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标题(独立合作小组激励)
一、课题背景及立项:,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标题?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标题
一、课题背景及立项:
现在农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有的简直就没有什么学习动机。这便产生了一个令人很是头痛的问题:农村学生的辍学率居高不下。
还记得自己上学的年代,父母经常耳提面命地讲:好好学,将来吃“国粮”。虽然自己当时也有不少理想,但最终给自己动机最大最现实的还是将来做个众人眼羡的“公家人”。也就是在它的“诱惑”下,我才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学习着……
可是如今农村的孩子就少有这样的憧憬了。他们经常听到的是:好好学,学不好就打工去;再加之看到昔日辍学打工的同伴衣锦还乡时的光鲜样,不少为学习而苦的孩子们,动摇了为学习而“苦煎苦熬”的心,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而不少短视的家长们看到身边的“公家人”并不比自己有钱时,看到大学生也和自己一样为打工而四处奔波时,也就不再那么 “心情迫切”地督促孩子在学业上“苦撑苦熬”地拼搏了,而是任其自然地发展着,尽管他们也知道有文化有知识的好处,尽管他们有时也想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可是终日为挣钱做工而忙碌的家长们,怎么能有那份心情,那份时间呢?纵然有,由于农村家长们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他们对孩子们学业的指导大都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不是放任自流,就是流于简单粗暴,少有有效的指导。
——于是,农村的孩子辍学严重!
作为教师,我们无力改变社会的“大环境”,但是我们却可以尽已所能的改变“小环境”。现在的孩子不是学习动机不强吗?不是认为学好学孬一样吗?我要让他们竞争,让他们忘掉不是为学习才受苦,而是为竞争才学习。
人是“好斗”的动物,远至原始人类的部落争斗,近至各项体育赛事竞技的角逐;小至为争一事之长短而血压上升、红脸相向,大至为讨主权是非而毕几代人之精力甚至生命。我想我们是完全可以利用人性中的这个“弱点”来做些文章的。
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当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渴望得到归属与爱。儿童渴望与小伙伴建立友谊,建立合作学习关系。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而新课程则把合作学习作为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如何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实转变,成了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
正是基于上述理念及情况,为贯彻上级关于教改的指示精神,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我通过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及教学实践,逐步探索形成了“独立合作,小组激励”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
二、课题简介:
在听课中,我见到不少学生合作的情况,明明是很简单的问题,甚至勿庸动脑就能在书上找出来,而老师却偏偏让学生去合作。看上去很是热烈的课堂,实质上却在白白地浪费着学生们的时间,课堂效率低下。于是,我遂产生了“独立合作”的想法。
“独立合作”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每个学习个体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集体合作的一分子。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每个学习个体是需“各扫门前雪”的,是要靠自己的力量与汗水去独立打拼的,但鉴于学生的年龄特征,这种“打拼”有时又是需要集体的合作与督促才能完成的。
在这里,独立与合作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既独立又合作,独立是为了更好的合作,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独立;在学习中,多独立,少合作——也就是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决不合作去解决,决不为合作而合作;即便非要合作时,也要学生先独立思考了,使他们达到“不悱不发,不愤不启”时,才让他们去合作。——其目的就是决不让后进生们偷懒,坐享其成。我想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为了促使他们更好的“独立合作”,就要在他们独立思考后,随机提问小组中的某个成员,并根据他的表现来评价小组的学习质量。也可以采用个别测试的方式,即在学习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交流、互相帮助,但是,教师在检查小组的学习质量时,却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测验,尔后,综合每个学生的测验成绩来评价小组的活动。这样,任何一个组员不好好学习都会影响到全组成绩。
老师们都知道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理,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一旦有了关乎全组利益的责任,他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去完成,去寻求同伴的帮助,而为了整组的共同利益,同伴也会热心给予帮助,合作完成。“责任承担”就是利用学生这种心理,把个人责任和全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达到共同进步,互惠互助的目的。这种由集体合作产生的群体压力促使每个组员认真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中,可以避免出现成员不参与群体活动,逃避工作责任的现象。
在一周结束后,根据小组的成绩总分评比出两个优胜组,两个非优胜组,并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奖惩。这样为了获得“优胜”,谁个不想力争上游,谁个不想尽力帮助、督促本小组的成员努力提高,努力学习呢?
