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基层就业分析(调查表明学历出身)

【大城市已经没有低学历者的好岗位】

某知名职场公号最近做了一期调查报告。

报告表明,在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本科生都已经非常难过。

很多一二线大城市待遇优厚的好企业,好单位,初始学历门槛基本已经抬高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而专科高职以及高中,中职学历层次的年轻人,在一二线城市给他们剩下的岗位只有五类了

大学生基层就业分析(调查表明学历出身)(1)

第一类:销售。(销售岗位是最不择学历的行业,只要能把东西卖出去,啥学历都无所谓)

第二类:低端服务。(酒店门童,刷碗工,客房服务员,马路工,保安)

第三类:新服务业。(快递,送餐,代买,能骑电驴就行,用不着学历)

第四类:流水线。(模板化,格式化操作,没啥技能科研,根本不需要学历)

第五类:体力工种。(建筑,下水道,搬运,装修,这些工种不需要学历,但需要拜个师傅,少数门类是需要一点点技术的)

大学生基层就业分析(调查表明学历出身)(2)

【学历出身低微的人,都到哪儿去糊口了?】

所谓学历出身低微,有两类人

①是指现在的年龄在35岁左右,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左右出生的人,原始学历(全日制学历)在中职及中职以下水准的人。

②是指现在的年龄在20岁左右,也就是2000年左右出生的人,当下的原始学历(全日制学历)在专科高职以及一下层次的人!

为何加时间年龄限制呢?

因为在30年前,大学专科就算是个人物了;20年前,专科算个人才;10年前,专科算根葱;现在,专科是废品残次品。

大学生基层就业分析(调查表明学历出身)(3)

就当下的95后,00后的低学历年轻人,日子真的是挺难熬的。

在一二线大城市,想要找个上档次,稍微体面一点的职业,几无可能。(上年的调查报告已经看见了,低学历年轻人在大城市混,基本只能从事上述五大类职业)

关键的问题是:上述五大类职业,当今这些小年轻根本瞧不上眼啊。

对低学历年轻人而言,估计只有销售岗位稍微符合“白领预期”。

但是,销售岗可不是站着数钱的岗位。这个岗位目前内卷已经非常严重。尤其是金融保险类销售岗位,还有卖房产和车子的销售岗位,生存压力非常大。年轻人心理素质稍微差点的,

在销售行业基本扛不过三个月。所以销售岗位,虽然门槛低,但淘汰率真的非常高。

大学生基层就业分析(调查表明学历出身)(4)

剩下的酒店门童等低端服务,送外卖等新服务,工厂流水工和体力工种。对现在的年轻人而言,太low了,太苦了,不上学都能干啊。自己怎么说也是辛辛苦苦读了近20年的书,混了个大专文凭,怎么着也不想沦落到底层工种去呀!

——但是,一二线大城市的岗位格局和生存竞争压力就有那么大,你不服也不行,心里就算有十个不爽也得认。

因此,大量的20多岁的低学历(高职专科及以下)劳动力,就从一二线城市被“逼”回了三线及以下城市区间。

大学生基层就业分析(调查表明学历出身)(5)

时下流行的所谓“逃离北上广”其实就是指这种低学历低技能的年轻人逃离北上广,你看到有几个985,211毕业生逃离的?你看到有几个真正的全日制硕士,博士逃离的?!

实际的调查结果也表明:

近5年,县城及县城以下的平均学历水平在专科高职这个层次,猛增了40%。也就是说,当下的相当大一部分专科高职层次的大学生,最后在大城市混不走之后,都是向小城市,县城和乡镇“转移”的。

大学生基层就业分析(调查表明学历出身)(6)

【学历出身低微的人,在县城和乡镇的四种发展模型】

按道理来说,大城市集聚产业,集聚资源,集聚人流,商流,资金流,其岗位更多,机会也更多。而县城和乡镇能够提供的岗位和机会其实是极其有限的。

本质上讲,学历出身低微的人,在大城市占不到的便宜在县城和乡镇同样占不到。

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县城和乡镇的特殊生存空间和特殊发展网络,决定了很多专科层次学历的年轻人机会很多。

大学生基层就业分析(调查表明学历出身)(7)

县城和乡镇的特殊生存空间和特殊发展网络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县城人才资源总体欠缺,尤其是欠发达地方的县城,人才更少。因为人才总量少,学历内卷的程度远远没有大城市激烈,由此给专科生层次的人留下了可以入场竞争的空间。

第二个方面:县城是小社会,熟人社会。敢于到小县城发展的,多半都是老家在小县城,多少有些关系,有些依凭。

基于这两个方面的特殊性,所以很多低学历的大学生选择回到老家的县城或乡镇。

大学生基层就业分析(调查表明学历出身)(8)

返回家乡绝非人才回流,而是被迫选择。多数回乡的年轻人选择了四种发展模型:

①第一种发展模型:拼命挤进公门

公职岗位,大部分都分配在基层。每年放出的招考指标,县以下的基层占了70%。

基层的公职岗位,最多的就是教师和医生。如果想留在县城或者乡里或镇上工作,教师和医生的学历要求并不低(县医院基本要全日制本科,县中学,小学基本上也要本科才有报考资格了),而且专业要求也相对苛责。对于学历出身本身不高的专科高职生而言,只有选择村小基点校或者村医这种艰苦岗位去报考了。——这种岗位比较艰苦,收入较低,绝大部分年轻人都不愿意去,所以一般学历门槛不高,多数专科高职的毕业生都可以去报考,竞争比例也很小。

