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

2020/04/12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1)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2)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3)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4)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5)

今天杭州天气晴,气温8~19度,风力8级。早上8:00时乘地铁到凤起路下车,到西湖观赏春天和自然景色,今天到西湖是第七次了。因为西湖不仅山水美,更重要的是文化美。在这里游玩,每次都有不同感受,这里湖光、山色、垂柳、桃花、香樟等都是美丽名片,而且历史文化底蕴之深,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是故事。即有断桥的凄美,也有岳庙的壮怀激烈;即有苏堤三里风情,又有白堤的烟花翠柳;即有近代鉴湖女侠秋瑾的英姿,也有宋代义士武松的墓冢;即有西泠印社文风;又有南齐苏小小风情。好一个西子湖畔,汇集无数天下故事和风情,唐诗、宋词、元曲人间的悲欢离合的集大成。因此,西湖之美美得自然、洒脱。让人们从山外青山楼外楼中找到文化自信。我信步从断桥上了白堤,沿着春光,嗅着花香来到平湖秋月。而后进入西湖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参观,领略这里文化的形成。而后来到中山公园,拾阶而上登到孤山,沿山路来到西泠印社遗址,后进到西泠印社博物馆参观。出来后到秋瑾墓墓碑上镌刻孙文书写的"巾帼英雄”秋瑾汉白玉雕像英姿飒爽,栩栩如生。沿西湖来到西泠桥畔,走到苏小小的慕才亭,墓碑上刻着钱塘苏小小之墓。随后来到武松墓,墓碑镌刻宋义士武松之墓。时间一晃到下午2:00时,此时有些饥饿之感,返回凤起路地铁站,坐地铁到文泽路下车,在沙县小吃点餐用完后,坐385路公交返回下沙奥特莱斯,结束今天西湖之行。

(一)西湖白堤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6)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7)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8)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9)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10)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11)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12)

西湖白堤,位于西湖东西向的湖面上,俗称“白沙堤”,长约一公里,相传白居易为此写诗:“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沙堤,横亘在西湖东西向的湖面上,从断桥起,过锦带桥,止于平湖秋月,长1公里。宋时因此路是通往孤山的唯一的道路,故称孤山路。明朝修筑后,杂植花木,亦名什锦堂。

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即指此堤。后人为纪念这位诗人,称为白堤。堤上桃柳成行,芳草如茵,回望群山含翠,湖水涂碧,如在画中游。

(二)秋瑾墓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13)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14)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15)

秋瑾墓,是近代著名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墓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白堤尽头西泠桥畔。墓正面有大理石墓碑,上刻孙中山亲笔题词“巾帼英雄”四字。背面立有吴芝瑛、徐白华所书的墓志铭原石。

秋瑾墓十迁:

始葬: 1907年7月15日,绍兴府城卧龙山西北麓。

首迁: 1907年10月,迁往绍兴常禧门外严家潭。

二迁: 1908年2月迁葬于杭州西泠桥西侧。

三迁: 1908年12月1日,因御史常徵“告发”,被迫迁葬回绍兴城外严家潭。

四迁: 1909年秋,远迁湖南湘潭昭山,与王子芳(秋瑾丈夫)合葬。

五迁: 1912年夏,迁葬湖南长沙岳麓山。

六迁: 1913年秋,还葬杭州西湖西泠桥西侧原葬处。

七迁: 1964年,迁葬杭州西湖鸡笼山。

八迁: 1965年初,由杭州鸡笼山迁回西泠桥原葬处,改为圆丘墓,墓表石刻冯玉祥题联:“丹心已结平权果;碧血常开革命花”。

九迁: 1966年文革动乱发生,墓被拆除,遗骸再葬于杭州鸡笼山。

十迁: 1981年10月,还葬于西湖孤山西北麓,西泠桥南堍。墓顶设汉白玉雕像。(即今墓)

