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及注解(道德经第1章2章3章)

道德经第一章及注解(道德经第1章2章3章)(1)

#一年读一遍《道德经》#

#每日箴言金文#    

道德经第一章及注解(道德经第1章2章3章)(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

注:《道德经》原文没有标点符号,而错误的断句会障碍人的认知。以上是我多年学习和思考后得到的我认为是最正确的断句。

战国时代的老子一生最关心的是恒常之道,即怎样才能永久长存的问题。结果发现万物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之恒常之道,即是相互对立的两个因素不断地此消彼长、是非无常。就是说,无常多变是这个世界的常道。某样事,今日可行,明日也许不可行;某个名,今日是好的、是广受称赞的,明日也许被批得体无完肤。这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可见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春夏秋冬、日夜交替和万物的生老病死展示了有和无不断变换之道。由此可以推出无是天地之根本,由无变成有,便有了天地万物,但万物终将变为空无。

故当常觉悟空无的状态以观空无的微妙,因为无中含无数的微妙之有;当常觉悟实有的状态以观其终结的边界,因为有必变为无。无蕴含种种生机,有面临种种灭难。

至无之内,有至有者存;至虚之中,有至实者在。没有绝对的无。一切的原点都不是绝对的无,而是非有非无的。因此有和无经常互换,有变无,无变有,这彰显了物质世界的无常,而无常正是这世界很平常的道。所以有和无从更高更大的视角看是相同的,对有或无不要执着。常言道:否极泰来。实际否泰两卦从天上看是一样的。

玄字恰当地描述了事物走向其反面又会回到原点的情景。正是玄提示人们大同的道理。玄之又玄,万物终归原点,而原点就是众妙之门。许多次轮回后,人或许可以回归本真、回到原点,这原点就是虚无这众妙之门。

2022年4月3日

正生庑祝如禩儒思祝

://

#一年读一遍《道德经》#

#每日箴言金文#  

道德经第一章及注解(道德经第1章2章3章)(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经》第二章

注:道以守中归原归空归虚归无为职,无偏好、无执着,故道总有无数的无穷尽的可能性,所以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任何时候道都有无数的路可以选择。

当天下只承认一种美、一种善、一条道的时候,这时似乎很整齐很美好,但却是不自然的,因为美与丑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只承认只许可所谓的美的存在,无视丑的存在,这是自欺欺人的恶行。守中乐无的道是无善无恶,没有偏执的。故“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在物质世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相辅相成是恒久不变之道。

圣人尊重自然,不想随自己私意改变世界,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天下万物都顺其自然而作无为之事,不会创始新的作为或方法,故“作而弗始”。

天下万物皆知自己只是浩瀚宇宙的一个微小分子,故不敢有私我,而是持无我忘我的空心,故“生而弗有”。

天下万物皆知,自己的作为是顺应自然的结果,并非凭借自己的能力就能达成的,故“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功成而不居,这是合乎自然之道的,因此可以与自然长久共存而不衰。

2022-04-06

正生庑祝如禩儒思祝

://

#一年读一遍《道德经》#

#每日箴言金文#  

道德经第一章及注解(道德经第1章2章3章)(4)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三章

注:此章明确论述了无为而治法表现为三个不:1不尚贤,使民不争。道尚中,不尚偏执。如果国家偏好贤,不贤者也会装贤,这会使人心不安,偏离本真,盲目争竞。

2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难得之货不是生活必需品。若是贵难得之货,必有百姓会想方设法去获得,甚至采取奸盗劫夺等恶行,那样必世风日下。

3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人当随遇而安,自足知足。有邪欲,当除灭。否则,奢侈之风气盛行,则国家难以长治久安。

圣人无为而治的方法是:“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虚心以养神,实腹以养气。人若觉悟到神气的奇妙能力,自然会谦卑而志弱,同时,神气会使得骨强。如此以神气为乐为足,如婴儿对世上的事无知无欲,这样有俗智者也会觉悟到神气之奇妙,故不敢妄为。可见,自然无为之道是最高超之道,故为无为,则无不治。

2022年4月9日

正生庑祝如禩儒思祝

://

#一年读一遍《道德经》#

#每日箴言金文#   

道德经第一章及注解(道德经第1章2章3章)(5)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德经》第四章

注:夸号中四句重见于56章,此处为衍文,因与上下文不连贯。

道中空虚而富有冲力,其作用无穷无尽。

道空空洞洞如同深渊,其冲劲大,故能生养万物,好像是万物的祖宗。

道湛清洁净,虽为物首,自身却不同于物,是无形无迹,似无而实有的。人体的经络是道这似无实有的特点的一个极好的例证。正如有些人一辈子不能明白经络理论以至于否认经络的存在一样,有些人一辈子也不能明道。

我不知道是谁的儿子,似乎在帝之先。《道德经》只在此用了帝字。《道德经》却八次用到神字。老子在这不用神字,而用帝字,因为在老子心中,神是非物质的圣虚的无始无终的,而道为天下四大物之首,是有始有终的,故这帝像是造物者,也许造物者就是依据道造成万物,此造物帝造了免不了生灭循环和最终完全消亡的世界,如同创作了一部虚幻的电影,好像儿戏,所以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不太重要,老子关心的是造物产生之先前的道,因此老子的思想不会让人陷入拜物教或拜造物主教里。

2022年4月13日

正生庑祝如禩儒思祝

://

#一年读一遍《道德经》#

#每日箴言金文#  

道德经第一章及注解(道德经第1章2章3章)(6)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竭,不如守中。

~《道德经》第五章

“上德不德、上仁不仁”。天地至高至厚,居无德之体,恩泽万物,而无施仁之心,正是至仁上仁,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修身的圣人效天地之不仁,运化育于一身。此身是一小宇宙小天地,其中有许多微生物如百姓。圣人效天地之不仁修身,故“以百姓为刍狗”。

上浮为天,下凝为地,天地之间,空空洞洞,浑无事物,不过犹如风箱橐龠,一开一阖,流转不停。风箱虚而无物,随气机之升降,而不穷竭,而且越鼓动,所出越多。

天地和风箱因为中空虚而运转不停。 “中有虚空神,守中无穷尽”。圣虚空无的中道,妙不可言,故“多言数竭,不如守中”。守中似不仁,实上仁至仁。人人守中,何来缺乏,何来劳苦,何来病弱,何来纷争?守中是自然无为之道长久运转的奥妙所在。

2022-04-16

正生庑祝如禩儒思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