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原校址(也是我们的川大)

川大原校址(也是我们的川大)(1)

你的母校,

也是我们的川大

还记得大川介绍过的“普通人”胡国宏师傅吗?

其实胡师傅是除了师生外,我们身边所有校工的缩影。在学校里,还有许许多多像胡师傅一样的“普通人”。

平凡的岗位,从事平凡的工作,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做着“平凡的人”。

只是这宝贵的坚持,成就了川大在我们心中的“不平凡”。

餐饮服务

龙哥

川大原校址(也是我们的川大)(2)

龙哥本名彭光建,在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馨苑餐厅工作,自2006年8月开始,至今已与川大一同度过了十三载时光。

因为工作服上绣了一条龙,并不知道他姓名的同学们,调皮地给他起了个外号——“龙哥”。他烧得一手好菜、做得一手好点心,对菜品口味尤为在意,“起码要自己觉得好吃,学生们才可能喜欢。” 2009年,在望江举行的厨艺大赛结束之后,一群学生激动地围住了龙哥,希望能再吃一次他做的点心。囿于食材限制,他只做了两屉花卷。自此,龙哥又多了个“花卷帝”的称号。

在菜品的口味与安全上,龙哥把关严格。每个假期,他都会外出考察学习,以此来不断丰富川大食堂的口味与菜品。美食川大原校址(也是我们的川大)(3)广场的菜单每年都会有更换,而推出新品的海报,都是龙哥亲手写的。有了不断钻研的精神和分享理念,馨苑美食川大原校址(也是我们的川大)(4)广场也被学生们赞为“最像家、最创新”的食堂。

龙哥说自己对川大有一种不可分割的感情。2011年央视《毕业歌——四川大学专场》节目中,龙哥作为代表接受采访。主持人撒贝宁曾开玩笑说希望龙哥留在央视工作,龙哥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离不开川大,川大的孩子们也离不开我。”他一直强调:“是川大成就了我,是川大的孩子们成就了我。下一个十年,川大我还陪伴你,直到我不得不退休为止。”

通讯服务

秦一龙

川大原校址(也是我们的川大)(5)

在望江基础教学楼旁的一间小小办公室里,秦一龙每天都会接到不少川大原校址(也是我们的川大)(6)电话反映通讯问题,其中多数来自退休教职工。约好上门服务的时间,提着工具包,秦一龙会按时到服务点。因为他服务好,“爷爷奶奶”们总是把他当自家人对待。一瓶水,几块饼干……小小细节让秦一龙铭记在心,备受感动。

秦一龙说,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华西退休的教授,老教授会提醒他要注重肩膀的保养,还会帮他揉肩膀,并且经常打川大原校址(也是我们的川大)(7)电话来提醒他注意身体健康。这些慈爱的“爷爷奶奶”们对他的关心让他从未想过离开这个岗位或离开川大。

除了与教职工打交道外,秦一龙还经常在望江校区与华西校区间往返,为同学们提供通讯服务。“同学们都很有礼貌,素质特别高。家里寄来的月饼、肉干什么的总是塞给我,也特别爱说‘谢谢’。”

秦一龙也一直铭记着师傅们的教诲:学校为大。谈到未来的计划时,秦一龙表示自己还会一直留在川大,打算还在川大安家,一直都做“川大人”。

交通服务

毕爱林

川大原校址(也是我们的川大)(8)

今年是毕爱林在川大工作的第31年。作为一名专职司机,见证了三校合并的毕爱林说自己对川大“有着无限热爱”。丰富的驾驶经验、娴熟的驾驶技术和永远在线的工作热情……让许多坐过毕爱林车的人,都对他竖起大拇指, “老毕开车,又快又好!”

