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拿玉蝉去鉴宝完整(姑娘携玉蝉鉴宝)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2020年12月1日,我国流落在外160年的圆明园马首铜像终于回归,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所谓文物,是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它们往往是宝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对人们认识过去人民的创造力,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并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今私人赏玩收藏文物已经成了一种社会地位和身家财富的象征,但人们对文物价值的认知却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甚至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都还有许多暴殄天物的事件发生。于是文物的价值宣传开始广泛推广,人们也渐渐意识到,自己家从爷爷奶奶辈儿就用来喂鸡的碗可能是个有价值的东西。文物风的掀起也成了一些人鱼目混珠的风口,文物市场被搅乱成了淘金的沙场,一时之间文物鉴定又成了新浪潮。
借此机会,有电视台做了一档鉴定节目,邀请了许多著名的鉴定专家为报名的民间文物做鉴定。许多私人收藏家们开始蠢蠢欲动起来,想去一鉴手中藏品的真假,万一自己就是那淘到金的幸运儿呢?抱着同样想法的人不知凡几,一个原本锦衣玉食如今却家道中落的姑娘更是如此。她信心满满地带着自己佩戴了十年之久的玉蝉前去鉴定,专家看后却直呼她“胆子真大”,听完解释后她自己也再也不敢再佩戴。
原本,佩戴玉石是一件十分有益我们身体的事情,《本草纲目》里都有玉石可“除中热,解烦懑,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诸多功效的记载。这位姑娘在得到这块玉蝉的时候被其活灵活现得雕刻所吸引,也没有仔细研究其来历便串了根绳戴在了脖子上,十多年不曾离身。直到自己家生意遇到了麻烦,急需一笔资金周转,不然她也不会参加节目来为自己的心爱之物鉴定估价了。
听完姑娘的介绍,极大地激起了专家们的兴趣,这个玉蝉说不定还真是宝贝。但是当盛宝贝的托盘放在专家们面前的一瞬间,众人都倒吸一口凉气,随后才尽职尽责地鉴定起来。面前的玉蝉造型古朴,玉质水润光滑,一眼便能看出不是凡品。经过进一步的验证,果然这块玉蝉有着千年历史,约是汉朝时期的文物,虽说器型不大,保守估计价值可以达到六十万。
六十万听起来已经价值很高,但是这位姑娘却觉得自己这块玉既然有着千年历史还器型完美,理应不只这个价。这时其中一个专家抬起头来问起了她平时怎么保管这个玉蝉的,姑娘只得重复一遍说自己是贴身佩戴的,听完专家们都说:“你胆子真大”。原来,这块玉蝉真正的用法不是当做饰品佩戴在活人身上,而是去世之人用来保存尸身不化含在嘴里的“玉晗”。
西周时期,贵族们希望自己死后仍然能够尸身不腐,于是使用玉石编制面罩,覆在去世之人的脸上。到了春秋战国,这个贵族的习惯被广泛使用,不过不是所有人都有财力给去世的家人覆白玉面罩,于是逐渐演变成在过世的人嘴中开始放置小件玉制品,玉晗便是由此而来。这种风俗一直到汉代仍然十分流行,这个时候玉晗已经大多雕刻成蝉的形状了。
蝉蛰伏土地之下,等待有朝一日破土而生,雕刻成蝉形状的玉晗便是家人对去世之人获得新生的美好祝愿。后世的玉晗又逐渐多样起来,从玉石的材质到雕刻的形状都不尽相同,相传慈禧太后下葬后口中的玉晗是一颗夜明珠,东陵盗宝破棺时其面目仍旧栩栩如生,直到口中的玉晗被盗墓贼抠出,尸身随即迅速腐败。
听说自己贴身佩戴的玉蝉竟然曾在死人口中待了上千年,姑娘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也知道了为何这块千年历史的精美玉器被估价六十万了。其实,现在流落在外的文物出身大多如那个姑娘佩戴了十年的玉蝉一般,只不过收藏家们更看重其价值,而不是背后所代表的含义罢了。
参考资料:
《本草纲目》
《蝉的一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