墓地构造

秋瑾烈士墓位于西泠桥南端,是经十次迁徙于1981年重新建造起来的,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呈方形,用花岗岩砌成,高1.7米,正面嵌孙中山题字“巾帼英雄”石刻,背面为徐自华、吴芝瑛题书《鉴湖女侠秋瑾墓表》,两块碑石均为原墓被毁时收藏的原物。墓穴内秋瑾烈士遗骨骨殖坛中,置石砚一方,上刻“秋瑾墓一九八一年九月自鸡笼山迁西泠桥畔”。墓座上端为汉白玉雕秋瑾全身塑像,高2.7米。头梳髻,上穿大襟唐装,下着百褶散裙,左手按腰,右手按剑,眼望西湖,英姿飒爽。

秋瑾(1875-1907)是我国近代女民主革命家。字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浙江分会会长。致力推翻清政府统治,她积极投身于救国救民的革命运动。1907年7月13日在绍兴大通学堂被捕,15日在轩亭口英勇就义,牺牲时才32岁。因其生前有“埋骨西泠”的愿望,经再三辗转,由好友吴芝瑛与徐自华将其遗体安葬在西泠桥畔。

秋瑾,不仅是一位寻求真理的革命先驱,而且还是一位近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女诗人,“秋风秋雨愁煞人”一句,便是她的临终绝笔。西泠桥畔,面临外西湖,原秋社遗址前,有一座由十二根朱红柱子组成的四角亭,就是为纪念秋瑾而建的风雨亭。

1908年7月经修缮后的秋瑾墓

秋瑾壮烈成仁的事迹,深为后人敬仰。1939年,周恩来同志在绍兴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郭沫若同志也说过:“秋瑾不仅为民族解放运动,并为妇女解放运动,树立了一个先觉者的典型。”

(三)西泠印社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16)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17)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18)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19)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20)

西泠印社,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南麓,东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南接外西湖。占地面积709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印社建筑虽然没有传统的纵横格局,但亭台楼阁皆因山势高低而错落有致,一层叠一层,井然有序,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 主要建筑有柏堂、竹阁、仰贤亭、还朴精庐等,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内建中国印学博物馆,收藏历代字画、印章多达六千余件。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21)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22)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23)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24)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25)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26)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27)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28)

1961年,印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西泠印社被国家批准为正式出版单位。1999年,由西泠印社筹建的中国印学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由西泠印社领衔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获得“西泠印社”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四)孤山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29)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30)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31)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32)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33)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34)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35)

孤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旁,是西湖的一个著名景点。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面积20公顷,山高38米,是文物胜迹荟萃之地。现有胜景30处,走在山间小径颇有山林的感觉。

主要景点有:放鹤亭、林和靖墓、西泠印社,玛瑙坡、一眼泉水、文澜阁、中山公园、清行宫、敬一书院、秋瑾墓、六一泉、苏曼殊墓园、半壁亭等。

孤山碧波环绕,山间花木繁茂,亭台楼阁错落别致,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的立体园林,闻其名便知,乃湖中一孤峙之岛,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已闻名遐迩,唐诗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明代凌云翰有“冻木晨闻尾毕浦,孤山景好胜披图”的佳句。更有宋代隐居诗人林和靖墓寝,流传着有”梅妻鹤子”之说。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36)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37)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38)

林逋是以杰出的咏梅诗词闻名于世的。他隐居孤山躬耕农桑并大量植梅,写出了不少咏梅佳句,其中《山园小梅》传出后脍炙人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在诗词界引起了轰动,成为从古至今咏梅的第一佳句,无人能与伦比。

冬天是探梅、赏雪胜地。孤山的雪景最为引人入胜。雪后山:“兀峙水中,后带葛岭,高低层叠,塑雪平铺;日光初照,与全湖波光相激射,璀璨夺目”。泛舟湖上,如见琼楼玉宇,遍山一色银装。若置峰山间,宜往放鹤亭踏雪寻梅,除了檀香梅急性先开,其他如宫粉梅俏丽香浓,朱砂梅紫艳色重,绿萼梅洁白素雅,洒金梅红白相间,各逞妖娆,各具情趣,扬眉有《孤山的梅》,更反映出对梅的追求与向往。

