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只狐狸都忘不掉最酸的那颗葡萄(那只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

本文字数1204,预计阅读2分钟。

01

每只狐狸都忘不掉最酸的那颗葡萄(那只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1)

我们都知道伊索寓言中,那则广为流传的故事:

一只狐狸走过葡萄园,面对鲜美多汁的葡萄留下了饥肠辘辘的口水。它试着伸手去够葡萄,可好几次都没有成功,最后不得已的它只好放弃,临走时还要念叨:“这葡萄肯定是酸的,摘到了也没法吃。”这话被孔雀听到了,又告诉了长颈鹿,长颈鹿又告诉了树上的猴子,可猴子却说:“我每天都吃这里的葡萄,可甜了。”

如果把故事中的狐狸替换成人,那么这个故事反映了两个道理:

当一个人尝试多次都以失败告终的时候,他会进入一种放弃努力的“习得性无助”模式,并且会把这种消极情绪传给其他人,例如那只听信了狐狸的孔雀;

失败多次后,人会产生一种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也就是得不到的就一定不好的心理。

关于前者,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有专门讲述,至于后者,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

小时候看这个故事,会觉得是在讽刺狐狸的狭隘,可长大了看,又会在里面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发现,这种心理之所以普遍,原来是因为“吃不到”这件事对我们产生了冲击,于是为了维护内心的秩序,我们只好改变认知,断定葡萄是酸的,以便让心理重新从失衡回到平衡状态。

02

每只狐狸都忘不掉最酸的那颗葡萄(那只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2)

由于吃不到葡萄、买不起房子、进不去大公司,而说葡萄是酸的、不想做房奴、大公司很累等,从心理学上来看都是一种基于认知失调心理而做出的自我平衡反应——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菲斯汀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即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产生分期,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应的认知时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悦的情绪。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个体的态度与行为是相协调的,因此不需要改态度与行为。假如两者出现了不一致,如做了与态度相违背的事,或没做想做的事,这时就产生了认知失调。认知失调会产生一种心理紧张,个体会力图解除这种紧张,以重新恢复平衡。

为了重新达到心理平衡的状态、守护内心的秩序,我们会不自觉地想办法降低目标的诱惑性,或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故事中的狐狸,选择的是前一种方式——当葡萄是酸的,诱惑力也就大大减小甚至没有了。

03

每只狐狸都忘不掉最酸的那颗葡萄(那只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3)

具体来说,要减少认知失调,我们可以尝试这四种方法:

1、改变态度。以工作为例,我讨厌这份工作,但我没有更好的选择,反正都是要做,那么我就试着做好它,比如从讨厌到不讨厌甚至到喜欢;

2、增加新认知。比如这份工作可以让我认识更多的行业专家,让我从中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为将来伺机而动做准备;

3、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如对工作本身的感觉如何并不是那么重要,许多人仅仅出于一份责任感或者说对未来的野心,也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好;

4、改变行为。比如尝试转岗或直接换工作,以消除这种被折磨的心态。但需要提醒的是,没有一份工作是完美的,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做出任何决定前,都要三思而后行。

此外,我们也要正视这种内心世界的冲突,我们的进步,往往就来源于应对这种冲突采取的平衡方法。

“从内心深处发出的一声‘不’,好过于为了取悦甚至是为了避免麻烦而说出的一声‘是’。”——莎士比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