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捕鱼游戏到派出所报案(四川一16岁女孩玩)
在2021年9月2日,四川省绵阳市,根据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360》报道,未成年人巨额网络消费的事件屡见不鲜,但依旧还有个别孩子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在近日,四川绵阳的市民林女士向记者反映,她16岁的女儿因为打游戏,3个月的时间在华为应用市场充值了9万5千元,那么孩子是如何绕开游戏实名认证的呢?这些钱还能退回来吗?
林女士的女儿在一所寄宿制职业技术学校读书,为了方便日常联系和通过微信支付生活费,今年寒假开学后,林女士把一部华为手机给了孩子,但是手机的号码和华为账号等信息都是林女士之前用过的,并且这个账号还绑定了一张银行卡,上面有一笔8万多元的两年期存款。
林女士向记者介绍:“我知道(定期)她(女儿)用不了嘛,那是我(两年前)几月份存的,因为我记性很差嘛,所以我就记不清楚了。”
林女士只记得存款会在今年到期,在7月份,她准备取钱买保险时,发现银行卡里竟然一分钱都没有了,“那现在这个钱对你(来说)重要吗?”面对记者的询问,林女士哭着表示:“很重要,这是我所有的积蓄。”
经过查询,林女士得知这笔存款早在今年3月份就到期了,女儿小瑞在校期间看到钱款到账的短信提示后,并没有告诉林女儿,而是陆续把钱通过华为账号充值,玩一款叫“捕鱼炸翻天”的游戏。
记者联系到林女士的女儿小瑞,询问她为什么没有将短信提示告诉林女士,小瑞向记者表示:“跟她(妈妈)吵架了,赌气,没有跟她说。”
“那你每次打都是利用什么时间打?你们老师不管吗?”面对记者的询问,小瑞向记者介绍:“我们职业学校休息时间挺多的,没怎么管(我们),除了平时上几节课就没事了。”
就这样,短短3个月的时间,小瑞打游戏共充值三百多笔,把卡上的8万多元本金加上利息总共9万5千多元全部花光。
根据视频显示,小瑞与记者对话如下:
小瑞:“没有币就充值买点游戏币才能打。”
记者:“一次最充冲多少?最多又能充多少呢?”
小瑞:“最多有1000多元。”
记者:“最低呢?”
小瑞:“最低6块钱,就上瘾了,没控制住。”
按照国家规定,网络游戏需要实名认证,特别是8周岁到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能超过50元,每个月充值累计不能超过200元,并且这款“捕鱼炸翻天”游戏的页面上也写着18周岁以上才可以玩,而小瑞今年才16岁,她完全是冒用成人账号打游戏。
林女士向记者表示:“那个实名制是她叔叔(继父)用我的身份证注册上面的(华为账号),然后,华为手机只要实名注册就可以登录所有游戏。”
记者:“是你妈妈身份证之前已经绑定了,是吧?”
小瑞:“嗯,下了游戏就可以直接玩。”
事发之后,林女士多次与游戏开发者上海姚际信息科技公司以及平台华为公司的客服人员交涉,希望对方能退回孩子误充值的钱款,但是遭到了两家公司的拒绝,林女士向记者表示:“华为让我联系游戏公司,游戏公司又让我联系华为,然后,他们就互相推卸责任嘛。”
记者联系到上海姚际信息科技公司的客服人员,双方对话如下:
记者:“如果账号是成人的,然后小孩在打,你们就没办法了?”
客服人员:“对,我们没办法像录像一样去看,如果涉及到退款方面,这个要联系华为那边。”
记者联系到华为公司的客服人员,客服人员向记者表示:“首先,由于那个账号充值的道具,已经消耗使用了,其次,因为账号实名认证是成人嘛……”
对此,律师表示,未成年人没有获得监护人追认的游戏充值行为是无效的,至于退款多少,应根据各自的责任进行划分,江苏泰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凌建豪向记者表示:“如果平台方(只是提供虚拟货币)没有产生任何损失,比如说,这个费用是他全部收取了,而且没有向第三方去购买任何的设施设备,也没有支付员工的工资等等,那么,纯粹是他自己收取的费用,我想这个是需要全额退还的,如果游戏平台方说他在经营过程中有相关的支出,比如说购买了第三方的设施设备以及支付了相关人员的成本等等,那么产生了损失的话,这个损失作为家长来说,她(林女士)可能要承担一部分损失,因为家长对小孩有监护的义务。”
针对有些未成年人冒用家长信息绕过监管打游戏的问题,教育专家认为,这一方面需要家长加强监护以及学校制定孩子在校使用手机的相关制度,更重要的一方面,游戏平台和企业必须加快推进“注册实名认证和支付前人脸识别”双认证系统,从技术上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从而避免由此引发的巨额网络消费。
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副教授宋玉波向记者表示:“核心问题,我认为还是现有的实名认证,主要是做在用户注册阶段,也就是你在注册新用户的时候,它会去要求你提交真实身份,然后它把你的身份信息和账户信息进行绑定,但是在账户登录的阶段过程中,并没有进行实名认证或者身份校验,这类校验,我认为比较好的方式应该是生物认证和账户认证进行结合,也就是说,你在登录的时候不仅仅是靠账户和密码,还应该靠你的一些生物特性,比如说人脸识别、指纹识别。”
不可否认,有些未成年玩家绕开各种限制给游戏公司送钱,家长也有一定的监管责任,但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各大游戏公司也还存在“实名作假”、“游戏租号绕开防沉迷系统”等诸多漏洞。
作为最大的得利者,网游平台和企业理应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加大投入,在保障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加快推进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堵住未成年人沉迷网游以及巨额网络消费的漏洞。此外,职能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对涉嫌违法违规的企业,进行严厉地处罚,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目前林女士就退款问题,还在与华为客服和游戏开发公司进行沟通。
网友热评:“娃娃用大人的手机玩游戏,确实不好监管。”
“真怀疑是不是监护人充值后玩腻了,就找游戏公司退钱,不然这种事情屡见不鲜了,家长居然还放心把绑定银行卡的手机给孩子玩,有的干脆把支付密码告诉孩子。”
“充值都需要密码啊,不给孩子密码,他怎么也不会充进去的吧?”
法律条例:
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在这起事件中,只有16岁的小瑞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消费行为需要经过其家长同意或追认,何况其每次消费高达几百甚至几千元,消费金额较大,与其年龄不相适应,因此其消费行为归属无效。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三十四条,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由于林女士没有尽到监护责任,所以应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在退还费用的时候,应该根据经营者与林女士的过错程度,退还相应的费用。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直接私信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