“小组激励”缘于自己的偷懒。语文的听说读写,要想落到实处,如果没有有效的督导,大多数学生是很难做到的。但如果事事都要老师“亲躬”,也是不现实的——读书如果不检查,学生们读不好,也不可能读认真;学生们每天的日记,如果不检查,评不出优劣,学生写作没动力;每周的周记不评改,学生们更是会敷衍了事,甚而不写,不交;学习有疑难,如果不督促,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不再去想,不再去做它了;课堂练习如果没督查,也会有不少的学生去抄袭答案。如是种种的事儿,如果都要老师去吆喝,恐非生出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的。怎么办?古人有“以夷制夷”的说法,我们也有日本人“以华制华”的惨痛回忆,我想,我们也何不来一个“拿来主义”呢?
于是,我把全班的学生分为四个组,组组之间互相检查并记出分数。老师则根据检查分数,给他们进行客观公正的量化,让他们竞赛,每周根据量化分数的高低,评出名次。——有了这竞赛的名次,作为老师便勿须担心学生检查时敷衍的——他们都会极为认真地履行自己的使命,一点也不会手下留情的。
为了让学生看重名次,在乎荣誉,我除了在课堂上褒扬优胜组,鼓励后进组外,还让学生们决定奖惩措施。经投票,100%的同学都要求比输的两个组值日一周。为了小组的名次,为了小组的利益,也即自己的利益,谁个检查敢懈怠,谁个作业敢不认真呢?
三、课题理论支撑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座位排列由过去的秧田式变成合围而坐,但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学生是同自己的过去比较而获奖励。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提高学生自尊,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与同学间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将来在校外可能遇到的各种能力差异,使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认为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个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我国陈云英博士则认为合作学习理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自控理论 人的行为内驱力来自人的固有需要。儿童有他基本心理需要、情感需要,如爱的需要、归属需要、关心他人的需要、影响别人的需要、与别人分享的需要、合作的需要等等。正如波兰教育家雅·柯尔恰克所说:儿童是感情的王子,他们的感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组学习同传统教学相比更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从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
2、集体动力理论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必畏惧教师的权威,也不需担心个人学习的失败和紧张,同学问互勉、互助、互爱.合作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产生自尊自重的情感(Slavin l983,Blaneyt,1977),这种情感和学生的学业成绩成正相关,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合作学习中,成员间是互相依赖的,教师又是以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从而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对那些动机、毅力、责任心相对较弱的学生会产生积极的群体压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4.课堂教学理论 课堂数学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传统的班集体教学中,教师处于权威地位,学生为各自目标奋斗,同学间是竞争的、缺少互助、教师奖励也只是针对个别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但是在合作学习中,只有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尽到自己责任,小组获得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目标。师生的单向交流发展成多向交流,奖励由过去主要对学生个人奖励发展为面向小组的合作性奖励,教师与学生间的权威关系,改变为学生自控为主,教师协助为辅,所以小组学习更好地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的地位,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在合作学习中也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解放了教师.教师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对学生个别辅导。
《学会生存》一书在讲到未来的学校时也有这样一段表述:“必须把教育的对象转变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者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心理学家舒兹也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别人,都具有人际之间的心理要求。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也认为当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渴望得到归属与爱。儿童渴望与小伙伴建立友谊,建立合作学习关系。
我正是依据这些理论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变“让我学”为“我要学”“我要胜利,我要为小组争光”“我要让大家认可我,最起码也不要让大家指责我不努力”,学生们有了这样的心理,学习怎能不变被动为主动呢?
