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万米狙击(话说狙击手万步穿杨)

曾有媒体报道,一位加拿大狙击手在3540米外一枪击毙目标——一名伊斯兰极端武装分子,从而刷新了狙击的最远纪录。

这个狙击距离,射出的子弹飞了近10秒钟,瞄准目标时甚至要考虑地球曲率所带来的影响,可谓一次“精妙狙击”。

此前,最远射杀纪录是由英国狙击手克雷格·哈里森保持的,他在阿富汗战场上击毙了2475米外的一名塔利班士兵。

这位加拿大狙击手所使用的狙击步枪,其实有效射程只有约1900米,堪称超水平发挥。

在古代,能让人们用“百步穿杨”来形容,那可就是让人称羡的神射手。今天,狙击手在这般距离实现这般命中,当属“万步穿杨”。

有专家解读分析,能做到这种远程精确射杀,可以肯定,除了枪是杆好枪外,狙击手必须训练有素,是将科技与战术完美结合的高手。

首先,狙击手得是个弹道学专家。射击距离越远,射击精度越低,因为自然力增加,风力和重力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狙击手要识别风的方向、强度和频率,学会用各种方式“读风”。

如前文所述的加拿大狙击手射杀目标时,子弹至少经过了三道横风的干扰。而重力则会逐渐地将前进的子弹向下拽,使飞行路径形成抛物线,因此狙击手往往把目标设定在更远处,以补偿重力的下拉。

除风力和重力之外,还要考量温度这一自然因素:冷空气比热空气密度更大,因此会产生更大的阻力。根据这些自然力的综合影响,弹道学提供了一个计算公式:射击距离每增加90米,精准度就减少2.5厘米。因此,精准度和隐蔽性要同时考虑,确保姿势要稳、扣扳机要稳,甚至连呼吸也不能随便。特别是在超过有效射程的情况下,难度会更大。

其次,狙击手要与观察员密切配合。狙击枪是两人操作的武器。虽一人执枪,但离不开身边的观察员。观察员带着比枪上的瞄准器更高倍数、功能更强大的望远镜,帮助其确定目标距离、风力等。一旦射出一发子弹,观察员通过望远镜告知其命中与否。

两个人不仅是共同的狙击枪操作员,也是一个特别小分队,一切行动都要充分地协调一致。接到任务后,要一起确定射击的最佳潜伏地点,并进行充分的潜伏伪装;还要确定一条逃跑路线和第二个潜伏点,两人跑散后可在第二个潜伏点集合。当狙击手就位后,观察员匍匐在稍后一点的位置,使望远镜尽可能与枪膛接近,确保观察尽量准确。两人可以轮换观察,以便得到休息,在某些情况下观察员也需要进行射击。

可以说,狙击手与观察员两人互相依存,关系相当紧密。他们共同深入敌后或无人野地,远离部队,常常没有任何支援。如果不能默契配合,将威胁整个任务的完成,以致威胁到自身甚至整个部队的安全。

可以肯定,无论是在有效射程之内,还是在超过有效射程的情况下,狙击手要成功完成一次狙击任务,不充分考虑其中的复杂因素,那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这样的一次惊人射杀,之前两人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密切的相互协同,加上对多种技术因素的考量,施以反反复复无数次的技术战术训练,是不可能做到的。

由此联想到,在军事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未来信息化战争科技含量在呈几何级数增长,战斗员除了要练就过硬的战术素养、密切的协同意识外,还必须拥有较高的科技素养,才能实现人与武器装备的最佳结合,最终夺取战场上的胜利。

强调指出,科技是核心战斗力。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提高官兵科技素养作为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在军营广泛兴起学用科技的热潮,切实把这项工作融入战备、训演和军营一日生活之中,让官兵在耳濡目染和时时处处接触、熏陶、锤炼中实现潜移默化。

狙击手万米狙击(话说狙击手万步穿杨)(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