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雄心壮志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李白杜甫刘禹锡各有一句表达壮志凌云的诗句)
中国历史几千年,历经朝代十几个,如果要问最喜欢哪个朝代?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唐朝!
不为别的,只因唐朝有唐诗。
唐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共历二十一个皇帝,如果要你说出这些皇帝的名字,估计很多人最多说出三五个;然而,如果要你说说唐朝诗人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随口就就能说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一大串!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唐诗,是唐朝特有的标志性符号!
在唐朝将近三百年浩瀚如烟的诗坛星空里,诞生了无数璀璨的耀眼明星。他们有的象造诗的国营大厂,产量颇丰,给我们后世留下丰厚的诗歌遗产,比如白居易,光留世的诗歌就有三千多首;有的则象造诗的专业个体户,虽然产量不高,却专制精品,有可能因一两首诗而名垂青史,比如张若虚,仅凭一首《春江花月夜》便孤篇压全唐。
本文的主人公李白、杜甫、刘禹锡无疑是大唐诗坛里的大中型造诗工厂,其中杜甫产量最高,诗歌存世一千三百多首,李白次之,诗歌存世九百多首,刘禹锡诗歌存世八百多首。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因共同开创了盛唐诗歌的辉煌时代而被后世合称“李杜”,诗豪刘禹锡和白居易同年,都是在李白去世十年后、杜甫去世两年后出生,他们共同撑起了中唐诗坛的一片蓝天,使大唐的诗坛不因李杜的离去而寂寞。
李白、杜甫跟刘禹锡虽处于大唐的不同时代,但是他们同样都有一颗壮志凌云的心。
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
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自年轻时候起,便性格豪放,桀骜不羁,而且全然一副仗剑侠义的侠客形象。
李白的诗,犹如他的性格,其豪放旷达,大胆夸张,千百年来无人可比。其神来之笔,动辄惊天地,泣鬼神。他上可“欲上青天揽明月”,下可“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泻千里。贺知章称他为天上神仙下凡的“谪仙人”,他的诗,简直不是人间凡人可以写出来的。
李白自恃有拜相匡国之才,一生以大鹏自比,他曾作《大鹏赋》,把自己想象成庄子《逍遥游》里面那只神鸟大鹏,即便是壮志未酬,壮士暮年之际,为自己写的临终歌,也不忘记心中那只折翅的大鹏:“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这首以大鹏自居的《上李邕》是李白年轻时的诗作。
其时李邕为渝州刺史,算得上是社会名流,李白听说他好结交天下贤士,李白想,我不是贤士,还有谁是贤士,便慕名前去拜访。
席间,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自然表露无遗,作为后辈的他丝毫不拘礼节,高谈阔论,李邕对这个狂傲自大的年轻人自然看不顺眼,甚是不悦而怠慢之。
李白很不服气,写了此诗回怼李邕,一开篇便“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不知道李邕看了会不会吓了一大跳,原来我得罪神鸟了,赶紧上门去跟“大鹏”负荆请罪吧?
其实李邕应该感谢李白,如果不是李白这首回怼诗,现在有谁记得历史上还有“李邕”这个名字?就如汪伦,请李白喝了三天酒,换回李白一首《赠汪伦》,让一千年后的人们还记得有个“村夫汪伦”,太值得了!
杜甫: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被公认为全唐“七律第一”,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而杜甫这首七言绝句,堪称是出自“七律第一”之手的七绝圣品,绝对不输给王昌龄。
全诗四句,两两对仗工整,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功底深厚,乃七绝中之上品:首联跟颔联“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颈联跟尾联“窗含”对“门泊”,“西岭”对“东吴”,“千秋雪”对“万里船”,用字遣词精妙至极,非高手无以及此。
该诗表面诗意平淡,实则立意深远,这要从诗人的生平与该诗的创作背景说起。
杜甫出生名门之后,官宦之家,年轻时交游广泛,聪明好学,自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心怀天下,立志高远,年轻时便立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志向。
上面说到,李白去拜访李邕,受到李邕的轻视怠慢。
但是,还在杜甫年轻时,李邕却慕名亲自去拜访他,连因“葡萄美酒夜光杯”而闻名于世的大家王翰也恨不得跟杜甫做邻居:“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可见杜甫年轻时的才华和影响力有多强。
然而命运弄人,自爷爷和父亲相继去世,杜甫家道中落,因权相李林甫作梗,他两度应举不第,“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他在长安漂泊十三年,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哀”的凄苦日子。
后来安史之乱暴发,杜甫被叛军俘虏,好不容易逃脱出来,带着一家老小,过着颠簸流离的生活,连小儿子也活活饿死在母亲怀里。
他一路南逃到了成都,才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城外搭起草堂,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
杜甫在逃难过程中,亲眼看到老百姓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惨景,用他的“三吏”、“三别”记录了下来。
杜甫一生用他的诗歌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不公、国家的动荡、山河的破碎、老百姓的疾苦,正因如此,他被后世誉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后世称为“诗史”。
杜甫之所以被誉为“诗圣”,是因为他自己生活凄苦,却悲悯天下;他自己栖身草堂,却念念不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因此,这首作于成都草堂的《绝句》,绝不是杜甫为几声黄鹂的叫声而高兴,为一行白鹭的飞天而感动,而是他此时身处草堂,却仍然心系天下苍生,胸怀朝堂国事的心境写照,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言志诗:
首联“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写杜甫的“身”:那两只栖身翠柳,寄人篱下的黄鹂,不正是此时寄居草堂,无计可施,只能发出几声悲鸣的杜甫的化身吗?