四、课题操作过程:
(一)分组:
1、异质分组,建立学习的“多元世界”。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合理配置,以利于形成优等生主动帮助中差学生,中差学生主动向优等生学习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够共同发展、接纳他人,使学业困难者获得更好的发展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每组民主推选组长,落实组长职责。
2、积极互助,小组成员必须人人参与。
3、分工合作,建立小组成员的行为规则要求,强调个人责任感,各自的义务,对其他成员的鼓励和支持。
4、资源共享,互相帮助和交流。
5、奖励体系,小组的荣誉就是每个人的荣誉。
(二)课外学习:
1、读书
课外时间读书,课前组组之间相互检查。并根据读书者朗读的熟练程度、感情表达、朗读的抑扬顿挫等进行划分,记入小组的本周成绩。为此我还专门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用来指导学生的课外读书活动(当然,也可以用于课内的预习)。
附:
培养学生自学的“预习八步法”
学生们按照以上“八步”学习一篇文章(主要是叙事性的散文),不仅使得学生对文本的预习“有章可依,有法可循” ,具有了可操作性,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再只是读读课文、写写字词、分分段落那样的浮浅简单和茫然无措了。
多年来,我一直要求学生灵活的运用这“八步”去自主地学习课文,阅读文章,我只是在必要处点拨点拨,努力追求实践着叶老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也因此取得了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教学效果——语文平均分往往要超出其他班级许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想我的这“八步法”也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渔”了吧。 今日示之于人,一来是求教于大方之家批评指正,二来也是想抛砖引玉,以共同切磋探讨语文教学及其语文学习的规律。
但愿此文能如吾之所愿。
2、作文
组员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每日评出本组最好的几份日记,让别组检查后再评出最“孬”的一份日记,然后由组长如数交给老师,由老师决定“最好”与“最孬”的生死去留,进行分数量化。
每周的周记则是按老师的评改要求进行小组间换改。不按时交换和不按时评改以及本人无视或不参考评改意见进行修改的,也是要扣本组量化分的。
附:作文小组互改评分标准
(三)课堂
关于阅读课,下面我就以《黑信》为例来具体谈谈这一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操作过程:
1、在导入之后,我安排学生自读,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用一句话概述内容。
2)积累自己喜欢的佳词妙语,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3)比较《黑信》与《皇帝新装》并填表:
4)
名字 | 国名 | 人物 | 语言 | 神态 | 心理 | 性格 | 命运 | 矛头所向 | 人物共同点 |
国王 | |||||||||
局长 | |||||||||
皇帝 | |||||||||
大臣 |
对以上问题,根据学生情况,第一问是独立完成的问题,第二问是半独立完成的问题。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是考虑后进生欣赏精彩词句的能力有所不够,他们往往知道什么地方写得好,但为什么好,却往往不知所以然。
但“填表比较”中的关键词有时也是很让后进生挠头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才让学生们先“独立”后“合作”,为防止“独立”时有人偷懒,教师除加强巡视外,我还针对某些问题的实际情况,把“独立”的时间安排得长些,“合作”的时间安排的短些,并以教师点名提问的方式检查,检查分数记入本组的量化分数。
五、此模式的优点及需注意之处:
这种“独立合作,小组激励”的模式,由于“利益的共同性”,所以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及小组的积极性;组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互相检查,其态度一丝不苟。——谁不想赢呢?倘有个别人为本组失了分,他本人也会很自责;连续丢分者,大家便会群起而“攻之”。面对如此输赢的“压力”,组长们更是责无旁贷,行使职权毫不含乎。
“独立合作,小组激励”的模式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主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过去那种重复强化或外在诱惑来维持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教育,其后果不仅是学习质量与效果的降低,更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会影响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形成。正如俗话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人。”古人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对文章字里行间隐含的情、理的感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了学习的乐趣和责任,也使学生能学、会学、想学。
“独立合作,小组激励”的模式使学生之间建立了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所有的小组成员通过一个共同的目标紧密的联系起来,每个成员都承担了一定的责任,成员之间面对面的接触,以不断加深了解的方式进行交谈,非常亲近。不管有没有天赋,在同学面前他们都能够昂首挺胸,大胆发表意见,显得自信,无忧无虑,他们相信自己,视自己为有价值的人,值得尊敬的人。整个学习过程,学生们都在积极主动地忙碌着、参与着,自愿学习,没有被逼迫的感觉;整个学习过程都是通过学生互相发言、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理解、耐心聆听、积极探讨来完成的。因此“独立合作”的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技能,而且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发挥个体最大潜能,培养了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但在“独立合作,小组激励”的模式老师也要注意其中一些事项:
