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携号转网真的来了(即将到来的携号转网)

近期,“携号转网”再次成为了通信领域热议的话题。新规中,今年内全国所有手机用户实行自由“携号转网”政策。用户对一家公司不满意,可以带着手机号码选择另外一家提供服务,用户可以在不更换号码的情况下,转换到三大运营商中的任何一家。

全国携号转网真的来了(即将到来的携号转网)(1)

平时生活中,有些用户经常为高额的资费和少的可怜的可选套餐发愁。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曾经想过换个运营商,但苦于长年使用的老手机号已经捆绑了太多的业务和社交。这下携号转网新规落地,一下子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岂不是“真香”?

实际上,在2018年12月1日,我国就已经正式启用携号转网新流程:用户只需要发短信就可以完成携号转网的资格查询,最后本人再去各营业厅办理申请;大大简化了查询资格相关的步骤。虽然当时仅仅包括天津、湖北、云南、江西和海南等几个省市。但在当时,尽管新规已经极力简化办理流程,但依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首先,运营商出于对自己利益保护的考虑,用一些条件来限制用户手机号码携号转网的资格。想要转网的号码不能有拖欠费用的行为,必须是用自己身份证进行过实名认证,而最严格的是,想要转网的号码如果有合约、存费送费、电子券等优惠,必须要等这些合约或优惠周期结束才可以办理。因此需要携号转网的朋友,最好先给客服打电话询问自己有没有正在享受的各种优惠,以便确认自己是否具备资格。而且一旦转网成功,在接下来的120天之内都无法申请办理转网业务。运营商都不希望自己的市场份额流失,收益下降,因此他们一方面在尽力地提速降费,另一方面也会设置这样的限定条件来“锁住”客户,也是意料之中。

其次,从携号转网的技术上讲,携号转网业务背后涉及复杂的问题,短期内都无法完美解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笔者的176号段手机号本来属于联通,若转网到移动,在当前的计费机制下,拨打和接听电话的计费都会带来问题。具体来说,我们用手机进行呼叫时,运营商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号码分析来确定计费方式。通过一定的分析规则(如号码长短,号段等),我们所呼叫的号码都能够被具体地识别出所属种类,是特服号段、本地同网号码、异地同网号码,还是本地异网号码、异地异网号码,然后根据运营商的标准进行计费并产生账单。

全国携号转网真的来了(即将到来的携号转网)(2)

而当办理了携号转网以后,这个联通号码就必须要被三家的数据库标注成一个特例的移动手机号,可想而知这一业务会带来多少工作量。如果全国放开这一业务,必将为三家运营商带来巨大的营运压力。另外,如今我们手机号码绑定了许多网站的服务,在收取短信验证码方面,转网以后的号码也会受影响:例如已经转成移动号的176号码收取某个网站的验证码,在该网站的数据库里,176就是联通号段,所以它只会机械地将发送短信的指令发给联通的系统,可能导致我无法收到短信。所以携号转网相关的技术问题,仍需要时间来解决。

最后,回归到“携号转网”这一业务的需求上来。进入4G时代以后,三大运营商竞争加剧,直接结果就是资费不断降低,如今甚至有部分地区推出针对部分用户的10元无限流量套餐。而且以往几年,苹果以外所有品牌的手机几乎都支持双卡双待,而今年苹果的部分型号也已经开始支持这一功能,这让许多用户都已经成为“双卡族”:办一个流量和通话套餐较多的新卡用于日常使用,原来的老卡仅用作收发验证码或网站登录用。总之,双卡双待手机的普及、三大运营商资费的调低,都在客观上淡化了“携号转网”的意义。

当然,“携号转网”无疑也将引发运营商之间的进一步竞争,比如套餐资费的进一步优化、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而新规的确定,无疑将进一步促进在成本、技术上的提升。我们也期待,在未来,携号转网能“真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