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进序曲老电影全部(老电影东进序曲中的人物原型都是谁跟谁)
(这本是两年多前首发于此的文章,但不知多久也不知为啥就被封了。今天重发,希望高抬贵手给予通过,别再封禁)
十七年老电影中的绝大多数,我是百看不厌的,其中最喜欢的,就有一部《东进序曲》。
关于这部经典老电影,笔者曾经在此发文讨论过反面人物的塑造,今天再讨论一下正反两方面人物的原型都是谁。
先说一下故事的背景。故事的背景,就是发生于1940年夏的郭村保卫战,但电影的情节重点不是表现郭村战斗,而主要是围绕这次战斗进行的泰州谈判。这是新四军即将东进还没有东进的当儿发生的故事,故而电影取名《东进序曲》,十分的恰当。
电影没有用真地名,其中的桥头镇,原型就是郭村,桥头保卫战,即郭村保卫战;其中的江州,原型就是泰州,江州谈判,即泰州谈判。
下面说一说影片中正反各色人物的原型。(一)影片的男一号是负责这次谈判的政治部主任黄秉光,由著名演员李炎饰演。黄秉光的原型,是挺进纵队政治部副主任陈同生,赴泰州谈判时使用陈毅秘书长的身份。《东进序曲》整个的故事,就是根据陈同生的回忆录改编的。
陈同生
泰州谈判时,陈同生已经34岁,其阅历十分丰富。他经历过重庆“三·三一”惨案,并在惨案中负伤。在川军中搞过兵运工作。参加过广州暴动。到香港开展过地下工作。在成都先后以《日邮新闻》、《成都快报》和《新蜀报》记者、编辑和总编的身份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上海先后在“社联”、“文总”和“济总”等团体工作。曾在上海的中共秘密组织“特科”工作。抗战初期,担任国民党元老林森出资主办的《金陵日报》的社长兼总编。南京沦陷后撤到桂林,担任过“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南方办事处主任。曾被国民党逮捕坐牢。从敌人牢笼中脱逃后又辗转至上海任《导报》主编。1939年,陈同生投笔从戎,先任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秘书长,郭村保卫战时任新四军挺进纵队政治部副主任。
电影中的黄秉光与江州刘大麻子等人的谈判真实还原了历史上陈同生与泰州李长江等的谈判,而他之能够在舌战中游刃有余并屡屡得胜,得益于他渊博的知识、犀利的口才和丰富的斗争经历。
影片中的黄秉光原型十分明确,就是陈同生,没有第二人。网络上流传有一篇文章,说黄秉光原型之一是王侠北,那纯粹就是胡说八道。
(二)因为电影表现的主要不是郭村战斗,而是泰州谈判,负责作战指挥的司令员并非主角。这个司令员角色的原型,主要是叶飞。郭村保卫战的主力是挺进纵队,挺进纵队的司令员是管文蔚,叶飞只是挺纵副司令员,但管文蔚是个文人,其之所以担任司令员,主要考虑的是与挺纵的渊源及在苏北民众中的声望,而不是军事指挥造诣。挺进纵队打仗,包括这次郭村战斗,是由副司令叶飞全面负责的。所以说孟司令员的原型是叶飞而不是管文蔚。
叶飞
影片中由张钟英饰演的孟司令员老成持重,而当年的叶飞却只有26岁。不过影片这样的处理是合理的,不然观众接受起来会有困难,因为和平年代的人们很难理解战争年代二十出头的人统领千军万马,也找不出能够完美再现当年这些青年将领风采的二十多岁的演员。
影片中有团长营长等角色出现,这就没有具体的原型,而是众多基层指挥员集合而成的艺术形象了。
(三)电影中有两个重要角色,即司令部设于江州的苏鲁皖游击总指挥部的总指挥刘世仪和副总指挥大麻子刘玉坤,人称江州二刘。
江州二刘的原型很明确,就是司令部设于泰州的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的总指挥李明扬和副总指挥李长江,时称泰州二李。
和影片中表现的一样,在整个郭村战斗和泰州谈判中,一直在前台跳来跳去的,是副总指挥李长江,而不是躲在兴化的总指挥李明扬。
