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官方艺术沙龙(从客厅到艺术启蒙)
“太太的客厅”
于我而言,最初了解沙龙一词,是在读冰心的《我们太太的客厅》,文中描写1930年中国文人社交场景:“我们的太太自己以为,她的客人们也以为她是当时当地的一个‘沙龙’的主人。”这里的“太太”,通常认为是指林徽因,梁思成与林徽因家的“星期六聚会”,亦称“太太的客厅”,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沙龙。
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美学家朱光潜、作家沈从文和萧乾等,都是沙龙的座上常客。他们经常在星期六聚会于梁家,谈天说地,形式与法国的贵族沙龙类似。
沙龙(salon)一词最早于1664年在法国出现,原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从17世纪起,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社交场所,参与者多为戏剧家、小说家、音乐家、画家、哲学家等,或朗读自己的新作,或讨论某一幅绘画,他们志趣相投,促膝长谈无拘无束。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形式的聚会叫做“沙龙”,并风靡欧美各国文化界。
18世纪,沙龙文化迎来顶峰,成为法国社会最重要的社交方式。沙龙也从文学艺术变成了百家争鸣的论坛:大到世界政局波澜诡谲的变化,小到老百姓家长里短的趣闻,都可以成为话题,众才子各抒己见,高谈阔论。在沙龙里,伏尔泰的哲理小说被朗诵表演;巴尔扎克开创书信体评论模式;布歇创作洛可可风格的油画……启蒙主义的思想在沙龙中萌芽并在思维的碰撞中走向成熟,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有大段对沙龙的描写,主人公马塞尔渴慕进入盖尔芒特夫人的沙龙,既是对盖尔芒特夫人风雅气质的仰慕,也是对进入盖尔芒特贵族社交圈的渴望。
带皮手筒的年轻女子 /布歇/ 1742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沙龙的性质以艺术展为主,它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为各种艺术流派的诞生提供了温床,同时,也成就了大量艺术家。
Charlotte Monginot(夏洛特·蒙吉诺),法国装饰派艺术雕塑家,是画家兼雕刻师Charles Monginot的女儿,曾师从雕塑家Denys Puech、Raoul Verlet和Laurent Marqueste,许多青铜雕塑作品在巴黎艺术沙龙展出,并于1895年获得荣誉脱颖而出。
在1900年的《当代人物》(马里亚尼专辑)中,她的父亲骄傲的夸赞她的雕塑艺术:“她在雕塑面前表现出巨大的能量,知道如何在作品中体现出生活的魅力,传达艺术灵魂。”
Charlotte Monginot的作品具有浓厚的装饰艺术风格,雕像人物灵动细腻,没有过分的夸张手法,追求生活的自然,如穿睡衣的女孩、丘比特鼓手等,部分作品被收藏在格雷博物馆、特鲁瓦艺术博物馆和加利埃拉博物馆等。
这件《戴袖筒的女主人》约1910年完成,直径14cm,高33cm,着克里诺林裙,外加披肩帽,双手放暖手筒,脚踩蝴蝶结高跟鞋,作弯腰恭迎姿态。全身使用铜鎏金铸造,袖口、腰间和脚腕使用鎏银工艺,刻画出女主人端庄优雅的气质,同样,混合鎏金银的手法也提升了制作难度,雕像底座为比利时条纹玛瑙玉大理石。
雕像面部使用象牙材质雕刻,温润圆滑,细腻生动,眼神里尽是包容,正如那个时代盛行的沙龙女主人一样,聪慧、高贵又对艺术充满渴求。该雕像现藏于情有独钟欧洲古董装饰艺术品馆内,另一件于2015年在法国勒斯奈,被藏家收入囊中。
“他们的灵魂在他们的舌尖上摇着,在他们的耳朵里听着,在他们的眼睛里亮着”
“噢,亲爱的于拉妮,我崇拜你!为什么要等到今天才燃起我心中之火?我生命那些美妙的时日都白白丢去,在你之前我没有爱过。”
“那里展现一座山谷,起自蒙巴宗镇,延至卢瓦尔河,两边山峦有腾跃之势,上面古堡错落有致,整个山谷宛如一个翡翠杯,安德尔河在谷底蜿蜒流过。”
透过雕像,我们似乎依然能够感受到,在当时的沙龙中,那些社会名流、文人墨客无拘无束的发表言论,探讨艺术,仿佛又回到了百家争鸣的气氛中。
沙龙把法国文化的精华集中起来,让“文质彬彬”的法国成了全世界的法兰西,将启蒙思想吹向法国和整个欧洲,法国因此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令人炫目。沙龙里那些眼波流转的女主人,碰撞交错的思维火花,精彩绝伦的争辩诵读,以及那振聋发聩的要求自由和平等的声音仿佛扔然能隔着风云变幻的18世纪传来,再把我们再带回那个曾高朋满座、衣香鬓影、自由开放的盛世法兰西。
小编今天就给大家介绍这么多了,如果您对欧洲历史文化饶有兴趣的话,欢迎您和我们共同交流、探讨,同时也欢迎您来参观藏品!
浙江情有独钟文化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玉皇山路阔石板52号
网址:www.zjqydz.com.cn
联系我们:徐先生:13336098210 赵女士:18658110146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