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别急着批评这4点很重要(为啥有的娃犯错能改正)
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都会不同程度犯错,有的很快被纠正过来,有的则变本加厉地发展。于是孩子中有人出类拔萃,有人成了问题少年。
其实每个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关键在于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
对与错,需要每个孩子去辨识,去学习,成长的路上,孩子犯错,是一种正常,家长不必如临大敌,大动干戈予以压制。
解决孩子的问题,要从看到孩子的底层需求开始。
孩子出现异常或错误行为,大多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
婴儿期,孩子哭闹可能是饿了、尿了,可能是肚痛及身体各种不舒服。孩子通过哭和闹来引起家长的注意,让家长发现他们的需求并满足他们。
孩子慢慢长大,可能会因为得不到一件玩具,或者对家长的要求无法接受而出现各种无理取闹。
孩子年龄渐长,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当得不到满足,各种“犯错”不断出现。
按照马斯洛五层次需求理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这些需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需求层次也不断变化、发展。
婴儿期大致只有生理需求和安全需要,而进入幼儿后,归属与爱、尊重需求会陆续出现。
临居家的孩子,读了一年幼儿园后,突然不肯上学,早上不起床,被家长拽起来后,也不吃饭,当被家长强行送到幼儿园门口,还抱紧幼儿园的栏杆不肯进园。家长给他讲了一堆道理,并用上威逼、利诱的手段都无效。最后,家长调看了幼儿园的录像,发现孩子在幼儿园被小朋友孤立,除了老师上课,总一个人可怜巴巴在角落里。没有朋友,融不进集体,孩子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是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
任何孩子任何异常行为,都有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是需求得不到满足。
朋友自从生了第二胎之后,她的大女儿出现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乖巧、听话变得叛逆,不讲理;从原来的聪明、好学变得不爱学习;从原来的爱整洁、爱漂亮变得不讲卫生,邋邋遢遢。朋友很纳闷:还未到青春期,怎么就开始叛逆?直到女儿在一次哭闹中说出“你们只爱弟弟,不爱我”,朋友才猛然醒悟:女儿一系列不应该的叛逆行为,原因在于感觉自己不被爱,她的归属和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同事的儿子进入重点中学,到了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中,反而迷上游戏了。同事从循循善诱到斥责怒骂,儿子就是无法从游戏中走出来,成绩一落千丈。后来有人给同事分析,她的儿子不是因为迷上游戏不爱学习,而是到了重点中学,发现自己不如人家而放弃学习转入游戏寻找“自我感觉”,想让儿子从游戏中走出来,就要在学习及其它各方面帮儿子找回自尊和自信。
往往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背后,都是对需求的期待。
读懂孩子的底层需求,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是每个父母应该学会的能力。
如何通过孩子的行为感知孩子的需求,首先家长要细心、耐心。
一名小男孩经过小区的角落时,用脚去踏花盆,还随手采下几朵花扔进旁边的垃圾桶,动作很快速。他的父亲见了,狠狠责骂他,警告他再有下一次,将把他送小区物业处理,可男孩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一会儿,男孩又走回角落的边上观察,似乎在等待什么。
他的母亲跟上并问他:“你在观望是不是被人发现吗?”他不屑地白了母亲一眼,回了一句:“我才不怕呢!”
“你真不怕?那现在一起去物业‘自首’!”母亲说完拉起他的手。男孩大喊:“不行、不行,他会笑话我的。”
母亲蹲下身,经过一番耐心的询问和了解,终于知道小男孩这样做,是为了得到小区中一名大他几岁,在他心目中成为“英雄”的大哥哥的认可。
这个角落原来是他们玩耍之地,后来摆上花盆,于是那名大哥哥发话:“谁能让这里的花种不下去,谁就是‘英雄’”。
知道了小男孩搞破坏的原因,感知到小男孩的心理需要,母亲的引导、教育不再是简单的“就事”讲理,而是从小男孩的心理需求切入,先认可小男孩的其它优点,再指出破坏行为的错误,以及这个行为会对一个人的形象影响,终于让小男孩认错,并改变了认知。
家长要感知孩子的需求,也要善于分析,乐于学习。
时代在变,现在的孩子已不同于以前的孩子,网络的发达让孩子更快接受新东西,也更易受到诱惑,更早想实现自我。
家长不能以为孩子小,想当然去看待孩子,更不能以自己的感受去感受孩子,而是要懂得如何感受孩子的感受,并以正确的沟通方式和处理方法去解决孩子的问题。
孩子可能会因害怕而说谎,家长首先要消除孩子的害怕,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包容,而不是简单打骂孩子说谎。
孩子可能会因内心崩溃而哭泣和发脾气,家长要做的,是先进行爱的传递,而不是继续教训和打击。
孩子可能会因缺爱和缺关注而蛮不讲理、蓄意捣乱,家长不能将目光停留在孩子的表现上而加以训斥,而是要走向孩子,亲近孩子,用爱温暖孩子,让孩子明白事理。
孩子可能会因自卑和失去信心而躲避学习,家长绝不能只瞪着孩子的成绩,将自己的焦虑叠加压向孩子,让孩子更加不自信,而是要发现孩子的长项,多加肯定和鼓励,一点一点托起孩子的信心,培养起孩子的学习热情。
孩子的外在行为,都是其内心需求的投射。好的表现如此,坏的表现也是如此。
纠正孩子的错误,更有效的方法是看到孩子的需求,满足孩子的需求。
当然,满足需求不是简单的迁就,掌握住方法才是关键。家长需要有主动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