二李中的李明扬生于1891年,苏北萧县(今属安徽)人。清末曾就读江苏陆军小学、陆军第四中学。辛亥革命中,先后任江西都督府参谋、援鄂北伐第二军机关炮大队长、江西陆军步兵第14团团长兼湖口要塞司令等职。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为躲避袁世凯政权的追捕,先后赴日本、德国学习军事。1915年归国投身护国战争,任护国第二军少将高级参谋,与时任护国第一军的少将梯团长朱德相识、相交。之后,又先后任广州大元帅府警卫团长、赣军第一梯团司令、建国赣军司令。北伐战争中,历任第三军第九师副师长兼二十六团团长、东路军先遣司令官、三十一军副军长、十七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平汉线第一军副军长等职。北伐完成后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保安处处长,1936年在韩德勤排挤下辞职,退出军界。1937年“七七”事变后,受桂系李白相邀再度出山,先后任第五战区游击司令部总指挥兼江苏省第九行政区督察专员、徐州防空司令兼苏北第二游击区指挥官,期间参加台儿庄会战。会战结束后任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设总指挥部于泰州。
郭村战斗之前,为搞好与二李的关系,陈毅曾假朱德、毛泽东之名给李明扬写信联络。这让李很感动,很得意。因为和朱德是早在护国战争时的战友,故而经常拿着信在人前显摆,并借此警告省韩和汪伪那帮子人,“我在这里打坍了,到延安去,玉阶会招待我的。”
对于郭村战斗,李明扬是很纠结的,他既不想与新四军撕破脸皮让省韩(德勤)坐收渔利,又不满新四军在他的地盘郭村建立政权,于是便躲到了兴化,把这摊子交给李长江处置,以便事后无论胜败,进退都有余地。
1941年后,受日、汪、韩三方压迫,二李分道扬镳。李明扬率一小部撤离泰州,继续抗战,但很快被敌击败,成了光杆司令。之后,虽也曾先后担任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长江下游挺进军总司令、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等高官,但多是虚职,并没有实兵实权。
1945年,李明扬被日军俘虏,但无论日伪如何威逼利诱,李始终坚持立场,誓死不降,保持了节操。
抗战后,李再度离开军界经商。全国解放前投身中共阵营,先后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政协江苏省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兼农林厅长、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1978 年11 月17日病逝。
(四)二李中的李长江与李明扬的人生轨迹大不相同。李长江生于1890年,江苏南京人。出身社会下层,没读过书,基本是文盲。1912年赴江西投军,团长就是比他还小一岁的李明扬。因身高体壮、作战勇敢,李长江很快被李明扬选作马弁。北伐战争之南昌战役时,李明扬已经是少将副师长,李长江才只是个上士,仍然充当李明扬的马弁。据说战斗中李明扬负伤,李长江在枪林弹雨中将其抢救脱险,从此奠定了二李终生的友谊,李长江也因此受到李明扬的不断提携,从卫士班长渐次升至团长。
李长江多年混迹江湖,周旋于三教九流之间,抗战开始后利用青红帮的关系招兵买马,故而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的兵多是李长江搜罗,而李明扬只能通过李长江才能控制部队。
虽然李长江比李明扬还长一岁,但自始至终视李明扬为老大,李长江甚至对自己的部下说:“总指挥就好比我的亲爹,他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我就好比是你们的亲爹,我要你们干什么你们也必须干什么。”
李长江的脑袋比起李明扬要简单得多,看到新四军在他的地盘上不走,在省韩和部下陈中柱、陈才福等几个纵队司令的怂恿下,便发起了进攻郭村的战斗。但他的部队真的是乌合之众,十三个团竟然打不过叶飞的一个团,打了几天也打不进郭村,反而还伤亡惨重,损兵折将。待到陶勇率几个营昼夜兼程赶到了战场,叶陶联手,竟然对几倍于己的二李部队发起追击战斗,一直追到泰州城下,要不是陈毅赶到江北马上叫停了战斗(陈在战前战后都反对打这一仗),二李怕是连个窝都没有了。
读书不读书就是不一样,同样面对日军的压迫与韩德勤的排挤,李明扬誓死不降,李长江则有奶便是娘,在粮饷械弹难以为继的窘境之下,“曲线救国”,投降了日伪,当上了汪伪第1集团军的总司令。
原本是走投无路才跟了日本人混的,但结果却是投日以后这日子更不好混。李长江先是被新四军打了个落花流水,后来又在鸿门宴上中了日本人下的毒,致使大脑神经严重受损,终日精神恍惚,等同废人一个。
看他已经再没有任何的利用价值,日伪吞并肢解了他的部队,给了他个伪军事参议院上将副院长的虚职,完全当成一口猪那样养了起来。
抗战胜利后,念多日追随的袍泽情谊,李明扬把李长江接到上海,花钱派人照顾他,养着他。解放后也依然如此。直到1956年,李长江病重不治,才结束了他曲折而不光彩的一生。