这种村小,村医类事业岗位,最适合专科高职家里没有任何背景的草根年轻人去报考,胜算的几率较大。

大学生基层就业分析(调查表明学历出身)(9)

除了教师和医生,在县级及以下的地方,每年还有数量不等的农业服务类的事业编制和乡镇公务员编制放出来。这些编制基本上都是充实乡镇村社公共服务的,因此,多数的工作条件一般,成长空间有限,待遇水平在整个公务链条中处在末端。

正因为工作苦,待遇一般,成长空间也有限,所以,很多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考生,基本不愿意到乡镇这一个层级去。名校的二本,更不会到基层去。所以,这就给很多高职专科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空间。

大学生基层就业分析(调查表明学历出身)(10)

从近些年公职体系的招聘趋势来看,一般县城各单位部门的岗位,起步学历就是全日制本科。乡镇有一半以上岗位,全日制专科可报考。

很多专科生选择报考乡镇,其实也并非真的就想在乡镇呆一辈子。他们只是想先进了编制之后,一步步通过各种考调,遴选,关系调动等方式,把编制从乡镇调回到县城。

大学生基层就业分析(调查表明学历出身)(11)

②第二种发展模型:拼命挤进国企

虽然有公职单位可以考,但也只有十分之一的幸运儿能够进入公职单位,于是没能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年轻人就被迫转入第二条赛道:挤进国企!

在小地方,国企单位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即便在大城市,国企很普通,而且无论从工作体系,发展空间和发展环境,国企都无法与一些以新技术为引擎的大厂相比。在县里面的国企一般都是国企的分支机构,有经营得好的,也有经营得差的。

但无论是好的还是差的,国企单位都会受到县城很多尚未就业的青年的欢迎。

大学生基层就业分析(调查表明学历出身)(12)

毕竟,考不上公务员事业单位,进了国企,也是很多县城家长们脸上有光,心里有底的大好事儿。

正因为很多被大城市淘汰的年轻人,回到县城找机会,所以,现在县城的国企竟然和公职单位一样,也有三种不同的身份。

第一种身份是国企“正式编制”,也就是正式合同工,和国企总公司签订的那种。

第二种身份是国企“自聘编制”,也就是国企的“正式编制”不够,根据业务发展水平而自主聘用的人员,待遇比“正式编制”要稍微差一点,但五险一金是齐全的。

第三种身份是国企“派遣工”,也就是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派遣的临时工。这类人员待遇较低,但相较于社会就业而言,他们是有正规的劳务派遣合同和五险的,但大部分是没有公积金的。

大学生基层就业分析(调查表明学历出身)(13)

因为国企在县城成为香饽饽,但是国企的“正式编制”现在像公职单位一样,管得非常严。因此,很多专科学历层次的年轻人,也是挖空心思,托各种关系到国企去混一个劳务派遣的职位,很多县城的年轻人把这种到国企去当临时工,忍受低工资的行为称为“蹲坑排队”。他们期待着,国企“正式编制”的那批老员工陆续退休之后,能够轮到他们“补员”而成为国企的正式员工。

他们一辈子的愿望和奋斗目标,也可能就是混进国企,成为国企的正式员工了。

大学生基层就业分析(调查表明学历出身)(14)

③第三种发展模型:借力资源搞事

这种模型很诱人,但是适用范围并不广。

比如,在县城有某些特殊资源的年轻人,他们的发展道路根本就不是靠着一个专科学历去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更不想进国企。

他们多数会注册一些公司或者企业。这些公司和企业的经营范围多数和刚性建设有关。然后通过资源的加持,拿到某些项目,然后通过项目去找关系融资借贷,通过银行的钱来完成项目流程,最后结余的高额利润很快就能让他们实现原始积累。

大学生基层就业分析(调查表明学历出身)(15)

在小县城上班的人,无论是公职单位还是国企,一辈子可以预见到收入上限,按照平均年薪8万元计,算上通胀因素,一辈子的顶额收入也就是300万左右。

但是,有资源关系的人,可能一个项目就可以盈利上千万,发展的层级和生活的质量,阶层,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这种人,估计也就占到低学历年轻人中千分之一的比例。

大学生基层就业分析(调查表明学历出身)(16)

④第四种发展模型:半躺平半啃老

这种模型其实不能说是发展模型,算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模型吧。

因为回到县城的低学历年轻人,可能上述三条路都走不通,三种模型都不适合他们。但同时,这种人的家庭条件往往处在不好不坏之间,反正是在小康水准线上。一般情况,他们家在县城而不是在农村,父辈给他们在县城积累了一套房甚至两三套房,有的家庭还在省城置业了。同时,家里也有1—2辆家用车,或者家里有铺面,做生意,开小厂都有可能。

大学生基层就业分析(调查表明学历出身)(17)

总之,这种家庭的孩子,即便考不上公务员事业单位,也进不了国企,同时也没有过硬的关系,但是他们靠着父辈的经济积累,依然可以在小县城过得优哉游哉。

他们只需要做一件事,找对象,成家结婚生子养子,为家里的血脉传承做贡献就OK啦!

所以他们通常表现出来的就是怠惰,躺平,随遇而安。

这种生存发展模式,在如今的县城,其实很普遍。

毕竟,县城的闲适环境,真的太适合养老了!

大学生基层就业分析(调查表明学历出身)(18)

大学生基层就业分析(调查表明学历出身)(1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