(五)苏小小之墓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39)

.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40)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41)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42)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43)

苏小小,南朝齐时期的歌妓(479年~约502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朝齐时期著名歌伎,常坐油壁车。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有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

苏小小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但不幸幼年时父母双亡,寄住在钱塘西泠桥畔的姨母家。她虽身为歌妓,却很知自爱,不随波逐流。苏小小十分喜爱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辆油壁车,遍游湖畔山间。一日,沿湖堤而行,邂逅少年阮郁,一见钟情,结成良缘。但不久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派人来催归。阮郁别后毫无音讯。苏小小情意难忘,时时思念。

苏小小同情书生鲍仁的贫困遭遇,慷慨解囊,资助他上京赴试。后苏小小受人陷害入狱,身染重病,临终前,姬向身边侍候的人嘱咐道:“我别无所求,只愿死后埋骨西泠。”应试登第的鲍仁后来遵照苏小小“埋骨西泠”的遗愿,就出资在西泠桥畔择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题“钱塘苏小小之墓”。

苏小小的故事,最早出现于《玉台新咏》,而《乐府广题》也有相关记载。相传其人为南齐名妓,貌美艳丽,且聪慧多才。历史上一些地方史志和传奇、戏曲将苏小小进一步演绎成个性丰满的形象。

(六)武松墓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44)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45)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46)

武松,史籍记载

《临安县志》、《西湖大观》、《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记载了北宋时杭州知府中的提辖武松勇于为民除恶的侠义壮举。上述史籍中,武松原系浪迹江湖的卖艺人,“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非盗也”。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人才出众,遂邀请入府,让他充当都头。不久,因功被提为提辖,成为知府高权的心腹。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被奸人诬谄而罢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赶出衙门。继任的新知府是太师蔡京的儿子蔡鋆,是个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权势,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声载道,人称蔡鋆为“蔡虎”。武松对这个奸臣恨之入骨,决心拼上性命也要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隐匿在蔡府之前,候蔡鋆前呼后拥而来之际,箭一般冲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数刀,当即结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拥前来围攻武松,武松终因寡不敌众被官兵捕获。后惨遭重刑死于狱中。当地“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桥畔”,后人立碑,题曰“宋义士武松之墓”。武松墓碑

(1894年),杭州涌金门,一具棺材被修城墙的工人起出来,和头(尸体头部靠着的棺材正面板)上题曰‘武松之柩’,宋体字,每字大约六寸见方,凸刻,贴金,金色未变,全棺完好,比平常的长大,漆色黑里泛红。”“初以为此是空冢、想象冢或衣冠冢。不料一经掘发,赫然有棺,且长大,而棺木已朽,从朽缝中窥见其骨亦颇长大,乃即壅复原状。”姜丹书还提到,后来武松墓迁到西泠桥,由上海滩流氓大亨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三人出资,在原址上建造了墓碑。此事也在《上海老中医眼里的杜月笙》一书中得到了印证。该书称,西泠桥畔“武松墓”当年落款具名的,正是黄、张、杜三人。看起来,武松墓也是有的。那么,1964年掘开了的武松墓,人们看到了什么呢?里面有武松吗?当时的报道这样说——腐朽的棺柩里,确实有白骨,然后工人们把遗骨盛进骨瓮,也由汽车运往鸡笼山的乱坟堆中安葬。武松墓位于浙江杭州西泠桥畔,修于1924年,1964年被平毁,现在的墓园是根据老照片依原样重建的。《西湖新志》编纂时(20世纪20年代)已明确西泠桥边有宋义士武松墓。该墓于1955年被毁。2004年,为充分挖掘西湖的历代传统文化,在广大市民游客的要求以及专家学者的论证基础上,决定在原址恢复墓。

(七)沙孟海故居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47)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48)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49)

杭州白堤的来历 杭州记忆白堤(50)

沙孟海(1900年-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鄞县沙村人,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二十世纪书坛泰斗。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陈玉龙曾评价:“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真正凭深厚书法功力胜出,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