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脱贫攻坚工作队(大湾风佛山帮扶凉山)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 11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通知,批准凉山州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越西县、美姑县7县退出贫困县。
2016年8月,广东省佛山市对口凉山扶贫协作以来,520多名佛山干部人才怀着初心使命来到凉山,爬过最高的山,啃下最硬的“骨头”,用青春和汗水在贫瘠的大地浇灌出一朵朵金色的索玛花。四年多来,佛山用绣花功夫,精准帮扶凉山,已经形成了从安全住房、劳务协作、产业合作、人才支援、携手奔小康等方面的综合帮扶格局。
截至2020年12月,佛山市累计选派51名党政干部、472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凉山开展帮扶,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4.51亿元,援建安全住房10314套,向广东省输出凉山籍务工人员42489人,引导96家企业投资74.83亿元。佛山助力凉山11个贫困县摘掉了穷帽子,历史性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佛山投入资金6.4亿元,援建安全住房10314套
“下山之前,从没有想过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凉山州越西县达布新村村民阿牛吉木一家六口,如今住上了130平方米的新居。新居有主房、偏房、厨房、卫生间,家俱家电等一应俱全。
达布村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上,山高路远,环境恶劣。过去,村民们居住在低矮阴暗、房顶长满青苔和野草的土坯房,缺水少电,没有网络通讯,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居住生活条件差,贫困总是如影随形。
2016年8月,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工作组来到凉山,深入考察调研之后,决定加快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及新村新寨建设力度,为贫困群众建设安全住房。
推进安全住房及配套设施建设,让贫困户从高寒深山搬到新建的安置点,搬到交通便利、自然条件更好的地方居住,从佛山工作组进驻凉山之日起就一以贯之,狠抓落实。
佛山援建的谷莫新村,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佛山日报记者路帅摄
四年多来,佛山已投入援助资金6.4亿元,援建安全住房10314套,解决贫困户、边缘易致贫户41813人的安全住房问题。在凉山,已经有越来越多像阿牛吉木这样的贫困群众走出大山,搬入了新居。
“住房安全有保障,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之一,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毛永天说,工作组将安全住房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帮助凉山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劳务协作促增收,“点对点”安置凉山籍务工人员
“以前,一家人年均收入不到2000元,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日子很恼火……”彝族青年苏阿合家住凉山州盐源县平川镇杉树坪村一组,三个孩子都在读书,加上60多岁的父亲经常头痛头昏,家庭支出大,曾经一度日子过得紧巴巴。
2018年9月,苏阿合夫妇作为盐源县第六批外出务工人员,前往佛山合信包装有限公司入职务工。夫妇俩每天努力工作,积极向老员工学习专业技术。随着技术不断娴熟和自己的吃苦耐劳,工作业绩直线增长,工资待遇提高了又提高,加上政府的稳岗补贴,目前夫妻两人月工资超15000元,彻底摘掉了贫帽子。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四年多来,佛山已组织向广东省输出凉山籍务工人员42489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6670人。
盐源县梅雨镇金山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墙上,写着“东西协作瓦吉瓦,佛山人民卡沙沙”的标语,表现出当地群众的肯定。(佛山日报记者 王澍摄)
今年,受疫情影响,凉山农民工外出就业、工资收入和稳岗均带来一定影响。为确保贫困群众增收,佛山工作组安排1亿多元支持劳务协作。截至11月底,已“点对点”向佛山输送7020名凉山贫困劳动力。
为多渠道帮助贫困群众增收,佛山还出资开设公益岗位,安置当地贫困群众就业。
“一天打扫三次,每月工资500元。”从凉山州越西县竹阿觉镇洛木村土坯房搬进感恩社区新房的贫困户阿尔阿机莫,目前是小区保洁员,这是利用佛山帮扶资金开设的公益岗位。
闲暇时间,阿尔阿机莫还去县城各处装修工地做小工,月收入约2000元。她老公则学会了泥水工,在县城帮别人建房、装修,月均收入3000元。 家里两个小孩都在感恩社区里的幼儿园免费就读,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开心。
