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七剑系列故事(史实版太玄经太极拳秘籍)
在金庸小说《侠客行》中,有一门名为《太玄经》的绝顶神功表面是以李白的《侠客行》诗句组成的口诀,实则是一张张行功图谱,只有石破天这种心思纯净之人,才能勘破其中奥妙,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梁羽生七剑系列故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梁羽生七剑系列故事
在金庸小说《侠客行》中,有一门名为《太玄经》的绝顶神功。表面是以李白的《侠客行》诗句组成的口诀,实则是一张张行功图谱,只有石破天这种心思纯净之人,才能勘破其中奥妙。
而在真实的武术历史当中,也曾经存在过一幅记载了道家内炼要旨的《老君碑》。全文56个字,这些文字即便在古籍也极为罕见,难以看懂,后来有25个字被《汉语大字典》收录。
该文后来传到太极拳研习者手上,从此成为太极拳的重要理论之一。
按今人考证,《老君碑》至少拥有过八百年历史。而其中一个注译者,更与梁羽生所著的《七剑下天山》有关……
内藏奥秘的武功秘笈《老君碑》出自河南鹤壁市五岩山上的“孙真人洞”,由于河南部分地域在古时隶属亳州,故又名《亳州老君碑》。1988年,赵堡太极拳传人郑氏三兄弟(郑新会、郑转会、郑传会)发表了《亳州老君碑注解》一文,乃武术界首次披露有关老君碑的研究。
1997年,兼习杨式及武式太极的武术家庞大明先生,在《太极》杂志第二期上撰文,公布了武式太极拳所传抄的《老君碑》版本,称为《太极拳怪字谱》,据说是清朝同治年间武式太极拳宗师李亦畲的手抄本。
后来太极拳历史学者路迪民先生,将不同版本的《老君碑》进行对比,判断庞大明所传的《老君碑》较为准确,应该最早成书于1884年。而《老君碑》本身的内容,则可追溯至宋代。路迪民先生最终将其定名为《亳州老君碑古字谱》,全文见下图:
该谱以七言八句的方式写成,其中用字即便在古籍也极为罕见。正如文首所述,谱内有25个字被《汉语大字典》收录。至于其余的部分,则可列为撰文者独创的文字,需要用道教内炼的知识详加推敲。例如第三句第一个字,以“口”、“虚”、“命”三字合成,意为呼吸虽由口出入,但必须直达丹田“命宫”,才能收养生之效。
而第五句第五个字,则是将“脑”字的“巛”换成“穴”。“巛”有六画,比喻六欲。因此该字的意思,就是要人去掉七情六欲,达至明心见性的境界。
经过这重重拆解后,学者将碑内所有文字都辅上拼音,并换成今天的常用字样,内容见下:
以道法入拳术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
呼去吸来息由吾,性空心灭本无看。
寂照可欢忘幻我,为见生前体自然。
铅汞交接神丹就,乾坤明原系群仙。
虽然《老君碑》的用字生僻,但究其根本都是道教常见的内炼理论。清末民初年间,内家拳体系逐步成形,并从传统哲学中吸收大量知识和术语。因此某些太极拳流派将《老君碑》的内容融入到拳术修炼,也就是情理之中。
例如第一句所提到的“玉炉”,就是道教常言的“安炉立鼎”,意为要将人体化作丹炉,培养内丹。套用到拳术动作,便是指身躯正直、重心下沉,这样才可以令身体稳固如炉鼎,并使呼吸深入丹田。
至于“性空心灭”以及“寂照可欢”的两句,则是形容物我两忘的入静状态。在拳术练习来讲,就是要放松身心,以柔和、自然的意识行拳。久而久之,内息便会变得畅顺,而练习者对于动作的运用也会更趋纯熟,两者无分彼此。
最后,“铅汞交接”乃体内阴阳结合的象征。传说修真者到此境地,便可脱离凡身,位列仙班。而按照古籍记载,“铅”及“汞”其实都为符号。前者代表肾脏、内气,后者则为心脏、血液。所以这一句的意思,亦是指腰胯(肾)与背肌(心)要互相配合。并且行拳时要以牵引呼吸、血液流动为准,这样才算达到内家拳的要求。
《七剑下天山》的傅青主当然,上面只是对《老君碑》的其中一种解读方式。该文内容玄奥,有其他看法也不足为奇。至于为何要采用如此隐晦艰涩的写法,大抵与道教的文化传统有关。内丹素来就是神秘的学问,对道教修行者来说就更见珍贵。为了渲染神秘色彩,又不想秘技泄露人前,许多道教口诀都会用“光怪陆离”的方式书写。除了自创文字外,巴德还曾经见过一部名《金丹天仙心法》的内丹典籍,其文字排版如同迷宫一般,需要独特的阅读次序方可拆解。
而在《老君碑》漫长的流传历史当中,有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不可不提,那就是明末清初人傅山(1607—1684)。傅山,字青主,山西太原府阳曲县人。
傅山,字青主
傅青主精通儒释道、诗书、武术等多种学问,年轻时曾率领数十名生员赴京,为其恩师袁继咸向崇祯皇帝申冤,一时间震惊朝野,成为了闻名天下的义士。以至梁羽生的小说《七剑下天山》中,也以其为原型设计了一个同名角色。
《七剑下天山》中的傅青主
清兵入关后,傅青主拜“还阳真人”郭静中为师修道,号“朱衣山人”。他在出家期间曾为《老君碑》作注。路迪民先生取得的各种《老君碑》之中,便有傅青主所注的版本。如果没有傅青主,或许如今对《老君碑》的研究会更加困难重重。
《老君碑》的内容结构,恰似金庸小说里的《太玄经神功》。然而它的实际传承者,却是梁羽生笔下的傅青主。这实在是中国武术史上有趣的一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