(五)影片中,黄秉光赴江州谈判时,最先的落脚点是二李的纵队司令周明哲处,受到了友好的接待。最后,这个周明哲率部起义,参加了新四军。
这个电影中的周明哲,原型就不是一个,而是截然不同的几个人集合起来的艺术形象了。
周明哲的原型之一,颜秀五。这个颜秀五,是一个人生轨迹十分复杂的人物。他生于1892年,比李长江小两岁,比李明扬小一岁。苏北人,行伍出身,曾官至连长,退伍后当过海匪,入过青帮,与杜月笙、黄金荣都有关系,还曾参加中共特科,据称还曾秘密加入中共。抗战爆发后,颜重新拉队伍,因与李长江同为青帮又是拜把子兄弟的关系,成为二李所部第二纵队(约相当于旅)司令。
颜的为人是典型的江湖义气,性格豪爽,善交游,脚踩多只船,与新四军十分友好。第一次面见陈毅时,曾要求恢复中共党籍。据其苏北同乡惠浴宇称,颜也的确由陈毅发展为中共秘密党员,与惠保持着单线的联系。但除了惠的说法,历史上似乎并无结论。
电影中,周明哲在桥头战斗的最后关头,起义参加了新四军,这段戏中周明哲的原型就不是颜秀五了。颜秀五没有战场起义,不仅没起义,后来还和李长江一起降日当上了汪伪第二十四师的师长。这是很不光彩的一页。虽然颜为人义气,仍念旧交,降日后对新四军也多有暗助,但从大义上讲,是断难称道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颜秀五接受蒋介石改编,被委任为第二十五军中将参议,他借口年老体弱而退隐,携家眷寓居上海。上海解放前,颜秀五去了香港,又转赴台湾,后在台北病逝。
在郭村战斗的后期,二李部队中的确有人率队起义,但那不是颜秀五,而是陈玉生和王澄,这可以看作电影中周明哲后半段戏的两个原型。
陈玉生,1899年生,泰兴县人,农民出身。三十年代初到上海打工时,加入了上海市工人抗日救国会,开始靠拢中共党组织。曾被国民党政权逮捕入狱。狱中的陈玉生坚贞不屈,进一步靠拢中国共产党。出狱后的1938年2月,陈玉生号召泰兴的鹅湖、洋港、八井等近10个乡的爱国青年,成立“抗日救亡大队”,并自任大队长。为取得抗日的合法地位,该大队受编于张公任的通如区右翼指挥部,陈玉生任第三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后张公任编入二李部队为第三纵队,陈随张受编,仍为大队长。1939年秋,升任张部第三纵队第八支队(约相当于团)支队长。就在这一年,陈玉生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共在陈部建立党组织,陈支队成为由中共完全控制的部队。
郭村保卫战的最紧要关头,6月30日,陈玉生奉党的指示率部起义加入新四军。
起义后的陈玉生部被编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第八团,陈玉生任纵队副司令员。1941年,任苏中军区三分区司令员。1945年8月,任新一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苏中军区独立旅旅长、苏北兵团(后改为十兵团)副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副参谋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1994年3月21日在南京逝世。
王澄,1914年生,镇江人。1938年春,于日军占领海门后加入由进步青年瞿犊组织的抗日游击队,不久升任副中队长。1939年初,因瞿犊加入中共而被国民党密谋杀害,王澄为躲避国民党的迫害,遂率部投靠与中共保持友好关系的颜秀五。同年8月,随颜投奔二李,编为鲁苏皖边区游击指挥部第二纵队第五支队第四大队(约相当于营),任大队长。
王澄
新四军到达苏北后,中共苏北特委利用颜秀五与新四军的友好关系,先后派朱群、李欣、周文在、鲍志椿等到第二纵队开展工作,鲍志椿还在第五支队部担任政训主任。王澄就是在鲍的影响下,于1939年底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和陈玉生脚前脚后,也是在郭村保卫战的最紧要关头,同样按中共党的指示,6月30日,王澄率第四大队阵前起义,加入新四军。进入郭村后,立即反戈相向投入战斗,为郭村保卫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7月下旬,王澄所部改编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第五团,王任团长。后来,又历任江苏省第四区游击指挥部第三旅副旅长兼第五团团长、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第八团团长、东南警卫团团长兼东南行署主任等。
