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张继去哪了(张继和寒山寺是谁成全了谁)
唐天宝九年 ,公元750年,青年才俊张继带着父亲母亲和家乡父老的期望启程长安,进京赶考。出身书香世家的张继,从小就精通各种诗书,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已经考取举人的他,相信自己一定会高中,家里人和父老乡亲也相信他一定会高中,而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未婚妻王晓薇,一位出身名门贵族的大家闺秀,晓薇向他许诺和承诺等他高中回来就成亲,以此来打破晓薇父母对张继的偏见,和她父母极力反对她和张继的这门亲事。
当张继在仅容下他一人的小方格子屋里奋战了三天三夜,终于完成了他自己认为很满意的卷子,并交给了主考官,等着放榜高中那天。
放榜那天张继早早的就来到了宣告栏那里,他挤破人群来到榜单前,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望向榜单,一甲前三名没有他,他急忙把目光转投向二甲榜单,一字不漏的看到尾,仍没有他的名字,他紧张不安的握着手掌望向第三甲,终于看到了一个名字叫张季,心里高兴了一下但随即又失落,毕竟此"季"非彼"继",张继不死心的继续查看,但仍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他无奈的又看了第二遍榜单,仍是没有他的名字。他不相信这个事实,也不相信自己不会中,他想一定是准考官把我的名字写错了,把"张继"写成了"张季",他把仅有的一点希望寄存在了张季上,但随着一个人手舞足蹈的高声喊道"我张季终于高中了",把他仅有的一点幻想给打破了。
心里满是愁苦的张继,想念父亲想念母亲,更想念自己的未婚妻,他想回到家乡去,但是他已经回不去了,他不愿看到家乡父老以及父母和未婚妻眼中的失望,于是他转头又奔向了长安继续埋头苦读,终于在三年后天宝十二年进士及第,而在不久后的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也就是公元755年,不得已的张继也只有随着大批文人逃亡南方。
在深秋的一个夜晚,张继的船只来到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他让船工把船停在了寒山寺门前京杭大运河支流上的枫桥下面,准备在此过夜,夜幕降临,深秋的寒气浸人心骨,不时的几声寒鸦叫,更觉得凄清!
张继看到江中若隐若现的渔火,就如同自己的命运一样飘忽不定,未来该何去何从?自己好不容易考上进士,回家去迎娶自己的未婚妻,等来的却是早已嫁作他人妇!是怪自己还是怪他人,命运如此的不公,考取到功名的自己本想在朝廷大展身手,却没想国家成了如今这个样子国破草木深,国家前途未卜,自己也身世不定,我该去向何方?家人又在何处?无限的愁绪涌上脑海!久久难以入睡,夜深了,万籁无声,而这时寒山寺里的敲钟声绵绵不绝的传到船上,诉说着国怨家愁!于是难以入眠的张继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枫桥夜泊》
。
一座寺庙因一首诗而声名远播,蜚声海内外,成为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去朝圣的地方,慕名而来。小时候的自己学过这首诗后,懵懵懂懂,不求甚解,直到长大后,才明白诗中的意思,心中就一直向往着苏州的寒山寺和张继的这首诗。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去苏州游览感受一下张继当时在寒山寺的苍凉和无助。终于在一个节假日,自己实现了这个埋藏在心里已久的愿望,慕名来到了寒山寺!
寒山寺并不叫寒山寺。
寒山寺如今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相传唐代贞观年间,有两个年轻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们从小就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因为同时爱上了一位姑娘,两位都为了成全对方,而去出家当了和尚,而他们俩出家的寺庙正好都是"妙利普明塔院",再后来由于寒山是一个文人诗僧,写下了很多流传后世的诗作加上他对此寺庙和佛教的贡献,在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故把寺名改为寒山寺。民间还传说,""为了点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拾得来到人间的,甚至寺名也由于"和合"在此喜相逢并成为住持,而由"妙利普明塔院"更改成"寒山寺"。由于"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张继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广为流传,尽管后来在宋朝时,曾将寺名重新改为"",但人们仍习惯地称它为"寒山寺"。寒山在当年曾经问拾得道"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过十年后,你且看他!"而寒山寺这一切的古木建筑,也随着1941年日本侵华占领苏州时,日本侵略者一把大火又把寒山寺烧为灰烬,只剩下部分石像和铁钟。如今看到很多木质结构和大殿都是在1980年以后重建的。
初到寒山寺大门口,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很质朴,在如今被高楼大厦包围的城市中,显得很是不起眼,和自己原先想象的不太一样。来寒山寺的人很多,一波接一波的旅游大巴在寺院门前停下,导游拿着小红旗领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进入寒山寺。门口收票的是一位老大爷,进入前殿映入眼前的就是一口巨大铜钟,上面刻的满是经文,而钟上被游人摸得曾亮,祈求和保佑自己,前殿两旁的走廊里放着从唐宋到清不同朝代的铁钟供游人查看观赏。走廊的墙壁上刻着每个朝代的书法大师写的《枫桥夜泊》。来到中殿,也就是所谓的大雄宝殿,宝殿里供奉着佛像,宝殿前一个巨大的香炉供人们烧香拜佛。没来之前原想着一个寺庙不会有多大,没想到穿过大雄宝殿后,场地更加的开阔,院内长着参天大树遮挡住阳光,郁郁森森,虽是盛夏,却感觉很是凉爽,香烟弥漫,一座千年古刹的面貌映入眼前,这才是寒山寺本来的面貌。大雄宝殿的两旁厢房,一边放着108罗汉,一边放着观世音菩萨,导游一遍又一遍的给游客重复着这个观音是日本什么时候送的,那个观音又是日本什么时候送的,观音应该怎么拜。大雄宝殿前边的藏经阁有四五层楼那么高,据说放着圆寂高僧的舍利子,如今在修整,不对游人开放。游览了整个寺院的我却不见一个和尚,除了游人还是游人,只有大雄宝殿里侧边一个年轻的小和尚在那里坐着看着游人来来往往,以及一些善男信女在宝殿前许下愿望挂上自己心中的祝福彩条。曾经的寒山、拾得、主持方丈,到如今这个时代,也只剩下传说和人们的想像记忆了。一切都将成为过去,浮眼烟云。
从后殿踏出寒山寺,映入眼前的就是一条河,导游说这条河就是京杭大运河,是古往今来的水路要道。河的旁边就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全部用石条建造而成,桥的正中间上面用繁体字写着江村桥,而桥的旁边立着一个石碑,上面写着《江村桥重修记》,记录着此桥的历史。建于唐代,清代重修,1984年苏州市政府又重修。
导游告诉大家江村桥的对面不远就是枫桥,他们两座桥遥相呼应,相对愁眠着一直到今天,而诗中的江枫说的就是他们两座桥。
我跨上江村桥,站在桥中间,望向远处深绿色流淌的河流,我在感受着什么,也在想像着什么。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一千三百年前的那个夜晚,诗人张继停船夜泊在这个江村桥下,一夜无眠,愁绪万千,回想着自己前半生的以往过去,有悲有喜更有泪和苦,其中的辛酸泪,又能向何人诉说?胸中的苦闷,谁人又能知晓,无处宣泄的他,只有痴痴的望向远处的渔火,来压抑着自己,夜越来越深了,突然间,寒山寺的沉闷敲钟声一下子惊醒了张继,把他一下子从思绪中拉了回来,张继回到船舱里,挥毫写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