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亩地水稻要多少立方水(一亩节水100立方米)

水稻确实是一种高耗水的农作物,但节水也能种水稻,这点毫无疑问。

有些措施是常规的,比如选择抗旱能力比较强的水稻品种,然后,深耕土地,改变土壤结构,清理地表层的石头和垃圾等,以有效保证土壤的锁水性能。

种一亩地水稻要多少立方水(一亩节水100立方米)(1)

气候、植被、土壤和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田地的耗水量。农户至少要对自家的地块做到心中有数,最好做个记录,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浇地用了多少水、灌溉了什么作物、效果怎么样,日后可以做参考。

由于我国的降水不是太稳定,所以尤其要注意天气情况,适当进行灌溉。

节水灌溉 讲三招

在最耗水的灌溉环节,还应该懂一些节水灌溉的技术。

1、膜下滴灌

如果有能力承担成本,那么将地膜覆盖、滴灌技术、机械播种、随水施肥等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甚至可以在旱地里种水稻。去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就这样种出了200亩的水稻田。

种一亩地水稻要多少立方水(一亩节水100立方米)(2)

膜下滴灌、高标准管灌等模式能达到高效节水的灌溉目的,不过这些灌溉方式也有成本门槛。

如果用的还是传统灌溉模式,那么,在田间环节和管理环节节水,不失为当下的最佳节水策略。

2、存储雨水

存储雨水用于灌溉,也是一种节水方法。

有条件可以在稻田周围添设储水池来对雨水进行收集,再使用收集的雨水来灌溉。

尤其是降水量较为充足,地势平坦,水稻种植多在平原,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适宜储水池修建的地区,可以广泛应用。需要浇地的时候,通过泵站把水抽过来,再通过地头上设的出水口,就可以直接浇灌农田。

种一亩地水稻要多少立方水(一亩节水100立方米)(3)

3、调亏灌溉(控制灌溉)

这种方法对技术的要求高一些。

我们都知道,水浇多了也是浪费。灌溉水量过大,使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量的话,这部分水只会向根系活动层以下的土层渗漏。

水稻这种作物,并不是水少就不活、少水就减产。相反,水稻的抗旱能力很强,水稻在部分生育期甚至可以“旱着种”。

由此,研究人员想出了一种调亏灌溉技术,也叫控制灌溉,在部分水稻生长期,甚至要做到“田干地裂”,这样把种水稻的水省下来。

种一亩地水稻要多少立方水(一亩节水100立方米)(4)

举例来说,黑龙江省截止到2018年,有1858万亩水稻在用控灌技术,与常规灌溉相比,水稻控制灌溉亩节水100立方米-150立方米,增产5%-10%,省油省电30%以上,亩节电约15元,亩节油约25元,并能提高肥效,增强水稻抗倒伏和抗稻瘟病能力。

这种技术是如何实现的?

调亏灌溉的全称是调控亏水度灌溉,是由澳大利亚持续灌溉农业研究所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

  • 它是根据作物的遗传和生态特性,在作物生长的某一适当阶段,人为主动地对其施加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以影响作物的生理和生化过程,对作物进行抗旱锻炼,提高作物的后期抗旱能力,即通过作物自身的变化实现高水分利用率。
  • 调亏灌溉还可以控制营养器官生长,提高根冠比,改变光合产物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之间的分配比例,以获得更高的经济产量,在产量增加的同时还能有效的改善作物的品质,提高了经济价值。

——可以理解为,这是逼着作物在没水喝的时候,自身做出调整,逐渐养成少喝水的习惯,还能把营养都先供给果实种子。

几十年来,这一技术从果、蔬逐渐应用到小麦、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上。

种一亩地水稻要多少立方水(一亩节水100立方米)(5)

水稻的控制灌溉,就是在秧苗本田移栽后的各个生育期,田面基本不再长时间建立灌溉水层,不以水层深度为灌溉指标,而是以根层土壤含水量及土壤表相确立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的一种灌溉新技术

  • 这种水稻灌溉方式基本不建立水层,只通过观察土壤裂缝宽度确定灌水时间。

种一亩地水稻要多少立方水(一亩节水100立方米)(6)

从效果来看,调亏灌溉可以极大地提高水稻的抗干旱能力,从而减少水稻灌溉次数,在浅灌基础上实现再节水。

同时,它也改善了水稻的生长机理。因为适时、适量灌水,确保了功能叶片与水稻后期的根系活力,控制了无效分蘖,提高了成穗率、实粒多,有效的控制了水稻后期早衰现象,水稻的抗病、抗倒伏能力也增强了。

此外,因为提高了生殖期水稻的光合作用能力,有助于水稻增产和稻米品质改善。

来源:农视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