1944年12月25日晨,由于部队电台被日军侦悉,东南警卫团被日军包围。王澄和政委鲍志椿在驻地村外察看地形、研究作战方案时,被埋伏在附近的日军发现,精于狙击的日军士兵选好角度,四点成一线,只一枪,王澄、鲍志椿二人被同一颗子弹击中牺牲。
如今江苏省启东市的王鲍镇,就是以牺牲的王澄、鲍志椿二人的姓氏命名。
(六)电影中有一个流氓司令贺老五,是一个颇有点喜剧色彩的反面角色,这个角色的原型就是二李所部第六纵队司令陈才福。
陈才福,黑道人称陈阿四,1898年生,江苏南通人。陈就是上海滩上的一个流氓,当过青帮的打手,当过巡捕房的侦探,当过土匪。因为与李长江同是青帮,二李组织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时,陈才福便也带着他收罗的一帮流氓土匪,投靠李长江,当上了第六纵队的司令。
陈同生回忆录中记述,就在他赴泰州谈判的第一站,也就是第二纵队颜秀五的司令部,正在与颜交谈时,陈才福登场了:
“话音刚落,陈才福已到客厅,随他来的有七八个彪形大汉,一律提着亮晃晃的驳壳枪。陈才福气势汹汹地说:‘你们新四军占了我们的郭村,断绝我们的交通还派人来泰州宣传赤化!我今天来缴他们的枪,请你……’
“陈才福到颜秀五家里来逞威风,丢了颜秀五的脸。颜打断了他的话,说:‘陈阿四!你天天在我面前称兄道弟,今天打进我家里来,骂我的朋友,真是岂有此理!我是奉副总座的命令待客,你是奉了何人的命令来骂客的?!’
“颜秀五叫了一声:‘来人!’顿时拥出一群弁兵。
“陈才福带来的人被颜的弁兵两个对一个地挟起来。陈才福狼狈地说:‘大哥别动气,做兄弟的不是,做兄弟的不是!’
“颜秀五家的女人都吓得躲到房间里去哭,这使颜秀五更生气,他拔出自己的手枪,对着陈才福。情况险恶,真是一触即发,我只好权且以调解人的身份讲几句话,来结束这一幕戏。”
这一真实的场景,后来在电影中得到了基本完整的再现。
到了后来,在打与不打郭村的会议上,陈才福与陈中柱一唱一和,坚决要打,并大言不惭地扬言:“新四军一共才两千人,我去大叫三声也把他们叫垮了!”
由于二陈的极力怂恿,最终导致了李长江发动对郭村的进攻。
陈才福后来顺理成章地和李长江一同投敌,成为汪伪第二十五师的师长。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因患糖尿病不治而死,逃过了人民的制裁。
(七)影片中有一个政工处的段处长,是个瘸子,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一张奸滑的嘴脸,把一个军人政客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角色的原型有两个,其中一个是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政训处长段木贞。
段木贞是一个以反共著称的政客。该段从1927年任职江苏省监察委员起,一直到国共合作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长期派驻邳县,主要的工作就是清共,大肆捕杀共产党员,曾造成邳县的白色恐怖。二李于泰州组织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时,段受省韩的派遣,来部担任政训处长。1941年后,还曾在浙江任第十游击纵队司令。其他不知。
说他是影片中段处长的原型,一是职务相同,段当时的确就是二李所部的政训处长;二是外形一致,段当时也的确就是个瘸腿;三是姓氏相同;四是历史上的段木贞和影片表现的一样在与陈同生的舌战中充当了重要角色。
电影中段处长的第二个原型,是二李所部副参谋长兼参谋处长许少顿。
《管文蔚回忆录》(续)中,记述在郭村战斗前夕,许少顿受李长江的委派来郭村催促挺进纵队早日离开他们的地盘。其间,曾带他围村转了一圈,没有看到工事。挺纵参谋长张藩对他说:“我们是借道经过,暂时休整,根本没有工事。”又带他看部队的情况,“有些战士正在唱歌。他听到‘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歌声,觉得很新鲜,连连叫好,摇着腿,跟着哼。我对他说:‘你喜欢这支歌,我可以叫人抄了送给你,回去让弟兄们也唱唱。’他说:‘好、好、好!’”
