生中开展国防知识辩论赛;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相继开展“国防在我心中”系列活动,激励千余名大学生报名参军。
在这里,国防文化“创客”各领风骚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
4月16日,由镇江市政府组织创作的音乐剧《九九艳阳天》,在上海大剧院首演,座无虚席。当晚有剧评人评论:“该剧重现战争年代的自我牺牲精神和爱情的高洁,是一部引发年轻一代与历史对话、与自我对照,收获心灵共鸣、情感触动的感人音乐剧。”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镇江军旅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广阔的文化沃土上,造就和涌现出了一大批国防文化“创客”。借助红色资源优势,他们不断丰富国防文化的时代内涵,赋予其新的表达方式、表现形式,打造出《九九艳阳天》等一批具有时代印记的国防文化精品。
“嘀嘀嗒,嘀嘀嗒……”在茅山北麓,耸立着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每当人们在纪念碑下燃放鞭炮时,碑前上空就会传出连绵不断的“军号声”。当地居民相传,这里曾牺牲了一位新四军小号手。由此吸引天南地北的游客前来,在“军号声”中缅怀革命先烈。
镇江市委宣传部以“碑前放鞭炮,空中响军号”的奇特现象和民间传说,组织拍摄了电影《军号密码》,讲述一位新四军小号手如何在血与火的战斗中成长为少年英雄的故事。电影在全国公映,剧本获得2013-2014年度江苏省优秀电影剧本创作一等奖。
儿童剧《少年英雄》,广播剧《我是一个兵》,扬剧《完节堂1937》,电视连续剧《热血军歌》,纪实文学《冲天》《炮打紫色英号》,长篇历史小说《京江祭》……镇江国防文化“创客”们的作品让听众、观众热血沸腾,彰显了国防文化的时代魅力,使国防教育更接地气。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国防文化的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和时代感召力,汇聚起爱国拥军的强大合力。该市双拥办工作人员介绍说,镇江市以签署责任书的形式为驻军修建了19条“双拥路”,建立了10个军地高科技人才培训基地;军转干部安置实现安置对象、接收单位和部队组织“三满意”,随军家属全部实行政府指令性和货币化安置,94%的退役士兵得到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2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国防课题研究,研发的300多个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领域。(杨林 通讯员 刘晓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