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埠景点(英州探秘望埠莲塘福地)

望埠景点(英州探秘望埠莲塘福地)(1)

望埠景点(英州探秘望埠莲塘福地)(2)

望埠景点(英州探秘望埠莲塘福地)(3)

望埠景点(英州探秘望埠莲塘福地)(4)

望埠景点(英州探秘望埠莲塘福地)(5)

英德古村落文化——望埠莲塘福地

莲塘,是指望埠镇莲塘村委和下莲塘村委,邓姓,开基祖为文泰公。文泰公于明朝天顺年间自南雄珠玑巷迁至狮子头,以打铁为生,开基兴业,人口繁衍快速,从此处派衍分枝,已经繁衍二十多代人 ,迄今600年左右,现有人口10000多人,包括莲塘村委8个村小组:大门、下角、果树头、望仙塘、新厅下、狮子头、水楼下、下塘、松枫下;下塘村委7个村小组:虎头岗、上围、上新屋、下新屋、上舍、下舍、散屋。

望埠景点(英州探秘望埠莲塘福地)(6)

莲塘是一处福地。在望埠镇莲塘村上围门口有块石匾常年放一条小圳作桥用,一层厚泥盖其上,虽常行人,但未受损,实是莲塘庙的石匾,庙址就在新厅下。莲塘成立邓氏宗亲会后,组织人用水泥板将石匾换出,放回祠堂边榕树下,去污泥见真貌,内容为横书阳刻“莲塘福地”,右上边立碑时间的竖式阴刻文字为“道光三年岁次癸未仲夏吉日”,左下边落款的竖式阴刻文字为“闾乡众信弟子重修”。道光三年,即1923年,羊年。

望埠景点(英州探秘望埠莲塘福地)(7)

开基祖文泰公后裔脉系繁衍茂盛,各房系均有堂号,说明后裔族群人口发展平衡。莲塘村邓氏辈分为:

望埠景点(英州探秘望埠莲塘福地)(8)

本江南伟绩,凤燕奕鸿基;

盛德成大业,钟英发越奇。

望埠景点(英州探秘望埠莲塘福地)(9)

文泰公生二子:拜主、拜仕,二世祖拜主公生四子:润、(氵䦝)、涧、潣 。其中三兄弟在莲塘福地繁衍发展,形成了莲塘古村落。

其中,大房润公后裔繁衍发展情况:润公生法全,四世祖法全生廷秀,五世祖廷秀公生三子:遷、延、通。六世祖长房遷公居住于大门村,丕振家声,以耕读传家。迄今四百余年,繁衍近二十代,文昭武穆,俊贤辈出,家业兴隆,门庭昌盛,全村共六百余人。大门村邓氏宗祠,堂号:象贤堂,为遷公所建,乾山巽向,对望远山是枫树坪。始建于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有修缮,2014年保留原基础栋梁架构重新修建。

望埠景点(英州探秘望埠莲塘福地)(10)

时村中大学生文泰公族系第22代传孙志和为大门祖祠象贤堂重修撰联:

大振家声崇祖德

门承世泽象宗贤

大门村邓氏宗祠(象贤堂),位于新厅下的邓氏宗祠,是遷公、延公、通公三房后裔于清朝道光二年(即1822年)筹建的新的“厅下”(客家话),又叫新厅下,其实是润公祠,堂号:崇德堂。润公祠繁衍的村场有大门村、沙口牛肚溪、下角村、果树头、望仙塘、新厅下等村小组。新厅下建立之缘因,始自地师林逢春先生,系溪头岗谷岭人。

望埠景点(英州探秘望埠莲塘福地)(11)

三世祖二房泽公后裔,分别住狮子头、冬瓜铺邓屋、水楼下、下塘村委等地,水楼下村貌地形像“虾公”,又有三条水流向村前鱼塘,似上水虾公,古称“水流虾”。属三水合金之上水虾公形福地,村后还有穆姓几戸人居住。

三世祖三房涧公,迁东莞。

三世祖四房潣公,住松枫下。潣公祠始建于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松枫水月福地,号仁寿堂。潣公嗣孙于清朝中期迁至松枫下。其村背靠契石岭山,面与北江水相望,依山傍水,气势雄伟。经历二十余代人繁衍生息,人丁兴旺,才俊贤人辈出,晚清出进士一人,武举多人。现后裔900多人。弘扬先辈的优良传统,奋发上进,务农经商,修文习武,二人入中山大学,还有一大批青年完成大专本科学业。更有300多人遍及全国各地,活跃在农工商政各界,涌现出一批知名的实业家,政界官员等有识之士。

望埠景点(英州探秘望埠莲塘福地)(12)

望埠景点(英州探秘望埠莲塘福地)(13)

望埠景点(英州探秘望埠莲塘福地)(14)

莲塘村位于英山西南面,现有土地生态资源丰富。改革开放后,村民在发展农业经济的时候,均上山采英石,后来发展为到各地砌筑园林英石,目前,全国各地建造英石假山园林的师傅和技术人员百分之八十均出自莲塘村。因此,莲塘村被号称为“英石村”。

望埠景点(英州探秘望埠莲塘福地)(15)

望埠景点(英州探秘望埠莲塘福地)(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