颔联“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写杜甫的“心”:杜甫身处草堂,但他的心早已跟随着那一行飞天白鹭,飞到了九霄云外,飞到了长安城!
颈联“窗含西岭千秋雪”是写杜甫的“胸”:杜甫胸怀天下,那西岭,那千秋雪,既是实景,也是虚景,它们是大唐千里江山的缩影。
尾联“门泊东吴万里船”是写杜甫的“志”:杜甫立志高远,看到大唐因安史之乱而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他渴望着建功立业,匡时济世,却苦于报国无门。
他迁居成都之后,多次谒拜诸葛亮的武侯祠,写下《蜀相》等二十多首怀念诸葛亮的诗,对诸葛亮表示深深敬意的同时,也以诸葛亮自比,慨叹自己未能跟诸葛亮一样身遇明君,施展抱负。
这里的“万里船”决不是什么游船或者渔船,而是战船,战舰。
三国时期成都属于蜀国,却“门泊东吴万里船”,乃是追述赤壁之战,蜀吴联合战败曹魏的历史。诸葛亮毕生主张联吴抗魏,赤壁之战正是在他的周旋促使下,蜀国跟东吴联合,一举歼灭曹操百万大军的伟大壮举。
此句完全是虚景,不是杜甫“看”到的,而是他“想”到的,表面是写诸葛亮,其实是写自己,表达了他此时渴望施展抱负,却报国无门的心境。
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无疑是唐朝众多诗人中,颇具人格魅力的一位,白居易称他为“诗豪”,他的豪气,既体现在他的性格和人品,也体现在他的诗歌,比如这首《秋词》,自古悲秋的诗歌多如牛毛,咏秋者,惟刘禹锡也。
世上有一种友谊叫做刘禹锡与柳宗元!刘禹锡比柳宗元大一岁,两人同榜进士,在生活里情同手足,在官场上共同进退,每次贬谪,都是同时双双被贬。异地为官时,两人互寄诗文,互相鼓励。柳宗元去世后,刘禹锡花了二十多年整理他的书稿,还收养了柳宗元的儿子,直到培养成人,考中进士。人格之豪气,可见一斑。
世上有一种神交叫做刘禹锡与白居易!两人同年出生,五十四岁才第一次见面,但在见面之前却已神交几十年,诗词互和一百九十多首。两人晚年同居洛阳养老,两人同样患有眼疾腿疾,白居易心生悲观,刘禹锡每以诗宽慰之。这是面对人生和生活的豪气。
在李白、杜甫和刘禹锡三人当中,刘禹锡是唯一曾经步入大唐政治中枢的一个。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参与王叔文、王伾领导的“永贞革新”,半年后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王伾先贬后死,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这首《秋词》便是此时所作,当时那些政治敌手以为把他远贬湘楚,定能打击他的锐气,会令他悲哀、沮丧,没想到他却“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老子心情好着呢,气死你们!
到了朗州,那帮地方官吏见他官场失势,狗眼看人低,对他百般刁难,一个月让他换了三次住所,越换越小,最后居然换成一间潮湿昏暗、斗大的简陋房间。
好一个刘禹锡,他不声不响写下了那篇《陋室铭》,请人刻在石碑上,立在房间门口。就这样,一间陋室,成就了一篇千古名文。
刘禹锡就是唐朝官场上那只打不死的小强,他的豪气,令他的政治对手都对他无可奈何。
同样表达凌云壮志:
李白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霸气!
刘禹锡说:“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豪气!
杜甫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不是有点秀气?就说接地气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