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稠 人生能有几多愁(壮志不言愁峥嵘岁月稠)

峥嵘岁月稠 人生能有几多愁(壮志不言愁峥嵘岁月稠)(1)

《采桑子--妻室儿女》剧照。

峥嵘岁月稠 人生能有几多愁(壮志不言愁峥嵘岁月稠)(2)

《便衣警察》海报。

峥嵘岁月稠 人生能有几多愁(壮志不言愁峥嵘岁月稠)(3)

《四世同堂》海报。

峥嵘岁月稠 人生能有几多愁(壮志不言愁峥嵘岁月稠)(4)

林汝为。

文\??刊特约撰稿 王凯

2021年端午假期第一天,有一位影视人悄然离世,她就是曾改编导演《四世同堂》《便衣警察》等经典作品的林汝为。

林汝为是一位知名导演,她导演的《四世同堂》《便衣警察》已成为经典中的经典,深深地印在观众记忆中;她还是一名非凡的词作家,脍炙人口的《重整河山待后生》《少年壮志不言愁》就出自她手;林汝为更是一位知人的伯乐,刘欢、冯小刚、赵宝刚、谭小燕等诸多影视歌坛大腕都是她挖掘发现的。

《四世同堂》:艰难的觉醒

林汝为祖籍山东青岛,1932年生于北京,14岁就参加革命,担任过晋察冀边区联中文工团团员。新中国成立后中央电影局成立了表演艺术研究所(今北京电影学院前身),招收了两个表演班,林汝为成为这个表演班的学员。表演班毕业后,林汝为先后到北京电影演员剧团和长春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主演了《赵小兰》《她爱上故乡》等电影作品。1980年代初,林汝为调到刚刚成立的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任导演,负责筹拍新中国第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代表作,以抗战时期老北平小羊圈胡同为故事背景地,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北平市民在十四年抗战中从惶惑、偷生、苟安到抗争的社会心态,再现了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老舍笔下的北平其实就是当时整个沦陷区的缩影。

林汝为对老舍非常崇拜,因为同是北京人的缘故,她对老舍有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感。为了领略老舍小说的精髓,她将《四世同堂》读了七八遍,每个细节都不放过。林汝为一家都是老舍粉丝,家里仅有的一套《四世同堂》不够看,于是她又专门到书店买回一套。

林汝为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剧中每个角色的衣着、语言、神态甚至一举一动都要精心雕琢,力求完美。每天晚上她都要召集演员开会,将第二天的走位、调度商量好,拍摄时她专管演员在镜头前的表演以及补充、丰富人物,其他事都交给副导演去做。但即使这样,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有时也不尽如人意。她认为“演员最好是用眼神而不必用语言来表达出自己再嫁的复杂情感。”。在林汝为影响下,剧组里的演员都养成了追求完美的习惯,每天撰写创作笔记和卡片,一场戏拍下来,每个人都积攒了厚厚的一摞。

《四世同堂》一个最大的亮点是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这首歌由林汝为亲自作词,所以特别贴合《四世同堂》的特点,再加上京韵大鼓老艺人骆玉笙的倾情演绎,那种雄浑、悲凉的韵味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便衣警察》里程碑式的佳作

《四世同堂》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成为一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此后不久,林汝为又编剧并导演了一部公安题材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

这部电视剧是林汝为根据海岩小说改编的,讲述了青年警察周志明曲折的人生遭遇。因为在“四·五”事件中保护爱国群众,周志明蒙冤入狱,出狱后他重回公安队伍,再立新功。与一般公安题材影视剧不同,《便衣警察》用普通人的视角书写重大历史事件,通过个人命运的变化折射时代变迁,电视剧不再以事件为主要叙述目标,案件成为整个小说的一个背景,前台表现的是人的命运,人的本能和社会性之间的冲突。

与《重整河山待后生》一样,《便衣警察》主题歌《少年壮志不言愁》也获得了极大成功。这是歌由林汝为作词,雷蕾谱曲,歌词、旋律不落俗套,颇具诗词意境却又朴实无华。这首歌的演唱者刘欢凭借自己的歌唱技巧和对作品的理解,成功地使《少年壮志不言愁》一炮打响,并以“业余”歌手面目出现于中国流行乐坛。

《便衣警察》在央视黄金时间播出后,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荣获很多奖项,被誉为公安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佳作,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也成为中国警察最喜欢的歌曲。实事求是地说,这部作品的走红,不可否认有原著的力量,但更重要的还是林汝为编剧和导演的成功。《便衣警察》初显造星功能,剧中男主角周志明的警察形象深入人心,他的饰演者胡亚捷由此一夜成名;而女主角施肖萌扮演者谭小燕,更是因为这部电视剧成为万众瞩目的当红明星。

在电视剧中,施肖萌是个地道的北方女孩,但最后林汝为启用的谭小燕却是一位来自海南岛的姑娘,她是如何进入林汝为视野的呢?

谭小燕是海南省五指山市人,从小喜欢艺术,广东省舞蹈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家乡歌舞团工作。一个偶然机会,谭小燕参与电影《南方的岸》拍摄,本色出演一个黎族少女,颇受观众好评。后来谭小燕又先后拍摄了《珍珍的发屋》等多部影视剧,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也引起了赵宝刚导演注意。赵宝刚当时担任《便衣警察》副导演,他将谭小燕推荐给导演林汝为。

后来谭小燕谈及当年这段经历时,说:“我觉得在外面拍戏可以见更多的世面,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抱着这个想法,谭小燕从海南岛来到北京。当时林汝为给她安排了一段哭戏,联想到近年来的曲曲折折,谭小燕感情一下迸发了,眼泪哗哗往下流。试镜效果非常好,林汝为导演马上拍板:“好,就你了!”多年以后,谭小燕还记得当年签合同时的激动心情,连走路都是轻飘飘的。

此后谭小燕一举成名,主演过多部影视剧,并多次成为《大众电影》封面人物,后来谭小燕淡出影视圈,辗转多国游学。据媒体报道,2015年后谭小燕回归家乡海南,创办了自己的影视文化公司,为海南的发展尽心尽力。

《采桑子》:国民大剧京味浓

拍完《便衣警察》后,林汝为又导演了反映农村生活的电视剧《苍生》,此后一直深居简出,过着简单、低调的生活。2006年,在近20年蛰伏后 ,林汝为再度出山,拍摄了民国大剧《采桑子》。

《采桑子》是京籍作家叶广芩的代表作,讲述了民国以来满族贵胄后裔的生活,小说通过一个世家的衰落,一群子弟的遭际,折射了中国近百年间的历史风云和社会文化变迁。著名京味作家邓友梅曾经说“叶广芩写的老宅门儿自成一家”,正如邓友梅所说,《采桑子》娓娓道来,不急不躁,京味浓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林汝为看来,“这本书好在有文化底蕴,贵在它的人物有个性,它的人物命运相当曲折”。为了这部电视剧,林汝为专门抽出3年时间,四处查阅资料,做案头准备。为深入了解《采桑子》这部作品,林汝为阅读了叶广芩所有小说,有的买不到,就到图书馆复印。为了使剧本更加完善,京味更足,林汝为聘请著名民俗专家李滨声当顾问,林汝为说:“过去旗人怎么梳头现在人懂得不多了,书里也没写细致,但是电视画面上就要很清楚。李滨声就在剧本旁边给注上,过去女人梳头要怎么个动作,要把条子含在嘴里再梳后面的头发等等。”2009年1月1日,《采桑子》在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首播,引起观众热烈追捧。

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作者:王凯

来源: 海南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