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每个自闭症孩子都是天才(10个自闭症中只有1个是天才)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自闭症患者往往都有超高智商,或者在某些方面具有孤立的惊人能力及才华。

他们当中,有些像电影《雨人》的男主角(有现实人物原型),拥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精通从文学到历史在内的15门学科,能一字不漏背诵至少9000本书的内容;

为什么说每个自闭症孩子都是天才(10个自闭症中只有1个是天才)(1)

图源 豆瓣

有些像现实中英国一名5岁的少女,天赋非凡的绘画技能,让她的画曾售出1500英镑(约合14600元人民币)的高价。

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定会开另一扇窗,这句话可以说是对这类天才最传神的写照。

为什么说每个自闭症孩子都是天才(10个自闭症中只有1个是天才)(2)

哪些天才患有自闭症?

剑桥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的西蒙·巴隆-科恩(Simon Baron-Cohen)和牛津大学数学家詹姆斯(Loan James),在收集了可靠的数据之后得出结论,爱因斯坦跟牛顿可能患有自闭症或亚斯伯格症。

他们分析了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个性特征,发现二人具有亚斯伯格症三个重要特征:有狂热而执着的兴趣爱好、难以和他人沟通、不善交际。

牛顿很少开口说话,几乎没什么朋友,经常狂热工作以致忘记吃饭。

对于难得的几个朋友,也经常表现出一副冷漠的表情。即便没人来听他的课,他也会对着空无一人的房间讲课。

为什么说每个自闭症孩子都是天才(10个自闭症中只有1个是天才)(3)

图源 Getty Images

而爱因斯坦从小就不合群、喜欢独来独往,7岁之前嘴里常常重复说着同一句话。即便他后来成为大学讲师后,也经常吐词不清。

和牛顿不同,爱因斯坦一生中交了不少好友,风流韵事也常有之,会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但巴隆-科恩仍坚信他有亚斯伯格症的症状。

“富有激情、坠入情网、维护正义,这些表现都和亚斯伯格症毫无矛盾之处。

大多数患有此症的人感到棘手的事情只是随意的谈话——他们不会闲聊。”

美国动物学家葛兰汀博士(Temple Grandin)写过几本书探讨自身自闭症的书籍,她和许多人都认为:

根据其对技术性细节的痴迷、单调的说话声和普遍的笨拙感,微软创办者比尔·盖茨极可能是未被诊断出的亚斯柏格患者。

为什么说每个自闭症孩子都是天才(10个自闭症中只有1个是天才)(4)

自闭症≠天才

然而,天才可能患有自闭症,自闭症却不一定都是天才。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的人患有自闭症,天才只占了自闭症患者的10%。

2.7%的自闭儿童智商超过115(正常人为85~110),55.2%的自闭儿童智商低于70,属于智力落后。

和上述这些天才名人一样,只有极少数的自闭症患者会表现出某种天赋,可以将他们定义为“学者症候群(Savant syndrome)”。

学者症候群,最早在1887年由英国医师唐恩(J. Langdon Down)在学术文献上提出,唐氏症就是以他命名。

他最开始将这种“缺陷与杰出并存”的人群描述为“白痴学者”,当时普遍将智商在25以下的人称作白痴;而“学者”(savant)一词,则是从法文的savoir转化而来,意思是“知道”。

在已知的这类“学者”中,至少一半患有自闭症,剩下的则有脑损伤或大脑疾病。

为什么说每个自闭症孩子都是天才(10个自闭症中只有1个是天才)(5)

图源 Unsplash

针对这类天才的形成原因,目前最为人接受的理论是由于脑伤。

即左脑受损伤时,会影响到语言、抽象思考等功能,而右脑因为缺少左脑的竞争与抑制,会出现过度发展的补偿现象,结果就是右脑相关的功能比如艺术、音乐、知觉、技巧等方面,展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

为什么说每个自闭症孩子都是天才(10个自闭症中只有1个是天才)(6)

天赋异禀也可能泯然众人

一般人的大脑会自动赋予判断和直觉的功能,从而隐藏了一些意识中的细节,这就导致大部分人看问题的点不会放在局部上。

而学者症候群患者比正常人较少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对字面意思或者部分的欣赏远胜于整体,因此会看到其他人忽视的细节。

换句话说,这类人的大脑能够在不同的神经系统之间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联结,这算得上是另外一种创造思维方式,既保留了特定领域的知识沉淀,还能让它们免受正常的大脑整合过程的影响。

然而,“学者们”天赋可能会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很少人在成年后仍具有创造性(个别特例)个别特例,因为他们拥有的天赋和个性都不符合创造性的规律,更别说他们的一半人终其一生都要遭受不同自闭症症状带来的磨难。

比如音乐天才可能只会演奏听过的曲子而无法创造新的曲子,如果模仿的对象弹奏时出现错误,他们也会照搬无误地将错误复制。

为什么说每个自闭症孩子都是天才(10个自闭症中只有1个是天才)(7)

图源 纽约邮报

其次,即便有其他人所望尘莫及的特殊能力,他们的理解能力障碍以及所擅长领域过于狭隘,会让他们的才能无法运用自如。

好比一个日历专家能够记住几百年前的某一天是星期几,却不会正常地数数;一个艺术天才会偏爱某种主题或专门的绘画技巧,却从来不画人物,因为大脑负责社交的区域是他的禁区。

思维过程,是大脑中发生的大量突触相互作用的产物。

自闭症的基因,更像一片深不可测的沼泽,控制大脑发展的基因码有许多微小的变异。

大脑功能的损坏和衰退过程,可能比大脑的全面发育更容易让人理解。

在人文、认知科学和神经生理学的边界处,以自闭症为代表的一些精神类疾病,则为想要融合了解这些学科的人提供了新的视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