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历史何时称江都(蜿如蟠龙的龙耳河)

龙耳河,古名龙儿河,又名广福桥河,龙耳港。它在区境东部,是我区境内少有的天然通江河道之一。

据江都县志载:龙儿河在与运盐河的交汇处,有一座广福桥(又名黄寡妇桥)。在广福桥的运盐河北岸段面,为北龙儿河,水由塘头入运盐河;在运盐河南岸段面,为南龙儿河。它又分为两支:一支名白汊河,又叫王家河,为南龙儿河西渠,一支名堰口河,即南龙儿河东渠。东西两渠在浦头之南交汇后由泰兴入江。

扬州历史何时称江都(蜿如蟠龙的龙耳河)(1)

龙耳河(图片源自《江都日报》)

晚清浦头名士张燮恩(1863-?,清名臣张联桂晚辈)在他的著作《斯斋诗话》的注中对他家乡的母亲河-龙儿河有更为生动直观的描述:“江都东六十里,有龙儿港。我邗东东去通江之水道,除仙女镇之人字河(应为芒稻河)外,曰大桥白獭河(应为白塔河),曰浦头龙耳河”,“按龙儿河,旧名龙儿港,或龙儿河。其北起泰州界,入江都境,环塘头镇,出口入运盐河,是为龙儿河北段……经佴家港,于家坟,潘家桥,吉家庄,曲折潆洄,环浦头镇肖家桥四面入泰兴界,合流于耙齿街伏龙桥下,是谓龙儿河中段。更南分为二支,一支西南行,出江都之扬湾口入江,一支东南行,出泰兴之口岸入江,是谓龙儿河南段。龙儿河九曲十八弯,绵延二十七公里,是浦头母亲河。”

至于龙儿河名称的来历,据张燮恩云,因“龙儿河屈曲纡回,以形蜿蜒如龙蟠状,故名。然为旧志所未载”。而我区有资深文史专家经考证推测,认为与唐朝的黄巢起义有关。

扬州历史何时称江都(蜿如蟠龙的龙耳河)(2)

龙耳河整治

黄巢(820-884)在唐乾符二年(875)二月起事后,于880年在长安登基,国号大齐。唐禧宗元年(881)黄的义军在东塘(今塘头)驻札过一百多天进行休整。期间,他在塘头择地埋葬了战死的儿子和同姓族弟黄恩邺(行三)。三弟媳亦前来祭祀其夫,并修复广福桥。当地人后来便将广福桥河名龙儿河,广福桥亦被称做黄寡妇桥。

龙儿河虽然不像芒稻河,白塔河那样,因导淮之功与漕运之利而名声大噪,但它的历史却依然厚重。

扬州历史何时称江都(蜿如蟠龙的龙耳河)(3)

黄巢起义

据《江都县志》载,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与元军谈判时,因言辞激烈,被其扣留。一行人于德佑二年(1276)3月乘机从京口(今镇江)逃脱。为避追捕,他们一路从仪征,邵伯,高邮入泰州后,就是从龙儿河鲹魚港入江至南通渡海的,“昔文文山逃元兵由相见湾渡江即此。谓之相见湾者,言舟行虽有先后,至湾则帆樯相见也。”

龙儿耳作为一条天然入江河道,历史上也曾多次进行过治理。明天启元年(1621)曾开修一次,清乾隆八年(1743)在西渠白汊河又挑一长3345丈的人工河由吴家桥至老埧口汇入白塔河归江洩水。乾隆十三年(1748)在王家河与运盐河口建石闸一座,金门一丈。广福桥也于隆冬筑过埧,以蓄水济运。

扬州历史何时称江都(蜿如蟠龙的龙耳河)(4)

但是,大规模的整治,还是在建国以后。1958年在开挖新通扬运河时,将龙耳河切断。这样,龙耳河就被肢解。

北段为龙耳河。南起通扬运河北岸之广福桥,向北流经原塘头,郭村,华阳,吴堡,在宋家庄达澛汀河,长32公里。

南段原龙耳河东,西两渠在切断后,因缺乏正常水源,干河的引排功能后来又被新开挖的人工河红旗河所取代,它们就变成通南地区的内部河道了。

堰口河,即原龙耳河东渠,北接通扬运河的二姜兴舍,向南经原二姜,高汉,浦头三乡镇,流至浦头元滩,全长15公里。

王家河,即原龙耳河西渠,北接通扬运河的谢桥王家河,向南流原谢桥,吴桥,昌松三乡镇,流至昌松波斯庄,全长10公里。

扬州历史何时称江都(蜿如蟠龙的龙耳河)(5)

后来,在1963年9月,1968年11月,2005年又先后分段对龙耳河(原龙儿河通扬运河以北部份),进行过疏浚,计完成土方26.5万方,可直接引江水入里下河地区,提高了龙耳河的排灌能力,改善了内河通航能力。

来源:江都史话

作者:朱毓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