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见到唐玄宗的时候(孟浩然没有做官)
文/灞上桑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送别他敬重的兄长、大诗人孟浩然的名篇。作于唐玄宗十八年,那时李白才20多岁,“出道”没几年,孟浩然已经年过不惑,名气很大。但两人很合得来,友情深厚。这首诗的后两句表明,李白目送孟浩然乘坐的小船消失在天际。
孟浩然被称为“田园诗人”,他的诗风意境淡远,用今天的话说,很有点沉静闲适,笑看风云淡的味道。比如他的名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我们对孟浩然最早的印象,大都来自那篇选入课本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奔波忙碌后再读,顿时可以感叹岁月静好。
孟浩然也有触景伤怀的时候。比如有一次他在老家襄阳,与三五好友登砚山游玩,路过一个碑石,驻足不前,叹息良久,写下一首五律《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羊公就是西晋名将羊祜,因他行事有春秋仁义之风,西晋、东吴两国百姓都很爱戴他,立碑纪念。孟浩然追忆名将风流,不由得泪洒衣襟。
孟浩然一生布衣,没有做过官,这在唐代著名的诗人里是非常罕见的。至于原因,有一个说法大行其道,就是孟浩然因为一首诗得罪了唐玄宗李隆基。《新唐书》记载了这件事。有“诗佛”之称的王维跟孟浩然是好友,王维官位很高,担任过尚书右丞,宰相级别了。有一次在京师,王维请孟浩然到尚书台作客。两人正在侃大山,不料皇帝突然来查岗了。
唐玄宗剧照
孟浩然不想被皇帝撞见,又没处躲藏,就钻到床底下。谁知玄宗皇帝已经瞟见,就问王维这谁呀,跟俺玩躲猫猫。王维只得说出实情。玄宗皇帝听过孟浩然的名头,很高兴,让他出来聊聊。问他近来有什么好诗,孟浩然对了一首《归终南山》。诗句里有“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这首诗有发牢骚的意味。北阙就是皇宫,意思是不要再给朝廷上书了,还是回家养老吧。自己没什么才能,不能怪明主不任用。玄宗皇帝听到“不才明主弃”,很不高兴,说道:你自己没有求官,哪来的俺弃用你?这不是诬陷朕吗?说完悻悻走了。这就是孟浩然开罪唐玄宗的来历,这件事还有好几个版本。
在其他史料中,有的说是李白向玄宗皇帝引荐孟浩然,结果也是因为《归终南山》惹皇帝不高兴;也有说是宰相张说(这里念yuè)引荐孟浩然,面试失败的。而最绘声绘色富有戏剧性的叙述,要数明代小说集《喻世明言》第十二卷的故事。
《喻世明言》讲到,宰相张说有一天在中书省值班,皇帝布置了作业让他写一首诗,张说一时没有灵感,苦思半晌憋不字来。就派人偷偷请了孟浩然过来,商量一下写什么。也是在说话时候,玄宗皇帝突然来了。后面的情节与《新唐书》记载的一样,皇帝请孟浩然吟诗,结果不对味儿,拂袖而去。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旧唐书》作于五代时期,比北宋欧阳修主编的《新唐书》要早很多年。《旧唐书》并没有记载孟浩然与唐玄宗的小插曲。那么这段轶事最早的出处在哪里呢?是一本唐朝末、五代初的笔记小说《唐摭言》,《新唐书》应当是借用了这个笔记里的说法。事实上,《新唐书》有不少史料都采用了笔记小说里的故事,这就造成真假参半的情况。
到北宋末期徽宗年间,有个叫魏泰的文人编著了一本《临汉隐居诗话》,也提到了孟浩然“因诗被斥”的轶事,不过他是在为唐玄宗鸣不平。《隐居诗话》先是叙述了孟浩然轶事的由来,然后说了这样一段话:“且浩然布衣阑入宫禁,又犯行在所,而止于放归,明皇宽假之亦至矣,乌在以一弃字而议罪乎?”
仔细看看这段话。“布衣阑入宫禁”好理解,就是说孟浩然以平民百姓的身份擅自进入大内禁地,这还不算,“又犯行在所”。皇帝在哪里,哪里就叫“行在所”,按魏泰的说法,孟浩然似乎是在宫廷里晃悠,不小心撞进了皇帝休息的地方。而玄宗皇帝宽宏大量,并没有治罪,而是把他“放归”。最后一句话是说,孟浩然惊扰“圣驾”都没事,怎么会因为一个“弃”字获罪呢。
历史事件往往扑朔迷离,《隐居诗话》也没有提到孟浩然“犯行在所”的出处。可是孟浩然进入大内,显然是有人邀请的,不管是王维还是张说,都有“好心办坏事”的嫌疑。五代笔记与宋代笔记哪个更接近事实,也说不清。孟浩然事件仍然“难以破案”。你相信哪一个说法呢?
参考书目:《新唐书》、《旧唐书》、《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