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美照(他用30年拍下10万张大熊猫)

大熊猫美照(他用30年拍下10万张大熊猫)(1)

01 缘起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会选择拍摄大熊猫?这要从我与熊猫的缘分讲起:儿时母亲带我到成都百花潭公园,我在那里第一次见到了大熊猫,并为它着迷;上小学时,画的第一幅展览作品是《熊猫吃竹》;成年后,第一幅入选全国摄影展的作品是记录大熊猫“苏苏”母子的《母子情》;第一次获全国美术图书金奖作品是《中国大熊猫》画册;第一幅获全球摄影大赛金奖作品是大熊猫照片《哥俩》。选择拍摄大熊猫,或许是冥冥中的自然之缘。

大熊猫美照(他用30年拍下10万张大熊猫)(2)

百态归一

我与大熊猫真正结下不解之缘,是在 1992 年。当时,国家有关部门与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为办好 1993 年首届国际熊猫节,策划了一系列前期活动,我参与了其中的“中国熊猫故乡行”摄影采风活动,第一次近距离走进大熊猫的故乡,来到当时交通不便的雅安,深入尚处于原始状态的卧龙。

我惊讶地发现,有不少外国友人不畏路途艰辛,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就为了看一眼大熊猫。这让我很是触动,我立刻想到,能到四川来的外国人毕竟是少数,我们为什么不通过镜头定格大熊猫最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瞬间,编一本画册让无缘来大熊猫故乡的熊猫粉都看到呢?而且大熊猫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它可以架起中外友谊的桥梁。

自此之后,我决定用摄影艺术的方式,呈现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形象和它们的栖息地。这种想法一经萌生,便一发不可收拾。

大熊猫美照(他用30年拍下10万张大熊猫)(3)

体操王子

02 初见

第一次拍摄大熊猫的经历让我终生难忘。那是 1992 年 6 月,为了宣传在人工繁育大熊猫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我们来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开展拍摄。在基地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来到离大熊猫室外圈养地 20 米开外处选择拍摄角度。我架好相机,将镜头对准了一只正温顺地坐在草丛中吃竹笋的成年大熊猫。它不时地用树枝挠头,这个恬适自在的场面让我很兴奋,我不断摁动快门不停地抓拍。

大熊猫美照(他用30年拍下10万张大熊猫)(4)

食之有味

就在这时,镜头里的大熊猫不经意一回头,注意到了我们的存在,它顿时停止进食,两眼紧盯着我们,猛地起身向我们奔袭而来。从大熊猫室内兽舍到院外圈养地,要经过三道隔离门。我们一行三人迅速转身逃离,猫腰跑过第一道护栏门。饲养员还未来得及关门,大熊猫已紧跟我们跑入第二道门。当我们跑出第三道门时,大熊猫的前爪已碰到了我的脚后跟,狠狠地抓了我的裤脚一把,不禁让众人惊出一身冷汗。

大熊猫美照(他用30年拍下10万张大熊猫)(5)

萌宝入画

第一次近距离拍摄大熊猫并与之“亲密接触”,这个看似温顺憨厚的动物,让我见识到野兽的“英雄本色”。大熊猫的温顺与野性、憨厚与灵敏的强烈反差给我留下深刻记忆。

03 奠基

我拍摄大熊猫作品的风格和基调,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拟人化拍摄”。这种基调的形成,源于我最满意的一幅作品——1992年拍摄的《母子情》。

在 1992 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当天,大熊猫“苏苏”在成都动物园顺利产下一只幼仔。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得知后非常高兴,欣然为这只大熊猫幼仔命名为“科比”,与当年的奥运会吉祥物同名。“科比”满月那天,我陪外地记者去动物园采访。

大熊猫美照(他用30年拍下10万张大熊猫)(6)

母子情

我们到的时候,“苏苏”和“科比”正躺在地上睡觉,其他人拍一会儿就走了,我当时看着它们就觉得特别可爱,舍不得走,一直在大熊猫兽舍外安静地观察它们。大约又过了半个多小时,它们醒了,“苏苏”翻身坐起,一把将“科比”搂到怀里,出于对幼仔保护的本能,“苏苏”猛地抬起了头,用警惕的眼神注视着围栏外的我,我立刻意识到这个瞬间非常难得,一定要把它拍下来。

