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书法特征(敢于死谏的名相书法名家褚遂良)

褚遂良(596 - 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唐(今浙江杭州)人 。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唐朝宰相、政治家、著名书法家,唐初四大家之一。

褚遂良书法特征(敢于死谏的名相书法名家褚遂良)(1)

褚遂良出身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名门贵族家庭。褚遂良的父亲褚亮在隋朝时,官至散骑常侍一职。与虞世南、欧阳询等人关系较厚。褚亮因与杨玄感(杨素的儿子)很有交情。隋大业九年(613年)春天,隋炀帝第二次东征高句丽,命杨玄感在黎阳郡(今河南浚县)督运粮草。杨玄感厌恶隋炀帝杨广奴役百姓、穷兵黩武、再次征讨高句丽,趁机反叛,屯兵于黎阳。后为隋大将军宇文述所败,下令杨玄感的弟弟杨积善将其杀死,首级献于朝廷。故褚亮在杨玄感起事被镇压后,左迁(降级)为西海郡司户(管理户籍和仓库的小官)。

当时,西海郡(今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位于的边陲地区。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薛举造反称帝,褚亮被聘任为黄门侍郎,褚遂良做了薛举的通事舍人,掌管诏命及呈奏案章的起草工作。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唐王朝建立,唐高祖李渊派刚满24岁的李世民平定西凉割据势力。薛举的儿子薛仁杲领兵与之决战,被李世民杀得大败。唐军斩杀薛仁杲部数千余首级,薛仁杲被迫撤回陇右,唐军追击至陇坻而还。薛举当时正率兵攻打扶风(今属陕西宝鸡),听说李世民领兵杀来,慌忙撤军,他问其属下说:“古时有投降的天子吗”?黄门侍郎褚亮说:“从前赵佗以南粤归降汉朝,蜀汉刘禅也出仕晋朝,近代萧琮,其家族至今仍在,转祸为福,自古皆有”!卫尉卿郝瑗说:“褚亮之言不对。从前汉高祖兵马屡败,蜀先主曾亡失妻小。作战本来就有胜负,怎能因一战不胜就言亡国之计呢”?薛举认为郝瑗说得对。

褚遂良书法特征(敢于死谏的名相书法名家褚遂良)(2)

同年(618年)六月,唐朝丰州总管张长逊进击薛举部将宗罗睺,薛举率全部兵力,与梁师都连兵,前往救援并进击泾州,屯驻于析墌(今甘肃省泾川县)城。时逢李世民生病,卧床不出,他认为薛举军粮少,急于速战速决。于是决定守城不战,以拖来击垮他们。面对薛举多次挑战,唐军不服,请求李世民与之决战。薛举在浅水原击败秦王李世民军队,俘虏唐将慕容罗睺、刘弘基等人。薛举送厚礼给突厥,合兵并力,正欲乘胜直取长安时突然病逝。薛举死后,其子薛仁杲继任皇帝,这个薛仁杲魁梧雄壮,骁勇善战,号称“万人敌”。

这年(618年)冬月,秦王李世民到高墌,薛仁杲派大将宗罗睺领兵抵御;宗罗睺几次挑战,李世民坚守营垒不出。唐军诸将领请战,李世民说:“我军刚打败仗,士气沮丧,对方仗着得胜而骄傲,有轻视我们的意思,我们应当紧闭营门耐心等待。等他们骄傲了我们再奋勇出击,就可以一举打败他们”!于是严令全军有敢请战者予以斩首。双方相持六十多天,李世民说:“可以出战了”!唐军四面杀来。薛仁杲的军队粮食吃完了,将领粱胡郎等率领各自的队伍投降了李世民。不久,薛仁杲手下的骁将浑干等人到唐军阵前归顺。李世民率众于是包围了薛仁杲的城池。半夜,守城的人纷纷下城投降。薛仁杲为秦王李世民所败,无计可施,只好于冬月初八日,率领文武百官出城投降。后被押送长安斩首。

褚亮、褚遂良就这样被收编在李世民的麾下,入仕李唐王朝。李世民对褚遂良颇有好感,任命他为铠曹参军。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为防备山东、河南、河北割据势力死灰复燃,命李世民执掌东部平原文武大权,并允许他在洛阳开府,筑建天策府。同年,李世民在洛阳成立了的文学馆(后迁长安改称弘文馆),其中有十八名学士在做他的国事顾问。由当时书法、文化名家虞世南、欧阳询牵头。褚遂良的父亲褚亮便是其中的一员,主管文学方面的工作,并参与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的部分编写工作。褚遂良在欧阳询与虞世南的指导下,学识、书艺与日俱进。尤其是书法兼取虞世南、欧阳询之长,后来自成一家。

褚遂良经过薛举、李世民时期的锻炼,逐渐崭露头角。据《唐会要·史馆下》记载,虞世南、欧阳询年迈后,弘文馆的日常事务便交由褚遂良主持、管理,人称他为褚“馆主”。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不久唐高祖禅让皇位,八月,李世民登上了皇位。褚遂良脱颖而出,兼任古代字画的鉴定工作,负责整理王羲之等人的字画整理。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为纪念隋末战乱时期的功业,为死难战士祈福,决定修建庙宇。其中在战胜宋金刚的旧址晋州筑建慈云寺,并由褚遂良亲自书写碑文。

