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唐杜牧配图(清明唐杜牧)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清明唐杜牧配图?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唐杜牧配图(清明唐杜牧)

清明唐杜牧配图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是晚唐最出名的诗人之一,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众所周知,李白和杜甫在唐朝诗坛上的地位无人可超越,而杜牧和李商隐能够被称为“小李杜”,足见这二人虽然无法企及李杜,但是他俩的水平也是少有人能及了。

李商隐我们都知道,是个忧郁多情的诗人,写下了很多“无题”情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每一首都那么缠绵悱恻,令多少有情人肝肠寸断。而杜牧,后人对他的诗歌评价是“豪而艳、宕而丽”,“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而这首《清明》同样是他的代表作,是他晚年担任池州刺史时所作。

全诗28字,无一生僻字,也没有任何典故,却情景交融,将清丽自然的雨景,诗人凄迷愁苦的心情写到了极致,这应该算是史上最经典的“清明诗”了,千年来无人能超越。

“清明”是源于上古时期的一个重要祭祀节日,和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列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它还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之后,气温回升,万物更新,所以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清明不仅有人文含义,也是人们亲近自然,沐浴春光的好时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一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情。

自古以来,清明也是踏青郊游的好时节,但是却常常碰上阴雨天。

清明的前一天是寒食节,禁烟火,所以清明当天的雨就有了一个专业的名词“泼火雨”。

清明本就是悼念亡人的节日,若再赶上“泼火雨”,心情可想而知了。

北宋诗人梅尧臣有诗云“年年泼火雨,苦作清明寒”。

而杜牧在这首诗中的心境也是如此,“纷纷”的不仅是空中飘荡的细雨,还有诗人烦乱的心境。

“路上行人欲断魂”,如果说前一句还只是隐晦地写出诗人的愁绪,那么这一句的“断魂”就很明显了。

杜牧出生于京兆万年,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陕西西安,而池州则位于安徽。

前面我们说过,清明是个很重要的祭祀节日,可是此时的杜牧却远在万里之外,一种羁旅他乡的愁苦之情就油然而生了。

这让我想起了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寒食雨·春江欲入户》“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诗人祖坟在四川眉山,距黄州有万里之遥,欲吊不能的愁苦

这也让我想起了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这里的“消魂”和“断魂”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他乡游子的凄苦之情,读来令人断肠。

古代文人历来喜欢“借酒消愁”,杜牧自然也不例外,于是便有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牧童”是诗词中很常见的意象,他象征着无忧无虑,率真自然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是很多诗人所向往的。

这里的牧童“遥指杏花村”,不仅是为诗人指明了酒家的方向,更是让断魂的行人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 “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所以,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很多文人在仕途上受挫后都会产生归隐田园的思想,杜牧也不例外,晚年的他闲居樊川别墅便是最好的证明。唐代诗歌中生活化的牧童形象成为诗人揭露社会现实的代言者,归隐生活的引领者。当诗人们把他们的审美目光投向那些不谙世事的牧童时,诗人的人性、诗性中纯真、恬静的一面便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