这和电影中段处长在孟司令员陪同下巡视新四军驻地时称赞“春天的太阳放彩光,胜利的歌声响四方!”的那一段是不是很相似?
由于郭村战斗获胜,陈毅到来后又叫停了对泰州的围攻,二李解除了对陈同生的软禁,道歉后又送其回到郭村。代表二李送陈的,也是许少顿。因为刚刚打过一仗,群众对打仗不行欺负老百姓特别行的二李部队无不怀了刻骨的仇恨。远远看到正在迎出村来欢迎归来的陈同生的群众,吓得许少顿赶忙取下国民党军的佩章符号。因为当时新四军的军装与二李部队无异,没了佩章符号的许少顿也就被群众误认成了新四军。群众对二李部队的强烈控诉和对陈同生一行的热烈欢迎与慰问,给这位假冒新四军的许副参座造成了很大的尴尬。
许少顿是黄埔军校毕业,四川乐至人,CC分子。1934年任中统局淮阴办事处主任,后任国民党甘肃省党部书记长,1939年冬受韩德勤的指派任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参谋处长兼教导总队教育长,后又任副参谋长,1940年9月任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东南分区指挥官,1946年任中统局青岛统计室主任,1948年任江苏省保安第二总队少将总队长,1949年4月26日在江苏宜兴被俘。后于关押中病故。
(八)影片中由八一厂著名反派演员王孝忠饰演的石中柱,就是那个一直挎着中正剑,后来被新四军俘虏后又放回来的那个,他的原型很明确,就是二李所部第四纵队司令陈中柱。
陈中柱生于1906年,江苏盐城人,黄埔六期毕业。郭村保卫战前任二李所部第四纵队司令。和影片中表现的完全一致,历史上的陈中柱就是一个反共急先锋,在战前讨论要不要对郭村发动进攻时,陈是主张进攻最强烈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由于他的主战,才导致李长江错判了形势,发起了对郭村的围攻。因为二李部队多是草包司令,唯一能打两下的,也就是陈中柱了,所以李长江认为,只要有陈中柱的四纵队肯打,消灭叶飞个把团不成问题。谁成想陈部所谓的能打两下,也不过是矬子里拔将军罢了,战端甫起,陈的四纵队照样让叶飞打了一个稀里哗啦,陈中柱本人也当了俘虏。
1941年初二李分道扬镳后,其部下多数随李长江投敌,陈中柱则坚持跟随李明扬继续抗战,与强敌周旋于河湖港汊之间。1941年6月初的一天,陈部被数倍于己的敌军包围在武家泽一带,经过激烈战斗,陈中柱身中六枪,壮烈牺牲,成为二李所部为数不多的牺牲于抗战前线的将领。
陈中柱和妻女
陈中柱牺牲后,敌人在打扫战场时发现了他的遗体,便割下他的头,带回泰州城,悬于城门示众。其无头的尸体则被当地群众用门板钉了一口棺材草草掩埋。陈的妻子王志芳——即上图中那位与陈相拥的夫人——经中间人联络,向日本驻军指挥官南部襄吉索要丈夫人头。对方答应将陈中柱的头颅还给她,并约定日期让她自己去取。
到了约定的日期,王志芳只身赴约,从敌人的巢穴中将丈夫的头颅捧回,又亲手将其缝合到尸身上,重新安葬。
陈中柱的女儿陈璞,即上图中那个依偎在父亲怀中的小女孩,在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以十五岁妙龄报名参军,成为我军第一代女汽车兵。这是后话了。
历史是复杂的,身处这复杂旋涡中的很多历史人物,我们无法用一个好人或坏人简单地定义。陈中柱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抗战十分坚决,在敌后战场国民党军降将如云的大气候下,面对强敌,誓死不降;他反共也特别积极,曾主动挑起与新四军的摩擦,率先发动对郭村的进攻。抗战而又反共,就是这样集合在一个人的身上。