褚遂良书法特征(敢于死谏的名相书法名家褚遂良)(3)

贞观十年(636年),褚遂良出任起居郎,专门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同年由起居郎迁谏议大夫。贞观十二年(638年),虞世南逝世。宰相魏征建议由褚遂良兼任“侍书”,也就是负责唐太宗读书的讲解工作。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以谋害魏王李泰之罪被废。褚遂良、长孙无忌极力说服太宗立晋王李治(唐太宗第九子,即后来的唐高宗)为皇太子。贞观十八年(644年),褚遂良以黄门侍郎的身份开始参预朝政的决策。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褚遂良的父亲褚亮去世,褚遂良回乡守孝。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九月,褚遂良又被夺情提升为中书令(宰相)。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弥留之际,将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等召入内室。对他们说:“我把李治夫妇就交给你们,请你们保全我的佳儿佳媳啊”。 对褚遂良等人说:“我知道长孙无忌忠臣,但他过于正直,不善于保护自己,你们不要让谄媚奸恶之徒谤毁他呀”!唐太宗又对太子李治说:“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国家之事,我就放心了”!于是命令褚遂良起草诏书。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六月,李治继位,封褚遂良为河南县公。次年,又升为河南郡公,所以,褚遂良被后人称为“褚河南”。因坚决贯彻唐太宗的经营管理理念,引起唐高宗和部分大臣不满。李治借故将他贬为同州刺史。三年(652年)后,因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唐太宗之女高阳公主夫妻参与策划“李元景(唐高祖李渊第六子)谋反案”,牵连的朝廷不少重臣。唐高宗无人可用,又把褚遂良召回朝廷效力,征拜他为吏部尚书,加光禄大夫,又兼为太子宾客,同时监修国史。永徽四年(653年),褚遂良升任为尚书右仆射(宰相),执掌朝政大权,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顶峰。在褚遂良、长孙无忌的努力下,继续执行、贯彻贞观时期的路线。朝廷上下一心,共同开创了具有贞观遗风“永徽之治”。

褚遂良书法特征(敢于死谏的名相书法名家褚遂良)(4)

唐高宗李治在贞观末年,与其父的才人武曌(zhào,即武则天)结识,并产生了私情。唐太宗驾崩,武曌按惯例在感业寺出家做尼姑。永徽四年(653年)五月,唐太宗的忌日,唐高宗李治到感业寺祭拜,遇到了武曌,旧情复燃。此后,李治经常到感业寺与武则天叙情。当时,李治后宫争斗不断,特别是王皇后与萧淑妃相互争宠、闹得不可开交。唐高宗趁势将武则天带回宫中,封为昭仪。王皇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听从其舅舅柳奭的建议,决定谋立高宗长子、10岁的李忠为太子,唐高宗同意了。不久,武则天为李治生下了李弘。王皇后觉得不踏实,特和自己母亲在宫中捣鼓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没想到事情败露。高宗大怒,下令王皇后的母亲柳氏今后不得自由出入内宫,王皇后的舅舅免去了中书令(宰相)职务、降级处分。同时,唐高宗产生了废后立武则天之心。不久,武则天又生下一个女孩,王皇后探视后,这个孩子不明不白的死在摇篮里了。

唐高宗这下坚定了废后决心,为了造势,李治召集顾命辅政大臣商议此事。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没有想到却遭到大家一致反对。几次内廷会议都是如此。高宗心里明白,废立皇后一事必须得到顾命辅政大臣,特别是是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的同意。于是,唐高宗李治带着武则天到长孙无忌家拜访,赠送了长孙无忌许多礼物和珠宝,并封任了长孙无忌的儿子官职。酒桌上,唐高宗流露出废掉王皇后、萧淑妃,改立武则天之意。长孙无忌接受了“外甥”的礼物,却环顾左右而言他,弄得李治很没有面子。

接着,李治、武则天商议:让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劝说未果,又让礼部尚书许敬宗、中书舍人李义府等人多次劝说,许、李等遭到长孙无忌严厉斥责。废立皇后一事由此闹得朝廷内外沸沸扬扬。唐高宗决心已定,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唐高宗招来褚遂良询问。褚遂良回答的非常干脆:“王皇后是世家之女,又是先帝(指唐太宗)亲自为陛下聘定的。臣等记得,先帝临终前拉着陛下的手,对我们大家说:‘我将好儿好媳托付给大家了’!先帝之托,言犹在耳,难道陛下忘了吗?如果陛下坚持废后,臣下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是恳求陛下立天下名门望族之女为宜。为什么偏偏要选择武氏为后呢?武氏曾侍奉过先帝,这是天下共知的事情,陛下怎么能遮挡天下人的耳目呢,望陛下三思啊”!褚遂良一番话让唐高宗无可奈何。

