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离恭王府多远(颐和园故宫恭王府)

 周恩来虽不是建筑学家,但他认识到,中国古代建筑中包含着许多历史和文化信息,包含着许多古代建筑科学知识,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因此,他为保护北京古建筑,付出了很多心血。

保护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原为清代的行宫花园,园中有长廊、石舫、佛香阁、宝云阁、大戏楼、十七孔桥、玉带桥等古代建筑珍品,在世界建筑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具有极高的价值。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红卫兵和造反派在破“四旧”的口号下,多次跑到颐和园,声称要毁掉它。有的放话,要一把火把颐和园全部烧掉;有的则扬言,要“挖掉万寿山,填平昆明湖”。万寿山、昆明湖,面积很大,红卫兵和造反派真的要动手,很不容易。于是,红卫兵和造反派头头便把目光盯在了颐和园的一些牌匾和牌楼上。他们叫来几百人跑到颐和园去砸东宫门外的过街牌楼。

就在红卫兵和造反派登上梯子,用绳子套住牌楼,准备将其拉倒之际,周恩来得知了消息。他立即打电话给颐和园管理处,要他们制止、劝说红卫兵和造反派。他还派秘书到现场,说明道理。秘书郑重地向红卫兵和造反派头头传达了周恩来的意见:“颐和园的牌楼必须保护,不准拆除。”还说:你们必须按照总理的意见办,绝不能砸牌楼。红卫兵和造反派头头见来人语气强硬,传达的又是周恩来的意见,便不敢再砸牌楼了。就这样,牌楼被保护下来。

桥(由于桥的两端有明朝嘉靖年间所建的牌坊,桥西牌坊的匾额是“金鳌”,桥东牌坊的匾额是“玉

颐和园离恭王府多远(颐和园故宫恭王府)(1)

”,故称金鳌玉

颐和园离恭王府多远(颐和园故宫恭王府)(2)

桥,俗称北海大桥)横跨于北海与中海之间。桥宽8米,长150米,与团城呼应,成为其重要外景。

团城从整体上是独立的,有独特的风格。同时,它又处在北海公园的范围内,是北海公园的一部分,是别具一格的中国古代建筑。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机动车不算多,北海大桥还能够满足交通需要。到1954年时,北京的机动车增加了许多,而北海大桥又是交通要道,桥面比较窄,上桥的坡陡,下桥拐的弯急,很难行车,车辆到此都要减速。一时间,这里出现了交通拥挤的情况,也出了不少事故。北京市为了改善交通状况,提出要改造北海大桥一线的道路。

在研究改造方案时,有人提出:北海大桥是交通的要害地点,中央领导的汽车从中南海出来后向东行驶,都要经过这里,而这里交通拥挤,使中央领导不能顺利经过这里;这里的桥又十分陡险,中央领导的车辆一旦撞到牌坊或直接撞向团城,出了事故,谁也不好交代。他们以此为由,建议在这里重新建一条取直的道路。这条取直的道路,要经过团城,需要另建一座新桥。因此,必须拆除团城和北海大桥。北京市有关部门在制订改造规划时,采纳了这个建议。然而,这个建议受到了众多的文物工作者及古建筑学家的反对。他们认为:团城是金、元、明三代形成的重要古迹,同北海建筑构成一组完美和谐的古建筑群,包含着许多古代建筑科学和文化元素,不能拆除,相反,还要重点保护。但是,他们的意见没有得到重视,北京市有关部门仍准备实施拆除团城的方案。

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着急。此前,他已经多次反映了不同意拆除团城的意见,但都没有引起重视。郑振铎觉得单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不能阻止拆除团城。于是,他便将当时在社会上有影响的梁思成、范文澜、翦伯赞等人请到家里来商量办法。经商量,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既要保留团城又要拓宽桥面,唯一的办法是将桥身向中南海方向拓宽。但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办公地点,向中南海拓宽,占据中南海一部分面积建桥,可是大事,能不能得到允许,还是个未知数。思来想去,郑振铎提笔给周恩来写了一个报告。写好后,请众人看过,大家都说好。之后,郑振铎通过沈雁冰把报告转交给周恩来。沈雁冰以最快的“特急件”把报告直送总理办公室。

报告送出后,参加商量的建筑专家梁思成心中仍然没有底,便去找苏联专家,请苏联专家支持保护团城的意见。苏联专家却表示:这个团城拆了也没有什么。梁思成听后,十分气愤,和苏联专家吵了几句嘴。在郑振铎家里,大家听梁思成讲了苏联专家的意见后,一起商量,为了使保护团城更有把握,请梁思成直接去见周恩来,当面提出保护团城的意见。

周恩来听了梁思成的汇报后没有立即表态,只是说,要到团城去看一看。梁思成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郑振铎,郑振铎心中也没了底。为防止拆除团城后,失去中国古代建筑科学和艺术的历史资料,郑振铎立即派人赶快去团城进行测绘、拍照,尽量搜集保存团城的建筑文献和资料,并且分期在《文物保护参考》杂志上发表,使祖国建筑遗产的资料能够留传后世。

就在大家忙于保留团城古代建筑科学资料时,郑振铎却意外接到了总理办公室的电话,通知他陪同周总理视察团城。几天后,周恩来在郑振铎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团城视察。下车后,周恩来先步行绕团城走了一圈,然后登上团城,每一座殿,每一个房屋,他都进去看一看,又查看了团城内的古树。他一边看,一边向郑振铎等人询问有关情况。

周恩来走下团城后,站在团城墙下,远眺了北海的琼岛和中南海后,又把目光转向北海大桥上来往的车辆。最后,他斩钉截铁地说:团城的一砖一瓦一树一石都不能动!要改建北海大桥,把中南海的西北围墙向南移,不能向团城拓展。建桥时,只须把“金鳌”、“玉蝀”两个牌坊拆掉。拆掉,也不要毁坏,可以把这两个牌坊移到陶然亭公园去。在团城北面修一座台阶,把团城和北海连接起来,但不要拆墙挖洞。

周恩来作出这个决定后,又召开会议将方案确定下来。北京市有关部门在改建北海大桥时,重新设计了路线。新设计的路线,将中南海的西北围墙向南移了数十米,绕开了团城,使这座古老建筑得以保留下来。“金鳌”、“玉蝀”两个牌坊完整地移到了陶然亭公园(后来这两个牌坊在“文革”期间被毁)。北海大桥经改建,由七孔增加至九孔,桥面拓宽至34米,桥身加长至220米,中间的车行道为27米,两边的人行道各为3.5米,满足了当时北京市的交通需要,同时也保留了原来北海大桥的风格,与团城仍然形成相互呼应的景致。

作者:艾英旭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