(1)老师要不断监控小组活动,做观察记录,及时对小组活动进行反馈,针对学生争持不下或思维受阻不能深入时,老师必须介入,及时点拨,排除思维障碍。
(2)小组活动中,老师要告诉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有礼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老师可以把要注意的问题编成口诀贴在教室前面,让学生牢记。如:“小组讨论声音小;开口之前要想好;别人发言认真听;意见不同我不吵;他人不会我帮助;为组争光集体好;无论对错要谦虚;团结互助向前跑。”
(3)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就是这种互动进行的保证者和组织者,因此要求教师要科学地合理地设计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提出合作要求,培养合作技能。
(4)充分考虑学生的异质情况,科学分组(男女生、学习较好和学习有困难的、性格内外向互相搭配),避免小组不能很好合作,只有少数人发表意见或因为各组学生差异较大而讨论时间进度相差甚远的现象发生。
(5)组织得力,控制时间长短和噪音,防止失控,浪费教学时间。
(6)科学地摆放桌椅,以利于学生合作学习。如马蹄型、梅花型、半圆型等。
(7)合作学习要实实再再,不能流与形式,搞花架子。有些老师上课,既不根据教学内容,也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简单地把学生围坐在一起。这能是合作学习吗?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合作”,而不是“围坐”。围坐在一起的学生真的合作了吗?关键的问题是老师交给学生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使“合作”不流于形式。才能让学生把教材作为例子,从学会了到会学了,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达到由课内的获取到课外的提升。从而真实地体现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讨论也有价值,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求得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8)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往往被人忽视,其实是“独立合作,小组激励”中的最重要的一环——这是给学生以独立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个体的思维往往带有独特性,学生自身的感受由于其个体阅历、体验的差异带有主观倾向,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也会有所不同。先安排学生独立思考,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另外,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能为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但尽管如此,后进生也是免不了的。这就需要老师平衡组与组之间力量的对比了——组内“消化”不了的后进学生,老师就得去“消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激励。不然,组内的激愤情绪泛滥开来也会给给学习造成负面影响的。
就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被调动起来了。由于每周都有奋斗的苦乐,每周都有奋斗的实实在在的目标——“雪耻”或“保住优胜的地位”,学生们便少了许多为学习而苦的意识,多了因竞争而带来的趣味与动力。——至于成绩的提高,自是预想之中的事。半年之后,我这两个班的语文平均成绩超过其他班级5分。
孩子们学习好了,家长们自然也是支持的。毕竟人们都知道有知识的人就是去打工,其天地也是宽广的。
——如是激励动机,使好学生不退学,而学习差的又很少,辍学率还会居高不下吗?
六、教师备课:
教学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一切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一宗旨,“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首先要创设“独立合作”学习的情境,诱导学习动机;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探索。二是要设计好有利于“独立合作和竞争”的问题,激发兴趣,循序渐进,扎实推进,有效利用好课堂。三是问题设计要注意三性:探究性、层次性、开放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让每个成员都能“跳起来摘到苹果”。既要让优生吃饱,又要让差生提高。四是要精心设计“教”与“学”的程序、方法,比赛规则,并做到灵活处理,既预设又生成。
七、成果综述:
自2006年七月以后实施“独立合作,小组激励”的教学模式以来,我所教的班级语文成绩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是名列前茅,且每学期都有新的进步。下面是每学期的成绩分析表。
附课题实验三年来的成绩分析表:
注:刚接初一的时候,我带三、四班的语文课,半年后,由于工作需要,我只带一个四班的语文课。由学生的成绩上也可以看出,在我同时带三、四两个班时还是弱班的四班,由于“独立合作,小组激励”的课改实验贯彻得好(其他班都没有进行“独立合作,小组激励”的课改实验,包括我曾带过的三班也是。)其成绩在逐年上升,到初三时已经是真正上的“强者”了。(原始成绩附在最后)
在这样的模式下,优秀的学生不只学业优秀,也学会了帮助同组中的后进生共同进步,培养了团队精神,合作意识,锻炼了口语交际。而后进的学生在同学的鼓励中,也不会因为后进而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感受到了同学间的情谊,学习的动力会更足,厌学情绪大为减少,其进步当然也会更快。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要探讨的东西还很多,但不管怎么说,新课程之下,只有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才能创造出教学的一个新的天地。
另附原始成绩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