共建31个产业园区,支持贫困县经济发展
12月以来,越西县大瑞镇的佛山南海-凉山越西现代农业(苹果)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内,大瑞乡村民杨泽芝有空就会来到苹果产业园为果树修剪枝条。
这片建成面积达3200亩的现代化苹果园,已经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今年秋天,果园的苹果跨越2000公里,送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家庭的餐桌上。每一个销售的越西苹果,都转化为了杨泽芝等数千名越西贫困户手中的收入。
佛山南海-凉山越西现代农业(苹果)融合发展示范园区。苹果挂满枝头。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
“收入增加了,生活改善了。”杨泽芝说,以前,她们一家四口土里刨食,日子过得紧巴。产业园建立之后,杨泽芝把土地流转给了产业园,自己和丈夫入园打工,两人每月能挣约4000元,外加一笔逐年递增的土地流转费,空闲时还可以养鸡鸭补贴家用。
四年多来,佛山已投入财政援助资金4.64亿元用于产业扶贫,支持凉山11个贫困县发展184个产业项目,已引导96家企业投资74.83亿元。佛山凉山共建的31个产业园区,已经形成了有典型示范作用、初具产业集聚效应的园区载体。
佛山南海-凉山越西现代农业(苹果)融合发展示范园区。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
在喜德县鲁基乡,佛山引入广东企业投资建设的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建成四川省首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采取“公司 生猪代养场 现代标准化蔬菜种植园 合作社 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让贫困户参与到园区发展中。
“蔬菜基地带动用工,月工资约1500元-2000元/人。”佛山工作组驻喜德县工作小组组长黄礼泉表示,项目全乡997户贫困户抱团入股,加上佛山援助资金,贫困户股份占比60%,预计农业产业每年收益约为325万元,全乡997户4190名贫困人口在项目实施中受益,年人均增收约800元。
在大凉山腹地,一个个越西现代农业(苹果)融合发展示范园、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这样的产业园区正发挥带贫益贫效应,让当地群众“家门口”就业,获得稳定收入。
扶贫先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把这个几何图形分开后,三个都是相等的,就像父母生了三个孩子,都是同等对待的……”
一年前,佛山市三水区华侨中学老师黄河来到盐源中学,担任“佛山班”班主任及数学老师。黄河老师所在的“佛山班”正是佛山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的生动实践。
2018年起,佛山在凉山州建立佛山普通高中教学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提升凉山州深度贫困县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水平。当年即在盐源中学设立“佛山班”,从佛山选派骨干教师,以组团的方式全面负责“佛山班”的教育教学工作。
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这是“佛山班”老师倡导的教学模式。上学期,在成都市2021届高三毕业班摸底考试中,“佛山班”56位同学中有41人过了成都市划定的“本科线”。
扶贫先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四年多来,佛山投入3.66亿元建设中小学校及幼儿园,以及开展“控辍保学”项目、“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让多彩青春在大山深处绽放出温暖而绚丽的光芒。
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凉山脱贫攻坚路上的又一“拦路虎”,这种局面在医疗帮扶实施后得到了改观。
2016年8月以来,佛山强化卫生医疗保障,投入3.08亿元,用于凉山州县乡两级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并在喜德县人民医院开展组团式医疗帮扶。组团式医疗帮扶以来,喜德县人民医院2019年全年总门诊量达到74842人次,门诊量较2018年增长40.83%;住院人次14357人次,较2018年增长45.51%;医疗业务收入7020万元,较2018年增长59.5%;病床使用率较2018年增长47.4%;手术1190例次较2018年增长55.35%。
彝族老人吉布里体就是佛山组团式医疗帮扶的受益者之一。四个月前,在喜德县人民医院,经过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眼科学博士段虎成的主刀救治,吉布里体顺利完成手术,把人工晶体植入眼睛,困扰了吉布里体三年的眼疾终于彻底解决。
“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相信以后日子更加好了。”康复后的吉布里体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文/佛山日报记者刘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