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游记day34(孙新生越南中部游记)

当我们循原路回到17°线南北隔离区的联络站旧址时,刚刚停下的春雨又漫天匝地地洒将下来。

1955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五国二方谈判会议上达成协议,其主要条款之一,就是在越南中部的北纬17°线附近划定南北临时军事分界线,并双方后撤若干公里,建立军事分界区。实际上分界线的东段是沿着贤良河两岸而划定的。

远远就能望见高悬的越南金色五星国旗,风很大,旗面已完全展开。旗杆立在一硕大的等腰四边形的锥形高台上。高台既阔又大,底边长约七八十米。登数十层台阶可上高台的台面。

我们登上高台,四周一览无余。原规定沿分界线内各推移两公里为临时军事禁区,即无人区,现虽越南一统江山,但“隔离区”内仍鲜见村庄及其他建筑物,皆为稻田和树林。不远处为贤良河两条支流的汇合点,奔腾的河水沿台的下方向东流去,在永福乡附近又分为两条干流直奔大海。

高台附近区域已辟为纪念公园。所处名称“边关”,由后黎南北对峙时期命名之而沿用至今。西侧公路是我们去长山烈士陵园时的10号公路,与东侧不远处的1号公路和中央铁路一样,均纵贯南北。而距贤良河南20余公里处,又有一条叫灵河的大江横卧东西,也是一条发源于长山山脉流向大海的短促而水量充沛的河流。此状况常常会演变成南北分割的地理条件。

我想到在社会进化及经济、文化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占婆国(又称林邑国)居然在越南中部沿海平原上存在千余年,与安南对抗,漫长的距离和连续出现的充沛河水的阻隔,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原因。

沿着灵河连贯东西的9号公路可直通老挝沙湾拿吉省,是中部地区勾连越老的最重要通道。当年南、北越曾围绕着这条公路的控制权爆发多次大的战斗,致9号公路因那场战争成为热点地名而声名大作。

我们向东行参观了17°线战争纪念馆,大多是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当年战争的情况,其中很大部分展示的是美国在这一带使用化学毒剂等给当地民众带来巨大伤害的情况。再渡过已废弃的铁路桥,到河南边的雕塑群像区,这里有巨大的妇女携子雕像和仿似椰子树叶的6个巨大锥柱体雕塑作品。

越南游记day34(孙新生越南中部游记)(1)

北纬17°线上的原北越旗杆台

风雨大作,待我们顶风冒雨步行1公里抵达雕塑区时,已浑身湿透。一位国内的长者跟我说过,他1968年初曾跟随一个领导同志考察我援越部队在越南的情况。他们就住在贤良河北岸的一个山村里。附近驻扎一个整装师的北越主力部队,待第二天起床之后,该师在当天夜晚完全消失,悄悄渡过贤良河进入南越,竟然神不知鬼不觉。他们完全没有听到任何动静。这位曾参加过长征的领导同志说,这种战斗作风,与我军当年作战时的风格十分相似。

越南游记day34(孙新生越南中部游记)(2)

贤良河

战争锻造传统和作风,而传统和作风则常常决定一场战争的结局。当年与朝鲜半岛38线齐名的越南17°线已经消失,但这条狭长区域的实体及附着其上的历史故事仍然存活,不会消失,成为我们了解越南这个国家的民族心理、性格和精神的探微通幽之路。

1960年代中期北广治——9号公路地区成为越南北方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吸引和拖住美军兵力的重要战场。

这里成立了相当于军级单位的治天军区。临近17°线的广治省永灵县永牧村理所当然地成为对敌作战的前哨阵地。

1965年5月美军一次轰炸,永牧村死亡村民50多人。为求生,他们挖了地下掩体、沟壕、猫耳洞等工事,接着修了散兵坑和高机阵地以抗击敌机来犯。后借鉴中国地道战的经验,工事向地下发展,开挖了一层,甚至三层的地道,既可生活,又可战斗,地道长达几公里。

越南军事领导机关推广了永牧村的做法,在滨海临江的永灵、胡舍等地掀起了开挖地道的高潮,人民军曾投入几个工程营的兵力,将整个工事扩建为由地下仓库、地下工厂、地下运兵道、地下生活区及地面作战工事组成的多层次的、完备的地下坑道体系,仅永牧及胡舍地区开挖的地道就长达100多公里。且地道工程临江达海,修有比较坚固的火炮和高炮地下射击或隐藏工事,可直接投入作战。

越南游记day34(孙新生越南中部游记)(3)

战争纪念馆

在一片麻黄树林里,我们来到永牧村。

我与舒明进入了地下坑道,侧身猫腰前进了数百米,体验地道生活的滋味。永牧村的地道与我曾在我国华北平原所见到的地道有所不同,这里的地道洞体窄小,高130-140厘米,宽60-70厘米,适宜越南人体型瘦小的身体特征,对于体型较胖、身高超过175厘米以上的人来说,则难以行走。

未下地道前,我曾顾虑热带高湿地区的渗水问题,深入洞穴后才发现,这里地下大多是红黏土,土质黏性大,防渗水性能好。即使眼前地道已弃用多年,仍未见积水。

出洞后遇一英国旅游团,一位80多岁的英国老人参观永牧村的地道后备感震惊。这位参加过越南战争的老兵,指着洞口,提高声调,说道:“这就是我们无法战胜他们(指越南人)的原因。”他确实很难理解人民战争理论的威力。

越南游记day34(孙新生越南中部游记)(4)

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