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君不见君问君能有几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

#文史那些年#

至高无上的皇权,从来都是被万人敬仰。多少人为争夺它,又不惜牺牲性命,甚至骨肉相残。可是,历史上就有这么两个根本不想当皇帝的人,却被历史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李璟有十一个儿子,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子,他的二、三、四、五哥早夭。李璟将自己的弟弟立为太子,这便引发了李璟长子李弘冀的不满。李弘冀设计将叔叔毒死,然后自己当了太子。没想到还没等太子李弘翼继位,就突然得病死了。

李弘翼毒死叔叔事件震醒了李璟,李璟不顾大臣反对,将排行第六的李煜立为太子。因为李璟再也不敢违背立嫡立长的规矩了。就这样,李璟死后李煜当上了皇帝。然而,这个皇帝的宝座却给他带来了不幸的,皇权要了他的命。

思君不见君问君能有几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1)

春花秋月何时了

南唐是在唐末藩镇割据、社会动乱中诞生的。开国皇帝李昪,李昇死后,李璟继位。还在李煜大哥当太子时,太子对李煜是处处提防。李煜为了保命,便躲入后宫整天琴棋诗画的艺术天地里。本来李煜是李璟的六子,按说皇位怎么也轮不到李煜头上的。然而,不幸的是李煜前面的四个哥哥都死了。

更不幸的是李煜的大哥也死了,这顶皇冠就这样砸在了李煜头上。961年,唐后主李煜继位。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发兵攻打南唐。李煜对宋军也曾进行了顽固的抵抗。大宋军队对金陵进行了九个月的围困,李煜坚决不投降。直到975年,大宋王朝对金陵发起全面进攻,金陵失陷。李煜肉袒出降,南唐被灭。

思君不见君问君能有几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2)

在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李煜望着月亮又想起了他的故国。“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那些“春花秋月”的“多少往事”何时忘得了?怎么忘得了?是春花秋月了?还是李煜自己了?有词评家说:李煜,这是但求速死。这是真的吗?李煜真的在求死?……

李煜并没有求死,他只是在“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回忆往昔的故国“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春风去了又回时,我的家国却在遥远不堪回首的明月里。独自上“小楼”,“东风”吹开了花儿,秋月也将如期而至,我还能回到“月明中”的“故国”吗?

李煜是个风花雪月的才子,所以他实在是忘不了那“凤箫齐鸣,宫娥贯列,夜夜笙歌,彩袖群飞”。

李煜是一位亡国之君,也是艺术家。书法、绘画、音乐,样样精通。艺术家的特质有他疯癫的一面,而李煜幸运的是,他不只是自己疯癫,他还有能歌善舞的周后娥皇陪着他疯。

周娥皇不仅生得倾国倾城,更是多才多艺,填词、作曲、演唱、伴奏,她一个人就能组成一支乐队。唐代著名舞曲《霓裳羽衣曲》本来已经残缺,是周娥皇补齐后才使这支名曲得以流传下来。

李煜和周娥皇当是高山流水,琴瑟和鸣。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浪漫往事,让李煜怎么能忘记?现在这种从皇帝沦为囚徒的日子,又怎么忍受得了?怎一个“了”字了得?

思君不见君问君能有几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76年,李煜被押送到了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太祖给他封了一个带有非常侮辱的称号“违命侯”,将其软禁。

宋太祖死后,宋太宗继位。宋太宗对李煜虽然在待遇上有所提高,但提防之心并没有减少。一日宋太宗问徐铉(南唐旧臣):“你最近见过李煜吗?”徐铉说:“没有。”太宗说:“你可以去看看他。”这天徐铉便来到了李煜住处,李煜见到徐铉便嚎啕大哭了好一阵子,继而又沉默了许久。终于开口说:“我真的后悔杀了潘佑、李萍,如果我不杀他们,也不至于落得今天这个地步。”宋太宗听了这话后非常不高兴,他知道李煜内心并没有归附他的意思。

思君不见君问君能有几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4)

978年七月初七是李煜的生日,这天李煜想起了故国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吧?“只是朱颜改”宫中的主人已经换了。这心中的“几多愁”、几多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无限的怨恨。