当时兽舍内光线很弱,我来不及支脚架,就倚在大熊猫兽舍的栏杆上,迅速抓拍了这一瞬间。这张照片给人们的感觉是温馨而充满灵性的。大熊猫母亲的眼神直刺我的灵魂深处,那一刻,我读到了大熊猫与人类共同的情感—母爱,一位伟大母亲保护自己孩子的本能。而通过这张照片,也奠定了我之后拍摄大熊猫作品的风格和基调—拟人化拍摄。

大熊猫美照(他用30年拍下10万张大熊猫)(7)

哥俩

04 艰辛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国宝,是大自然给人类留下的宝贵遗产。不仅如此,这种“活化石”物种的存在更充分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的永恒主题。大熊猫代表着中国文化元素中最具亲和力的那一部分,是和平、友谊的象征。通过对大熊猫的拍摄传播中国文化,让全世界爱上大熊猫、爱上中国,这是我拍摄大熊猫的意义所在。

众所周知,拍大熊猫不难,但拍好大熊猫很难。大熊猫是一种喜欢吃饱就睡的动物。因此对我来说,漫长的拍摄过程不亚于一场战役,除了需要娴熟的拍摄技能,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及毅力。我在拍摄大熊猫的过程中,也不时险象环生,经历过气候的极端变化、高山缺氧、山体滑坡、道路塌方,甚至有过山道翻车导致人被倒扣车内的险情。

大熊猫美照(他用30年拍下10万张大熊猫)(8)

好奇

有一次,我和影友驱车从成都出发,经过卧龙原始森林,翻越海拔 4532 米的巴郎山,从四姑娘山再到雅安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一带的大熊猫栖息地拍摄。沿途目力所及之处高山险峻、峡谷深幽、野花怒放,一派天高云淡、生机盎然的景色。

可是高原的气候瞬息万变,当我们到达山顶,支好脚架正准备拍摄时,刚刚的艳阳天转瞬间黑云压顶,狂风夹杂着豆大的冰雹向我们狠狠砸来。看看脚下是悬崖陡壁,身后毫无可攀附之物,我们不免心惊胆颤。大家只好用身上穿的防寒服将相机紧紧包裹,手脚并用相互搀扶,顶着狂风暴雨继续坚守。

大熊猫美照(他用30年拍下10万张大熊猫)(9)

倒挂金钩

有时在进入人迹罕至的大熊猫栖息地时,身背摄影器材负重步行或骑马一走就是大半天,晚上烧着火堆睡在临时棚房里,晨起时,外面却下起雨夹雪,这样辛苦一整天的等待却连大熊猫的影子也没拍到。类似的情况屡有发生,都要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人们常说要去捕捉动物的精彩瞬间,但对我来说,是大熊猫捕捉了我的心。

05 神秘

在持续拍摄大熊猫的过程中,我对大熊猫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从最初单纯地拍摄大熊猫的体态、样貌、动作,到仔细观察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深切地感到这个从 800 万年前“走”来的生物具有许多神秘之处,它身上独特的神秘感和蕴涵的文化符号正是我们传播“熊猫文化”十分重要的方面。

大熊猫美照(他用30年拍下10万张大熊猫)(10)

和谐

我认为要深入拍摄大熊猫,不能拘泥于常态的拍摄,必须从新的理念和角度去把握它。除了反映大熊猫的一般生活习性,更要关注大熊猫拥有的很多人类难解的神秘特质,比如它们为什么喜吃竹子?为什么喜欢独居?为什么对伴侣的选择如此高要求?为什么像诗人醉酒一般“醉水”,且对水质特别讲究?又为什么身形圆润却如此灵敏?爬树、游泳、翻滚、奔跑都很有一套,俨然是“中国功夫”的高手。

