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脑袋最坚硬的动物(世上外壳最硬的动物)

据中新网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州东部的一名男子向一只犰狳射出三发子弹,结果犰狳坚硬的外壳将子弹弹回,导致这名男子下巴受伤,但是“涉事”犰狳去向不明。无独有偶,美国佐治亚州的一名男子开枪射击一只犰狳,结果子弹弹开击中了他的岳母,导致其背部受伤。

史上脑袋最坚硬的动物(世上外壳最硬的动物)(1)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犰狳的背上有一层厚厚的甲,拥有一副鳞状铠甲,因为这副铠甲,它被西班牙征服者冠以“披甲猪”。其身上覆盖的接合条带或角质骨板,遇到危险时能蜷缩成圆球,以保护自己不受其他动物的攻击。

史上脑袋最坚硬的动物(世上外壳最硬的动物)(2)

01外壳最坚硬的动物,像一只身穿盔甲的大老鼠,身穿鳞状铠甲长着蛇尾巴

犰狳的读音听起来像“求鱼”,又称铠鼠,像一只身穿盔甲的大老鼠;在非洲,人们都叫他土猪。生活在中美、南美和非洲热带森林、草原、半荒漠及温暖的平地和森林里。据推测,它们起源、分化于巴拉圭附近,至今巴拉圭还有11种不同的犰狳。

犰狳作为一种小型的哺乳动物,与食蚁兽和树懒有近亲关系,来自同一远古祖先,脊柱结构上保留着祖先的特征。形状有点像老鼠,有一对可爱的小耳朵;长着鸟嘴巴,长长尖尖的;还有着尖尖的牙齿,鹰的眼睛,蛇的尾巴。前脚的爪子非常有力,善于挖洞。犰狳的颜色也各不相同,有深棕色、黑色、红色、灰色,甚至是黄色。

史上脑袋最坚硬的动物(世上外壳最硬的动物)(3)

动物学家根据它的鳞片环带数目多少,把它们分成如下几类:三绊犰狳、六绊犰狳、九绊犰狳。此外,还有铠鼹、裸尾犰狳、南美小犰狳、毛犰狳。

其中有一种巨犰狳(王犰狳)身长可达90cm,尾长50cm,体重超过60千克,简直有半只猪那么大,属犰狳中的老大。它尖利的爪子有23厘米长,不断生长的牙齿像管状的钉子。

个头最小的是倭犰狳,体长约12厘米,样子像一只毛茸茸的对虾;长毛犰狳受到惊吓时,会发出像猪一样的号叫声;三带犰狳是唯一一种能把身体蜷成球状的犰狳。

史上脑袋最坚硬的动物(世上外壳最硬的动物)(4)

02天生近视常遭车祸,用尿液标记领地,戏水的本事却不小

犰狳天生眼神不好,就像我们人类的近视眼一样。它经常出现在公路附近,去看看有没有动物的尸体可以让它吃。公路周围的车流量很大,可是它一般看不到,只有在汽车离它很近的时候才会看到,这一着急,一不小心给吓着了就开始向上跳,一跳,就刚好钻到车底了。

犰狳也是一个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的时候就在洞穴里面睡觉,晚上的时候出来觅食,这样也可以避免与大部分天敌相遇,依靠灵敏的嗅觉寻找昆虫果腹。

它一般喜欢吃甲虫、蠕虫、白蚁、黑蚁、蝗虫、蜥蜴、鸟蛋、坚果、蛇类等和植物。还喜欢吃腐烂的动物尸体。在草原上哪里有死牛、死马及其它动物腐烂的尸体,哪里就有犰狳在打洞。

史上脑袋最坚硬的动物(世上外壳最硬的动物)(5)

犰狳虽不“求鱼”,戏水的本事却不小。闭起气来,一次竟能达8分钟之久,它们的骨质盔甲使得身体在水中自然下沉,可以在水下的河床上屏息行走。

如果需要进行长距离泅水,这家伙居然能够向肠胃吞气,把胃鼓胀,起到救生衣一样的作用,即便铠沉甲重,也能把身体浮在水上,泅水而去。

雄性犰狳用尿液标记领地,尿液味道就像过期的蓝纹奶酪。为了防止在冬季生产幼仔,雌性犰狳能够把受精卵在体内保存两年以上。

史上脑袋最坚硬的动物(世上外壳最硬的动物)(6)

03看起来像是穿了满身铠甲,遇到敌人将身体缩成球形

我们知道穿山甲的外壳是超硬的,但世界上还有一种更硬的动物,那就是犰狳,它的身体表面覆盖着一层骨甲。

犰狳是具备最完善的自然防御能力的动物之一,鳞片之下还有来自真皮的骨板,它们有规律地排列,覆盖头部、身体、尾巴和腿外侧,没有覆盖的地方长有稀疏的毛,让犰狳看起来像是穿了满身铠甲。

犰狳除头有骨盔尾被尾甲之外,躯干背部的骨板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后两个部分各成一个整体,分别护住肩部和髋部。中间的部分裂成几个弧状的半环带,其间连接以柔软的皮肤,护住背部和身体两侧。

史上脑袋最坚硬的动物(世上外壳最硬的动物)(7)

那些亦合亦分的骨板,既坚固,又不妨碍犰狳的活动,而它们的肚皮就柔软无骨,皮肤上密生毛发。也因此,每遇敌害,犰狳总是努力向腹部蜷曲,尽力用背甲护住腹部。

犰狳的天敌有美国山猫,熊和郊狼。犰狳腿短,跑得可不慢,遇到敌人时,它会奔向附近的树丛,用浓密的枝条做屏障,将身体缩成球形,身体被身上的盔甲所包裹,敌人想咬它都无从下口。

有时间,当它感到处境危险时,能以最快的速度把自己的身体隐藏到沙土里,虽然她的腿短,但挖掘地洞的本领却很强,速度也非常快。进入洞穴后,就用尾部遁甲紧紧堵住洞口,好像“挡箭牌”一样,使敌人无法伤害到它。但是,它们的主要天敌美洲狮,只要稍有耐心,等它松懈露头,揪住尾巴,立时瓦解全军。

史上脑袋最坚硬的动物(世上外壳最硬的动物)(8)

雪灵谷自然实验室/出品

参考资料:国家动物博物馆、中国动物志、中国科学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