这等于是在向所有人宣布:我心中的不满和怨恨,就好像这滔滔滚滚奔流不息的大江,永无休止。

这首词终于传到了宋太宗的耳朵里了,本来李煜口无遮拦地说出后悔杀了潘佑、李平就已经使宋太宗很不高兴了,这首眷怀故国,愁对现实悲哀、离恨的词,更让宋太宗认为他有卷土重来之意。怎么办?只有让李煜死,宋太宗才可能放心。因此,李煜因为他的天真,因为他的没有讳言把自己的生命赔上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思君不见君问君能有几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5)

当李煜词遇见了宋徽宗词,惊艳后世千百年

和李煜有着相似命运的宋徽宗,与李煜有着百年不解的缘。

宋徽宗,宋神宗的第十一子。传奇的是,宋徽宗出生前,一次宋神宗看到了李煜画像,情不自禁地大加赞叹:大雅气象,大雅气象!宋徽宗出生的前一天晚上,宋神宗又梦见李煜来拜访他,从宋徽宗出生的那天起,宋神宗就认定他的十一子宋徽宗,有超越李煜之才。果然,徽宗稍长大一点,就显露其文采飞扬,诗词造诣颇深的优点,而宋徽宗的艺术成就更在其书画艺术上。

宋徽宗,为了追求他毕生爱好的书画艺术,输掉了大好河山。和李煜相同的是,虽然他们都是亡国之君,但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词和一件又一件的书画珍宝。

思君不见君问君能有几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6)

宋徽宗因爱艺术而无心治理国家,终因内忧外患,被金人打败亡了国。他被押送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在远离故国的异乡,宋徽宗写下了《燕山亭》:

裁减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

和梦也从来不做。

有人说:赵佶呀,你一个亡国之君,怎还有闲情逸致写杏花,而且把她写得那么美,美得令人心碎?宋徽宗:你看这么美的杏花马上就要凋零了,就像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生,转眼就一败涂地了一样。离故国越来越遥远了,现在我想梦回故国都不可能了。

思君不见君问君能有几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7)

“以血书者”是文学的最高境界

俗话说:“选错专业入错行,是件非常悲催的事情。”而李煜和宋徽宗就是非常悲催的皇帝。他们在不简单的世界里,用纯粹而又简单的态度处事,从而皇帝变成了囚徒。当灾难来临时,他们仍然像个孩子,以纯粹简单的真性情为人处世。不懂得世道艰险丢了国家,丢了性命。

然而,正是因为他们的纯粹而又简单,才写出那一首首催人泪下的旷世杰作。他们留下的艺术作品,闪耀着璀璨夺目的艺术光辉,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的后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以血书者”是文学最高境界,因为他们用生命、真诚、真性情写就的诗,他们的诗词是以真诚为基础,以纯净为底蕴,自然为特色,博大为内涵。而这种最本质的才是博大内涵。

思君不见君问君能有几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8)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事,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人间词话》王国维

文学分为叙事文学和抒情文学。叙事文学为客观文学,注重客观世界,需要有过复杂的阅历,才有丰富的材料,写出一流的作品。比如《红楼梦》,如果曹雪芹没有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磨砺,他不会把一个大贵族家族写得那么细腻而又复杂。

抒情文学即主观文学,注重抒发个人感情。不需要复杂的阅历,懂太多的世故。如果李煜、宋徽宗他们能如《三国志》里的刘禅那样说出“乐不思蜀”的话,那我们今天也就读不到《虞美人》、《燕山亭》,这样的千古绝唱了。

思君不见君问君能有几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9)

总结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作为皇帝,是亡国之君被当代人质疑,被后世嘲笑。做为词人,他那一首首感动人心的凄美哀怨的词篇,背后包含着他那浓郁的化解不开的哀婉和对故国无尽的思念。同时也成就了永恒的美名“千古词帝”,赢得了千古的尊重。

江山的美丽,从来都是以文化为底蕴,同样诗词的美,也是以他背后的故事为底蕴。“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盛名古今,“西湖”因苏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而美丽。名胜古迹成就了千千万万古今诗人,千千万万的古今诗人也成就了美丽江山,名垂千古的感人诗篇。

李煜、赵佶是“以血书者”,用生命抒发他们不尽的眷念故国情怀,和亡国之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