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栽培技术与前景(高产的同时又能高收入)

香椿为楝科楝属中的多年生落叶乔木,古名构樵、俗名樁芽。香椿芽是人们喜食的木本蔬菜,营养十分丰富。

香椿栽培技术与前景(高产的同时又能高收入)(1)

一、生物学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香椿树冠可达20~30米,材质细密具有花纹,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称,根系粗大,水平根系多,易产生不定芽。叶为羽状复叶,互生,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花白色,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果为蒴果。

香椿喜光照,生长快。萌芽力强,喜欢半湿润,半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年平均气温10C以上,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25°C的自然条件下,都可种植,枝叶生长以20~30C时最快。10月下旬开始落叶进人休眠。香椿能耐旱,耐涝能力较差,积水2~3天就能涝死。对土壤要求不严,壤土、砂土、黏土均可生长,但以土质深厚、肥沃的壤土和砂壤土生长最好,耐盐。

香椿栽培技术与前景(高产的同时又能高收入)(2)

二、类型和品种

依据香椿初生芽苞和幼叶的颜色,可分为紫香椿和绿香樁两类。

1.紫香椿类型 树冠开阔,树皮灰褐色。芽苞紫褐色,初出幼芽绛红色,有光泽,香味浓郁,纤维少,含油脂多。品质佳。主要品种有:红香椿、褐香椿、红叶椿、黑油樁、红油椿。

2.绿香椿类型 树冠直立,树皮青灰或绿褐色,香味淡,含油脂较少,品质较差。其品种有:红芽绿香椿、青油椿。

香椿栽培技术与前景(高产的同时又能高收入)(3)

三、栽培技术

1.培育壮苗香椿育苗可采用播种育苗,分株繁殖,扦插繁殖。

播种育苗:播种时间2月中旬(大棚)或4月初(露地),播种前先对种子浸泡催芽,待有30%种子露芽时,即可播于苗床或营养钵中,苗床播种采用撒播或宽幅条播。播种量8~12克/米2。当苗高20厘米左右,有6~8片叶时即可定植。分株繁殖:秋冬季在大树的周围挖50~60厘米深的小沟,切断侧根,然后将沟填平,可促使根系不定芽萌发根蘖苗。第二年即可进行分株移栽。

扦插繁殖:香椿的根及枝条均可作插条用来繁殖。根插在2~3月份将1~2年生的侧根挖出一部分,截成15~20厘米的小段进行扦插。枝插在3~6月份进行。选--年生粗壮、半木质化的枝条,截成10~20厘米的小段扦插,顶端留2~3厘米。

香椿栽培技术与前景(高产的同时又能高收入)(4)

2.移栽定植 种子培育的苗长至10厘米,叶8~9片时即可移栽定植,时间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而分株和扦插繁育的苗子一般要等到立秋后才能移植。

为了提高椿芽产量,应采用矮化密植栽培,高窄畦定植,每畦种2行,株行距40厘米X50厘米,用大棚栽培,可利用香樁生根、发枝快的特点,采用高密度栽植,每公顷栽苗75 000株左右。

3.肥水管理 移栽前要施足基肥,每公顷施腐熟栏粪45 000千克,枯饼1 500千克,钙镁磷1 500千克。缓苗后每公:顷追施尿素150~225 千克,三元复合肥300千克,开沟追施,追后浇水,顶芽采摘之后,每公顷追施复合肥120~150千克,每隔10~15天进行叶面喷肥。香椿属肉质根,对土壤通气性要求较高,喜水怕涝,在多雨的情况下要及时排水,以防积水沤根,但遇旱时要注意浇水。

香椿栽培技术与前景(高产的同时又能高收入)(5)

4.摘叶通风 从7月下旬开始,摘去苗干基部部分叶片,减少郁蔽以利通风透光,采摘老叶时,注意不要损伤苗干,要从羽状复叶基部1~2片小叶摘断或剪断,摘下的叶片还可食用,能促进苗干木质化和矮化。

5.病虫害防治 香椿大田生长期间,常发生的害虫主要有刺蛾、造桥虫、秋毛虫和红蜘蛛等,病害主要有叶锈病,白粉病和黑茎病等。防治刺蛾、造桥虫、秋毛虫可用氯氰菊酯4000~5 000倍液喷雾防治。红蜘蛛可结合防治叶锈病、白粉病,用粉锈宁1500倍液加1200倍灭杀毙药液喷雾防治。对黑茎病可用双效灵300~500倍液或用福美双涂干防治。

香椿栽培技术与前景(高产的同时又能高收入)(6)

6.香椿越冬管理 在枯霜冻来临之前,一般在10月上旬将苗木移植到温室大棚内,香樁芽萌动的气温为10~14℃,芽伸长的气温为18~22℃,保持棚内白天温度在14~30℃,夜间在12~14℃,湿度在80%~90%。香椿可发芽生长,精心管理可采摘椿芽上市。

无温室大棚种植条件的,可在霜冻来临之前进行假植,以免遭霜冻,方法是在阴凉处挖宽1.5米,深0.7米的沟,将苗木直立或倾斜假植于沟内,然后浇水,上面覆 盖草苫或稻草,来年移人大田栽植,以继续利用。

香椿栽培技术与前景(高产的同时又能高收入)(7)

结语

本期内容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觉得有用,请在下方点赞、关注,转发给更多好友,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