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猫带回家怎么跟原住民相处(新猫入住原住民与新成员相处守则)

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白天上班,猫咪在家很孤独,就有了要“二胎”给猫咪做伴的念头。

但猫是极其有领地意识的动物,贸然带一只陌生成员回家,会给原住猫带来巨大的压力,它会认为领土受到了侵犯,而对于新成员被带到了陌生的地盘上会感到紧张,两只猫都需要建立安全感,否则它们的原始本能就可能爆发。

所以,将二胎带入家中的过程需要讲究一些方法和技巧,以帮助两只猫和平相处,建立终身的友谊。

新猫带回家怎么跟原住民相处(新猫入住原住民与新成员相处守则)(1)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健康检查

为保障新成员和原住民的健康,需要让它们在见面之前都完成当年的疫苗和驱虫,为新成员做完整的健康检查,确认它未患传染性的疾病。(猫咪体检及传染病筛查请到正规医院完成哦。)

新猫可能带来的传染病:上呼吸道感染、猫艾滋病、猫白血病、猫瘟、传腹、猫癣、疥癣、耳螨、跳蚤、猫心丝虫、毛滴虫等。

二、分开隔离

  • 猫咪来到了新的环境,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如果不进行隔离,放任它自己去适应,很可能会有应激、冲突的发生,进一步加深猫咪们的防范心理,那么融入大家庭将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 将它们分在不同的房间,尽量避免让原住民与新猫有视线接触,因为一旦有视线接触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威胁。保持在能闻到气味,但看不到对方样子的距离最好。
  • 隔离也是为了猫咪的健康。猫咪有些疾病存在潜伏期,不一定当下就能被发现或检验出来,例如传腹。分开隔离方便观察新成员的生活、饮食是否正常,保证两只猫咪的健康。
  • 隔离期间,新成员与原住民不得共享水盆、饭盆、沙盆、毛巾、猫包、梳子等,家长抱完新猫后,应该立即洗手消毒。

新猫带回家怎么跟原住民相处(新猫入住原住民与新成员相处守则)(2)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交换气味

  • 隔离过程可持续一个月或更长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期间应避免让新成员在家中四处溜达。度过观察期后,铲屎官可开展“气味交换”的工作,轮流抚摸两只猫咪,使它们身上留下彼此的味道,同时更换二者的玩具或生活用品,使其尽快和原住民味道混合。
  • 这个过程的好处在于:原住民将逐渐通过铲屎官身上的新猫气味一点点适应这个新朋友的到来,期待见到新成员。度过这一时期,新成员和原住民见面后由于好奇心驱使,不容易对彼此产生敌意和攻击行为。

新猫带回家怎么跟原住民相处(新猫入住原住民与新成员相处守则)(3)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初次见面要“慎重”

  • 可先通过隔离门,让猫咪自行选择进出会面,同时要密切观察它们的反应:如果见面之后炸毛要打架,那这次会面就很遗憾地要立刻结束;如果它们只是互相哈气,则继续观望;如果它们开始相互闻鼻子和屁屁,那就可以稍微延长见面的时间。
  • 这一步骤建议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先从每天全面接触一次(短时间)、逐渐到多次(短时间),然后长时间,最后再全天。直到有信心他们能和平相处以后,再把它们解除隔离。

新猫带回家怎么跟原住民相处(新猫入住原住民与新成员相处守则)(4)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多只猫的饲养重点

1.以原住民为先。为了让猫咪们顺利进展感情,要采用凡事原住民优先的对待方式,优先抚摸、喂养原住民,降低它们因为环境变化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2.打造独立空间。尽可能准备和猫咪数量相同的水碗、猫砂盆,安排足够的休息、玩乐设施,让猫咪都能各自安心休息。

3.留意猫咪情绪,无论旧猫或新猫,都要留心它们的情绪反应,是否有出现精神紧张的征兆,若有则要给予适度的安抚,避免猫咪应激。

4.不要强迫两只猫咪见面相处,会造成彼此更大的心理负担和紧张情绪。

5.如果新旧猫咪之间发生不停打架的情况,主人可以拿一块比猫大的纸板,挡住彼此视线,一般情况下,弱势的一方会先逃离现场。不要大声呵斥,暂时把猫咪继续隔离,再给彼此一些适应时间。

新猫带回家怎么跟原住民相处(新猫入住原住民与新成员相处守则)(5)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六、有可能引起猫咪打架的原因

猫咪可能会因为一些原因频繁打架,造成关系紧张,主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一下。

1.食物不充足,增加食盆水盆,让猫咪不必因为食物不足而焦虑。

2.活动空间不充足,家庭养育猫咪数量最好不要超过房间数 1,以确保猫咪都能有独立安静的空间避难或休息。

3.猫咪生活单调无聊,增加与猫咪的互动和玩耍,增加猫咪玩具。

4.猫咪日常压力积累过大

5.猫咪是很敏感的动物,对于新成员之间的相处,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同居焦虑,在收养新成员之前,请务必了解相关注意事项,科学处理新老住民的之间的关系哦~

参考文献:

[1]单熙汝.全图解猫咪行为学.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2]日本自由社.猫咪不是故意的.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

[3]林政毅、陈千雯.猫咪家庭医学大百科.电子工业车板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