数十年如一日的驾驶工作早就让毕爱林将一位好司机该有的习惯融进了血液里:安全永远摆在第一位。每天发车前他都要再三检查各项设施,上路之后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在川大工作的这么多年里,毕爱林始终记得有一次因为不熟悉线路被批评“不专业”,这让他感触很深,并且下定决心再也不能让同样的情况发生。从那时起,他更加认真地对待每天的工作。

现在,毕爱林依旧每天与他的车作伴,往返于各地,安全地将一批批乘客送达。他总说自己太过平凡……其实,每一位默默奉献的“川大人”都在闪光。

校园保洁

罗炜

川大原校址(也是我们的川大)(9)

罗炜是川大后勤集团的一名清洁阿姨,从2008年至今一干就是11年。

凌晨四点半,一套制服和一把竹扫帚宣告罗炜一天工作的开始。夏天的成都异常炎热,学生们主动捡起的垃圾、递来的一瓶水、一句“谢谢阿姨,阿姨辛苦了”都让罗炜倍受感动,“娃儿们都太乖了!能为他们服务,给他们营造整洁的校园环境是我的荣幸!”从校园的一端到另一端,扫帚的沙沙声和路边的蝉鸣一唱一和,成为了川大校园里悦耳的声音。

每年毕业季总能激起罗炜的无限感慨,“就像看到自家孩子成才一般”,喜悦、欣慰、不舍一齐涌上心头……但她说,自己更清楚应该抖抖扫帚、收拾心情,继续准备着为几个月后进入大学校园的孩子们服务。即使工作辛苦,她对川大的热爱依旧不减:“从来没想过离开这个工作岗位。”未来,她还会和川大的一草一木朝夕相伴,关爱她眼中“有礼貌、体贴、可爱的孩子们”。

“因为我的根就在这。”她这样说道。

宿舍管理

李秀蓉

川大原校址(也是我们的川大)(10)

李秀蓉是西园二十二舍的楼长阿姨,自2004年8月开始在江安校区工作,已有十五个年头了。

最开始,李秀蓉只是把宿管视为与其他岗位别无二致的工作。但随着与同学们的接触,她逐渐在工作中渗入了感情,对这份工作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每一个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李秀蓉在工作中全情投入,只希望每一位初来乍到的学生,能放下彷徨与不安,尽快地融入川大这个大家庭,“对川大产生归宿感,把川大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我所有的工作都只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在这里住得安心、住得开心,让每一位学生的家长放心。”

令李秀蓉感动的是,同学们也将她看作亲人一般。有时,她不经意的咳嗽会得到学生关切的问候。她本以为这只是出于礼貌,未曾想到在得知其确实感冒后,学生会专门跑去药店为她买感冒药。在学生离开江安校区之际,总会有不少人与她拥抱、合照,甚至忍不住放声大哭。有不少学生哪怕毕业了也仍牵挂李秀蓉,在雅安4.20地震发生之后,曾有同学一得知地震消息立马从美国打越洋川大原校址(也是我们的川大)(11)电话过来,只为了听她亲口道一声平安。

李秀蓉感慨道:“我觉得我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因为我一个人只付出了我一个人的感情,却因此收获了无数个学生的感情,这是最让我幸福的。”

川大原校址(也是我们的川大)(12)

川大原校址(也是我们的川大)(13)

寻找·川大人的故事

亲爱的读者们,在你的身边是否也有一些“有故事的人”?

他们可能是老师,在教学和科研上耕耘,帮助我们开拓着知识的新疆界;

他们可能是同学,学习优秀或个性突出,总有一个闪光点让你想推荐;

他们可能是川大的校工,就像感动过我们的光芒大姐和胡国宏师傅,同样也是川大的“宝藏”。

欢迎向大川提供线索,让“不平凡的川大人”被更多人看到~~

联络邮箱:dachuan@scu.edu.cn

川大原校址(也是我们的川大)(14)

大川

采写 / 朱音洁、林筱、肖杨钟

图片 / 刘可心、彭世杰、刘馨月

编辑 / 陈爽、王潇

责编 / 陈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