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鲁国三桓 鲁国三桓之害传了十代

三桓,指春秋时期鲁国的大贵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起于鲁庄公时代,亦即前693到前662年。鲁庄公的三个兄弟,形成三系,号称三桓。

鲁庄公、孟庆父、叔牙、季友,都是鲁桓公的儿子,孟庆父、叔牙和季友分别是鲁国势力最大、专权时间最长的三大家族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的始祖。

春秋时代鲁国三桓 鲁国三桓之害传了十代(1)

鲁庄公

鲁庄公有四个妻妾,分别是:哀姜、叔姜、成风、孟任,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公子般、鲁闵公启方、鲁僖公申、公子遂。前662年,鲁庄公去世前,在季友支持下,欲立庶子般为嗣君,叔牙则建议立孟庆父。季友以庄公之名逼叔牙自尽。

鲁庄公去世后,公子般继位。庆父与庄公夫人哀姜私通,杀鲁君子般,赶走季友,立叔姜之子公子启方为国君,是为鲁闵公。哀姜、叔姜是姐妹花。

春秋时代鲁国三桓 鲁国三桓之害传了十代(2)

哀姜

前660年,庆父又与哀姜谋杀闵公,想自立为君,但庆父不得人心,不得国人拥护,只得逃亡莒国。季友与叔姜的另一儿子公子申回国,立公子申为鲁僖公。

春秋时代鲁国三桓 鲁国三桓之害传了十代(3)

庆父

季友贿赂莒国使莒国送回庆父,庆父自缢。

鲁僖公元年,亦即前659年,季友担任鲁国正卿司徒,鲁僖公赐以汶阳之田,季孙氏家族成为鲁国的大地主。齐国支持季友,季友在鲁国执政长达十六年之久。

此后,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大家族,轮流为鲁国正卿,执政鲁国。

鲁僖公的孙子鲁宣公在位期间,以季文子为首的三桓日益强盛,而公室式微。鲁宣公十五年,宣公听季文子建议,推行初税亩,开垦私田,结果使得更多的百姓归附季孙氏,民不知君而只知季孙氏。这意味着,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旧的奴隶主阶级衰落。

春秋时代鲁国三桓 鲁国三桓之害传了十代(4)

季孙氏

鲁宣公十八年,亦即前591年,宣公“欲去三桓,以张大公室”,于是与公孙归父谋划此事。公孙归父是鲁庄公幼子公子遂的儿子,是鲁宣公的堂叔。

公孙归父到晋国为宣公娶晋女,想借晋人势力除三桓。结果,公孙归父还没回到鲁国,宣公就忽然去世了,权臣季文子对朝臣批评鲁宣公以及公孙归父,说他们的政策,“南通于楚,既不能固,又不能坚事齐、晋”,表现得大为恼恨,朝臣连声附和。公孙归父正在归途中,听闻此事,匆忙逃到齐国。季文子于是立鲁宣公之子鲁成公,三桓继承执政鲁国。

鲁成公的孙子鲁昭公在位期间,前541到前510,季平子为鲁国正卿,执政。三桓已经发展到无法无天,竟然将鲁国公室的领地、财产、军队及人口完全瓜分,改由三桓进贡以供养鲁君。鲁昭公到后期,实在无法容忍,遂于前517年,联合与三桓交恶的另一些贵族郈孙氏、臧孙氏,联手对抗三桓,却遭失败,鲁昭公被迫出走,逃亡晋国。三桓改立其弟鲁定公。

上梁不正下梁歪,周平王杀害父兄,谋朝篡位,造成周王室威信扫地,于是,诸侯崛起,威胁国王;之后,又有卿大夫崛起,威胁诸侯;再后来,就是家臣崛起,威胁卿大夫了。

季孙氏的家臣南蒯,嫌季平子对他不够尊重,遂于昭公十二年,亦即前530年,据费邑反叛。季平子率军攻打了两年才获胜,南蒯逃亡齐国。

春秋时代鲁国三桓 鲁国三桓之害传了十代(5)

费邑守城

季平子去世后,另一家臣阳虎崛起,囚禁季平子之子季桓子,自己执政鲁国长达三年之久。

前415年,鲁定公的重孙鲁穆公即位,鲁国实行改革,穆公任命博士公仪休为鲁国正卿,遂渐渐从三桓手中收回政权,国政开始奉法循理,摆脱了三桓专政的问题,重新确立了鲁国公室的权威。季孙氏据其封邑费、卞、东野,建立费国,实现了独立,而孟孙氏的封邑成、叔孙氏的封邑郈,则被齐国攻陷,三桓就此退出了鲁国的权力中心。

三桓之害,传了十代,近三百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