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现代经济理论对工作的帮助(立足经济实践更新理论认知)
在西方经济学范式下,菲利普斯曲线是宏观经济学的经典理论。该理论通常被用来说明经济周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菲利普斯曲线一直是人们研究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重要理论工具。但近年来学者发现,菲利普斯曲线已不能很好地解释部分国家实际存在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问题。如何不断修正和更新经济学理论,让其能够更好地解释经济现象并服务于经济发展,成为学界的热门话题。
法国国际展望与信息研究中心官网近日发布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助理教授弗朗索瓦·杰罗夫(Francois Geerolf)撰写的研究报告《菲利普斯曲线并非如您所想》。杰罗夫提出,菲利普斯曲线的初始设计存在不足之处,而这可能是近年来出现菲利普斯曲线扁平化现象的原因。围绕相关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学者。
菲利普斯曲线曾被多次修订
报告中提到,菲利普斯曲线最早是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奥尔本·威廉·菲利普斯(Alban William Phillips)于1958年提出的。这是一条可以用来表示失业率和名义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所谓名义工资是相对实际工资而言的,又称“货币工资”,是指劳动者出卖劳动力获得的货币数量。菲利普斯研究1861—1913年间的英国经济统计资料后发现,当失业率较低时,为了吸引并留住更多的人才,企业会提供更好的薪资待遇,名义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对求职者不利,则名义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后来,有许多经济学家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大量的理论阐释。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和罗伯特·默顿·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将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他们认为,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名义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因而通货膨胀率也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通货膨胀率也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并且失业率的变化与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是反向而行的。
但菲利普斯曲线问世后,也曾经多次受到质疑。为了保证其可持续性,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多次修正和调整。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德·菲尔普斯(Edmund Phelps)和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提出了“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他们认为,应该考虑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当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值发生变化时,菲利普斯曲线也会发生变动。自然失业率是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是不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失业率,也是就业市场处于供需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通货膨胀预期会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而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间也存在差距,菲利普斯曲线应反映通货膨胀率上升值与这种差距之间的关系。
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后来也遭遇了挑战。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时期,美国的失业率远低于其自然失业率,却并没有带来太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进入21世纪,欧元区的失业率也曾接近其自然失业率,但是人们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尽管危机严重且失业率急剧上升,但是通货紧缩问题却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从这些情况来看,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也许并不存在稳定联系。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并不必然相关
法国国际展望与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伊莎贝尔·邦西杜安(Isabelle Bensidoun)对本报记者表示,菲利普斯曲线对许多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具有重要影响。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菲利普斯曲线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它始终是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内容。按照菲利普斯曲线,要想降低失业率,就需要提高通货膨胀水平。这让有关机构在制定短期经济政策时,经常面临要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做出选择的两难境地,而他们往往都会选择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提升就业率,在面临危机的时候更是如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经济过热现象。在经济萧条时期,想要短期内提升某一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或者采取让它的失业率远低于自然失业率的刺激措施,最终都只能带来通货膨胀螺旋,并危害到该经济体未来的偿债能力。
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在经济活动实践中已经很少能够观察到典型的菲利普斯曲线,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的典型案例并不多见。邦西杜安认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在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下,人们习惯于认为,当市场上的某一种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时,企业为了增加产量就会雇佣更多的工人,失业率会下降,工人的薪金会上涨,通货膨胀随之出现。但是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当市场上出现了对某一种商品或服务的大量需求时,特别是对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的需求激增时,由于临时增加的工人水平可能达不到生产要求,企业会更倾向于进行技术改良或创新,通过更加高效的生产方式(如自动化生产或利用机器人)来满足市场需求。市场对商品的需求、商品的技术含量、研发活动所带来的成本都会增加,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仍然有可能出现商品价格上涨甚至通货膨胀,却不一定会让失业率下降。
杰罗夫认为,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菲利普斯曲线,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分离开来,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意味着并不需要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并不是只有在获得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经济才能稳定增长。促进经济增长的重点应该在于提升竞争力,提升劳动者的技能和适应就业市场的能力,寻求充分就业和进行可持续的、合理的投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姚晓丹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