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着力形成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
作者:常方、殷培红在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提到,过去十年我国水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以白洋淀为例,2021年,淀区及入淀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实现了从劣V类到Ⅲ类的跨越性突破,白洋淀多年没有见到的鳑鲏鱼等土著鱼类逐渐恢复,野生鸟类增加到237种,鱼虾成群、水鸟翔集的生态美景再次显现,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
作者:常方、殷培红
在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提到,过去十年我国水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以白洋淀为例,2021年,淀区及入淀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实现了从劣V类到Ⅲ类的跨越性突破,白洋淀多年没有见到的鳑鲏鱼等土著鱼类逐渐恢复,野生鸟类增加到237种,鱼虾成群、水鸟翔集的生态美景再次显现。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类是的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正是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的生动体现,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人类对大自然的利用要取之以时、用之有度,不竭泽而渔、不焚薮而田、不焚林而猎。长江流域渔业资源曾经极为丰富,历来盛产多种经济鱼类,最高峰曾达当时全国淡水捕捞总产量的60%。但到了2019年,全国每年水产品总量为6300余万吨,而长江产量不足10万吨。由于过度捕捞加之水质持续恶化,长江水域已基本丧失捕捞生产价值,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必然获得自然的慷慨馈赠。十年前的浙江省丽水市下垟村梯田中有大片干涸撂荒的土地,如今这里生机勃勃。梯田焕发生机的秘密正是瓯江水系的修复,水渠流淌在梯田间,鱼、螺、虫在田间自由生长,形成食物链,鱼的粪便成了肥料,滋养了梯田。
近十年,我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占全球人工造林的1/4。森林覆盖率提高2.68个百分点,达到23.04%,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成为近20年来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十三五”末,水土流失面积较上世纪80年代监测最高值减少97.76万平方公里,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连续3个监测期“双缩减”。300多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恢复性增长,中华凤头燕鸥、江豚、伪虎鲸、麋鹿逐渐回到大众的视野。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切实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的鲜亮底色。
自觉推动发展与保护协同共进,就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推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绿水青山更好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要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与稳定性,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保护生物多样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常方、殷培红)
来源: 中国环境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