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后的变化(从断舍离到)

前几年一直痴迷于践行断舍离,从中获得无限乐趣并拥有了更加轻松愉悦的生活,尽管现在已经很少再提起断舍离,但仍然会以这样的方式去生活与工作,只是开始尝试干脆连“断舍离”这个标签也舍去,也算“离”个干净。

既然断舍离这个概念在某种程度上脱胎于佛法,那就试着谈谈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断舍离与戒定慧会有怎样的联系呢?

在我看来,断舍离是戒定慧第一部分“戒”的解释与延伸,对这个概念的具体化,使“戒”更具有可操作性。

断舍离更加生动的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戒”,实现“戒”。先断绝物品的输入,再通过舍掉并不那么重要的物品,最终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如果根据这样的思路,是否可以尝试对“定”与“慧”也进行扩展,找到实践“定”与“慧”的方法呢?

稍加思索,似乎也不难,只不过每个人的答案可能不一样。

我想到的是:止 静 定/聪 明 慧

适可而止,知止而已,已则守静,入静则定,定中观己,耳聪目明,聪明生慧,道法自现。

断 舍 离

从外部的维度,向我们展示了如何由外而内升华到由内而外,最终脱离物欲执念;

止 静 定

从内心的维度,告诉我们如何与自身相处、与自心相处。时常知止,学会停下来,懂得适可而止,因为过犹不及;只有先停下来才能静下来,练习享受与自己相处时的静谧,守住这份安宁,便能由静入定,树立自己的信念,坚定自己的内心;

聪 明 慧

内外兼修,融会贯通,有所闻有所不闻,有所见有所不见。有选择的视听,不让奇技淫巧混淆视听,从而不被外物乱心 。

闻有声之无声,见有形之无形;以有常观无常,以无常观有常;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开智开慧,大彻大悟。

道法术,术法道。

正因为道的简单,才得以演化出纷繁多样的法和术。

而我们又可以从末端的术为切入点,不断实践,不断精进,最终无限接近道。

正因如此,我们的行立坐卧皆可为修行的器具,一日为一生,日日是好日。

断舍离后的变化(从断舍离到)(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