在江北那样复杂而又恶劣的环境中,陈中柱能够坚持抗战并以身殉国,这是要给予高度肯定的。1945年,国民政府发布褒奖令,追授陈中柱为陆军中将。1987年,江苏省政府发布通令,追认陈中柱为革命烈士。2014年,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个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陈中柱名列其中。
(九)影片中由演员张璋饰演的李副官,是一个东北流亡学生出身的倾向进步的年轻军官。这个角色也有原型,但原型不是一个,而是两个或多个。
原型之一,是一个姓邳的参谋。在陈同生被软禁期间,接触过很多年轻的官兵,“从他们的脸上看,多数人对我们并无敌意,相反还有些敬意。”
在陈同生一行四人被从招待所转移到参谋处的住处后,“有一个姓邳的参谋送了些点心来给我们。他非常愤慨地说:‘打内战是自取灭亡。’他亲自为我们打扫房屋,打死了几条蜈蚣,替我们在地下墙上洒满了石灰……临走时他还安慰我们:‘要委屈你们几天了。’谁知道在敌人的司令部里,还有如此多的友情。”
在郭村战斗中,邳参谋不断向陈同生透露各种消息,不断称赞新四军的勇猛。对于战事向着有利于新四军的方向发展,作为二李总部参谋的他不是担心或恐慌,反而充满了喜悦。在新四军郭村反攻开始后,通过被俘又释放回来的官兵传话,邳参谋还对陈同生说,他们见到了陶司令,并要他们带话给李长江:“损伤我们陈主任一根毫毛,我不把他的脑袋揪下来,誓不为人。”
原型之二,是二李总部的特务大队副大队长赵学洪。这个赵学洪,曾是川军一二七师陈离师长的卫队长,徐州撤退时,赵带了一个连的卫队因单独执行任务与部队失去联系,几经辗转编入二李总部特务大队。陈离与新四军关系比较友好,当其与日军作战负伤后,陈同生曾前往慰问。当时他并没有留意这个卫士长,但赵学洪却记住了他。
在陈同生被软禁中,赵学洪主动来看他,说:“秘书长,战事打得很紧,他们可能要对你下毒手。不过请你放心,这个连都是我的人,我一定送你回去。”身为外乡人的赵学洪还对陈同生这个老乡(陈是湖南人,但从小在四川长大)发表个人的愤懑,“在这里受汉奸、流氓、白相人头子的气,真不是滋味!”
二李部队纯粹是个大杂烩,内中什么人都有,其中不乏积极抗日心向新四军的年轻军官。影片中的李副官,就是一个由众多有爱国心的年轻军官集合而成的典型艺术形象。
(十)影片中,黄主任赴江州谈判时,身边有一个警卫员,这个警卫员也有原型,谁呢?周山。
周山
和电影中的黄主任赴江州谈判时身边只有一个警卫员不同,历史上的陈同生赴泰州谈判,身边则带了一名副官和两名警卫,这副官就是周山。
周山并非专职的陈同生的副官,而是临时以副官的名义随同警卫。周山当时的职务是挺进纵队的调查科长。调查科,大致就相当于今天的保卫科。
电影中有一场戏,是黄主任与刘大麻子谈判中谈到比较僵的时候,贺老五又带了一帮子人冲进来,用枪逼住黄主任想动武,后来被刘大麻子喝退。在这一过程中,黄主任的警卫员只是机警地握住驳壳枪的枪柄,并未将枪抽出。
历史上也真的有这场戏,但情节略有不同。当时是双方谈僵后,李长江起身送客,刚刚走出客厅,还未下台阶,陈才福带了几十号人,或擎着驳壳枪,或端着冲锋枪,对着陈同生大声喊叫,要其缴枪。
这时的周山和两名警卫员也拔枪在手,而周山的位置,恰好就在李长江的身后。
李长江是行伍出身,又当过多年的卫士,不用回头看,也能猜出新四军这名副官的枪口已经对准了自己的后心。他猜的没错。他也清楚,这要是打起来,他可能是第一个死的。
这时陈同生开问了,“李副总指挥,看来第一枪你们先要打响了。真要流血五步,伏尸二人吗?”