褚遂良书法特征(敢于死谏的名相书法名家褚遂良)(5)

唐高宗李治又招来司空李勣询问,李勣心想这是超越自己臣子本分的事情,弄不好会招来杀生之祸。就顺口说了一句:“这是陛下的家事,不是臣下所能发表意见的”。高宗这下来劲了。没有想到,朝中大臣韩瑗、来济等人上书坚决发对立武则天为后。这下彻底激怒了唐高宗,他认为必须借废立之事彰显自己的决断力和皇帝的权威。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唐高宗突然下诏,废掉了王皇后,宣布立武则天为武辰妃,掌管后宫皇后职权。按说这场君臣纷争可以就此告一段落了,但武则天怎肯罢休,非要立自己为后方可。

同年(655年)冬,立后之事再次提起。唐高宗李治临朝,武则天则躲在李治的后面帘子里。朝廷当时分作两派:一派是朝廷元老、唐高宗的亲舅舅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褚遂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朝廷大臣韩瑗、来济等反对立武则天为后的主要领导者。一派是礼部尚书许敬宗、中书侍郎李义府等拥立武则天为后的赞同者。双方各执己见。褚遂良想起了唐太宗李世民托付他保护长孙无忌的话。自己站了出来,列举许多理由驳斥拥立者。许敬宗、李义府等纷纷败下阵来。唐高宗见不好收场,再三强调立后。褚遂良死谏,磕头至流血,唐高宗也为之动容。武则天则在帘后大骂道:“杀了獦獠,杀了獦獠”!唐高宗为了自己和武则天的面子,准备杀掉褚遂良。

后来,褚遂良在长孙无忌、李勣等元老重臣求情下,虽说保住了性命,但被贬为潭州(今湖南长沙)都督。唐显庆元年(656年)正月初一,武后的儿子李弘(652年-675年)被立为太子。褚遂良则调离京师更远的桂州(今广西桂林)去任都督。同年,武则天则又与许敬宗、李义府等一起,诬告中书令来济、门下侍中韩瑗与在广西的褚遂良共谋反叛。唐高宗明知是假,但褚遂良再次被贬到更远的爱州(今越南清化),褚遂良在绝望之中,给唐高宗上了一封陈情书,诉说自己曾长期为先帝效劳,坚决地支持高宗继位等等。但是,朝廷在武则天一伙的把持下,褚遂良的结果可想而知。

唐显庆三年(658年),禇遂良在爱州带着遗憾含恨离世,享年63岁。另据唐人张怀瓘《书断》的记载:褚遂良病逝于显庆四年(659年),享年64岁。褚遂良死后,武则天等人还没不打算放过他,先把把他的官爵削掉,又把他的子孙后代流放到了爱州(今越南清化)。唐中宗李显“神龙政变”后,才恢复褚遂良的官爵,后追赠谥号“文忠”,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六载(747年),褚遂良才配唐享高宗庙庭。唐德宗时追赠为太尉,唐懿宗时经安南观察使高骈奏请,访求褚遂良后裔护丧将其归葬于阳翟(今河南禹州)。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品主要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被称为“初唐四大楷书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褚遂良书法特征(敢于死谏的名相书法名家褚遂良)(6)

唐太宗李世民曾对长孙无忌说:“褚遂良耿直,有学术,竭尽所能忠诚于朕,若飞鸟依人,自加怜爱。”又说:“立身之道,不可无学。遂良博识,深可重也”。 唐朝宰相韩瑗说:“遂良运偶升平,道昭前烈,束发从宦,方淹累稔。趋侍陛下,俄历岁年,不闻涓滴之愆,常睹勤劳之效。竭忠诚于早岁,罄直道于兹年。体国忘家,捐身徇物,风霜其操,铁石其心”。 五代时期政治家刘昫说:“褚河南上书言事,亹(wěi)癖有经世远略。魏徵、王珪之后,骨鲠风彩,落落负王佐器者,殆难其人。名臣事业,河南有焉。昔齐人馈乐而仲尼去,戎王溺妓而由余奔,妇人之言,圣哲惧罹其祸,况二佞据衡轴之地,为正人之魑魅乎!古之志士仁人,一言相期,死不之悔,况于君臣之间,受托孤之寄,而以利害祸福,忘平生之言哉!而韩、来诸公,可谓守死善道,求福不回者焉”。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说:“当房杜之时,所与共事则长孙无忌、岑文本,主谏诤则魏郑公、王珪,振纲维则戴胄、刘洎,持宪法则张元素、孙伏伽,用兵征伐则李勣、李靖,长民守土则李大亮。其余为卿大夫,各任其事,则马周、温彦博、杜正伦、张行成、李纲、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胜数”。现代历史学家蔡东藩说:“长孙无忌、褚遂良,不能进谏于入宫之时,徒欲劝阻于废后之际,先几已昧,后悔曷追”?后人认为: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当时不能进谏唐高宗阻止武则天入宫,却在后来劝阻李治立后,不能说他们是明理、晓事之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