将大熊猫这些特质和神秘之处,以及充满灵性的形神用照片定格下来,通过讲好拍摄大熊猫背后的故事,让人们对这种生物的神奇之处有更多了解,进而更好地保护它们。

大熊猫美照(他用30年拍下10万张大熊猫)(11)

熊猫太极

06 共鸣

在我看来,摄影不是单纯地记录,不是构图好、拍得清晰就可以了。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是作者情感的再现,你只有被拍摄对象所感动,拍出的作品才会感动他人。我在对大熊猫长期的观察拍摄中发现,大熊猫情感非常丰富,和人类一样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

因而我追求“拟人化拍摄”,让大熊猫在我的摄影作品中,充分展现出人的特征和人的情感,从而让观众感受到,并产生共情、共鸣。我想这样才能正捕捉到大熊猫“最动人的美感”。

大熊猫美照(他用30年拍下10万张大熊猫)(12)

专注

多年来,我痴迷于拍摄大熊猫,在这个过程中,也被大熊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熊猫不光诠释了顺应自然的道理,更展示出悠然自得、憨态豁达、与世无争的性格特征。

通过对大熊猫的拍摄,我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大熊猫,这使我在拍摄它们的时候会忘记一切烦恼和杂念,只专注于按下快门获得的快乐。同时,这么多年,我从大熊猫身上也学会了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一种平和、谦虚的处世态度,心态始终平稳不燥、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大熊猫美照(他用30年拍下10万张大熊猫)(13)

俯卧随心

07 魅力

在拍摄大熊猫和对外传播“熊猫文化”的过程中,我也一次次地被感动:美国孟菲斯动物园不惜重金花1600万美元,耗时 18 个月,设计建造大熊猫“中国园”;在亚特兰大,9 岁的小女孩米切尔因与大熊猫的接触而逐步克服了交流障碍,并将她的零花钱捐献给了熊猫馆;在日本,一位 60 多岁的老人每年有 150 多天在动物园给大熊猫拍照,并把照片发在网上,让全世界人都能看到;在泰国,为我们修理摄像机的维修店,因看到大熊猫图像后,兴奋得主动免去了修理费……

大熊猫美照(他用30年拍下10万张大熊猫)(14)

一家子

2015 年,我应邀参加了四川省有关部门主办的“行南丝绸之路·游大熊猫故乡—欧洲熊猫粉丝四川探亲之旅”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从巴黎自驾至成都,与来自欧洲 6 国的 12 名熊猫粉行程 2 万多公里,横跨欧亚大陆 13 国传播“熊猫文化”、宣传熊猫故乡。我的任务是沿途举办大熊猫和熊猫故乡风光摄影作品展,记录跟拍活动全程。

沿途所到之处,我见证和记录了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幼,只要见到大熊猫,哪怕只是大熊猫影像、玩偶,莫不惊喜无比,流露出亲和友善、万分喜爱之情。这也让我真实体验了大熊猫在各国人民心中的神奇魅力。

大熊猫美照(他用30年拍下10万张大熊猫)(15)

黑白精灵

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并了解大熊猫,我通过举办大熊猫摄影展、出版大熊猫作品集、进行大熊猫讲座等方式,在国内国外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宣传大熊猫保护理念、传播“熊猫文化”。2018 年在北京“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上,我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2019 年被四川省旅游学会评为中国改革开放 40 周年四川旅游创新突出贡献人物;2020 年被授予四川省大熊猫保护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这些成绩和荣誉是对我拍摄大熊猫和传播“熊猫文化”的一种极大肯定。

大熊猫美照(他用30年拍下10万张大熊猫)(16)

唯我独醒

如今,我依然坚守信念:用镜头,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一如既往地关爱大熊猫,关注大熊猫与人类共同赖以生存的自然,用摄影的方式表达“熊猫艺术”,传递“熊猫文化”,并将其分享给世界。

周孟棋

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

摄影并文/周孟棋

编辑/蒋里

就在《摄影世界》9月新刊!

即可购买

大熊猫美照(他用30年拍下10万张大熊猫)(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