背对着周山和两名警卫员近在咫尺的枪口,李长江好汉不吃眼前亏,对着陈才福等开骂:“你们都是混蛋,还不给我滚!”
陈才福等也看到了周山等三人所站的位置和手里枪口的指向,也就只能乖乖收起枪,溜走了。
周山的首要职责是警卫陈同生,但不仅限于此,在四人被软禁期间,也对看守他们的二李部队官兵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
可惜的是,1946年,时任苏中区党委社会部副部长兼苏中行署公安局长、年仅29岁的周山,牺牲了。
江苏省高邮市周山镇,即是以烈士的名字命名。
(十一)影片中,有一个倾向进步的女配角,即由演员师伟饰演的周明哲的小妹周明珠,在刘大麻子即将发动对桥头镇的围攻之前,单人独骑传递了这一情报,使新四军得以准备。这个角色的原型与影片中的塑造有很大的不同,她不是哪个纵队司令的妹妹,她是我党派入在二李部队任政训员的李欣。
李欣17岁时就参加了由我党影响和控制的外围抗日武装,1939年,她被党组织派往泰州“二李”部队二纵队,并担任该纵地下党支部书记,公开身份则是政训处政训员,挂中尉军衔。此时的她,还不满20岁。
1940年6月下旬,泰州至郭村间的火药味已经越来越浓,中共苏北特委指示李欣密切注意“二李”部队的活动情况,及时报送。李欣根据党的指示积极活动,借助各种关系,终于在6月27日下午,搞清楚了二李进攻郭村的作战计划与兵力部署(敌作战计划也就是在此时才刚刚拟定),但此时距战斗的发起只剩十来个小时,而泰州城已经戒严,地下交通站无法将此情报送出,没有别的办法,唯一可行的只有自己把情报送达新四军。
主意已定,她借口上街购物,出了城,一路向郭村狂奔。
夜幕下,并不习惯跋涉的她绕过一个个村庄,涉过一条条河汊,衣服打湿了,鞋子扎破了,她全然不顾,争分夺秒地往郭村赶,终于在6月27日夜十二点前,也就是敌人发起进攻的差不多五个小时之前,到达了郭村对岸。
在这里,她幸运地遇到了一个好心的船夫,载她过了河。刚一上岸,便被埋伏在此的新四军哨兵抓住,很快被送到了挺纵指挥部值班室。
待她上气不接下气地交待完敌军的作战方案,因体力透支,便一下子瘫倒在地。
后经证实,敌军的进攻计划与兵力部署和她提供的情报完全一致。
弄清楚了敌人的兵力部署和发起进攻的准确时间,挺进纵队只用半小时便拟定并发布了作战命令,部队连夜造饭,吃饱了喝足了,凌晨四点钟以前全部进入阵地,做好了战斗准备。
果然,天将破晓时,敌人开始偷袭了。由于我早有准备,给了进攻之敌以有力的一击,赢得了首战的胜利,挫伤了敌人的锐气,振奋了我军的斗志,鼓舞了民心。
叶飞在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记述:
“郑少仪是有功的。那时她还是个小姑娘,只身深夜潜来郭村送情报,使我们赢得了好几个钟头的宝贵时间,真不容易。
“二十八日拂晓,李长江部队进攻的枪炮声果然打响了,这姑娘还酣睡未醒,她太劳累了。”
叶飞所说的郑少仪就是李欣。实际上那时她还不叫郑少仪。郭村保卫战后,她的身份暴露,不能再回到二李部队继续潜伏,便留在了新四军中,这个时候,她才改名叫郑少仪。
离休后的郑少仪(前)重返战地郭村
叶飞一直念念不忘郑少仪送情报对郭村保卫战的胜利所做的贡献,全国解放后,叶在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时还写信给她,邀其到厦门度假。直到几十年后在交通部长任上,到杭州时,还在打听她的消息,并约其相见。
新中国成立后,郑少仪先后任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省司法厅副厅长等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